电商便利店是什么样的 网络销售平台


请问智能化商业时代的智能便利店该是啥样的?

智能便利店是一种创新型的社区零售商业模式,除了拥有传统便利店的销售能力之外,它还

电商便利店是什么样的 网络销售平台电商便利店是什么样的 网络销售平台


电商便利店是什么样的 网络销售平台


把方圆3公里社区家庭服务类的所有内容链接到便利店来,并支持手机端下单及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所有社区需求,让居民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享受“想到即刻得到”的购物体验。

从长远来看,智能便利店是智能商业中的重要一环,在社区智能商业中具有社区生活服务链接器的作用。从云媒的讯猫智能商业的规划来看,智能便利店以及智能供应链等系统形成的商业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商业的繁荣,还将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电商新零售如何解决用户需求新零售便利店模式有哪些?

新零售模式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零售模式也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下面是易族智汇jashop为您编辑整理的电商新零售如何解决用户需求,新零售便利店模式有哪些,希望能帮到您。

电商新零售如何解决用户需求?

1、用户思维

之前我们开店做生意,更多谈的是客户思维,一切要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在新零售时代,我们谈的是用户思维。所谓的用户思维是指我们更加关注用户对于产品使用情况的跟踪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用户思维要求我们真正关注用户的需求,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要把东西卖给客户就可以了。

有一句话叫做“经营产品只是手段,经营客户才叫资产”,这句话特别符合用户思维。

2、制造爆款

新零售时代的产品思维,原来我们卖产品其实更多卖的是产品功能,而现在卖产品不但要卖功能,更要卖情怀。

爆款思维要求我们拿出一款性价比高而且有故事、有情怀的产品来撬动市场,经销商老板必须更了解自己的区域市场,了解区域市场中的消费者更喜欢什么,只有当你清楚了解了当地的市场情况并且找准了自己的目标定位,那么拿一款产品来打市场一定会横扫天下。

3、创新服务

如果我们没办法把控厂家的品牌和产品,但是我们至少还可以把控我们的门店和服务,当产品越来越同质化,服务便成为经销商老板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创新服务需要我们的经销商老板不断地跨界学习,从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那里汲取养分,这样才能推陈出新,给客户创造不一样的感受。

4、社群营销

社群营销是新零售时代的新,用社群思维去链接去发展去裂变。

新零售更多的要从客户所想去出发,这样才可以更了解客户所要的是什么,才能客户的需求。

新零售便利店模式有哪些?

1、传统便利店,如罗森、711

数据是新零售的底层基础设施。全方位建设大数据体系,实现门店、商品、顾客的全面数字化。基于大数据模型,效仿7-11的方式来强化单品管理,优化商品结构,精细挖掘供应链效率,提升门店毛利率,开发适合目标用户群体的自有品牌,精心打造适合周边消费者需求的爆品,都是机会所在。

2、电商巨头参与线下,如天猫、京东

在便利店领域资本还在进入,尤其是去年,行业融资规模都不小,如今巨头和新生者们还在探索中。横向对比来看,实体的创业比APP创业更稳一些,因为线上成本高企,APP推广费用极高,线下反而是新的入口,只是周期也慢一点。

3、的创业公司。

便利店催生新物种。

便利店O2O模式是什么?有没有人知道?告诉我一下

我们先要理解一下什么是O2O便利店,O2O便利店是便利商店一种本地电商模式,O2O是意思是线上交易,线下消费。所以便利店O2O的就是便利商店在网上发布商品,用户选购,然后便利店在进行派送到家的模式。

京东便利购是什么

京东便利购是京东,网上代下单,代收货,话费充值等的一个小超市。

京东便利店的功能包括京东、网上代下单,代收货,话费充值,火车票,,旅游酒店预订等,个护美妆,日化洗护,纸品清洁等的销售和百货批零等。而且未来京东会发布标准化的“京东便利店”的统一形象。成为京东线下版本的创新综合体。

但是,按照京东便利店的店主描述,京东便利店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店主自己原本就拥有一家小商店,后来店主兼任 “京东推广员”帮助一些不大会作京东电商平台购物的消费者进行,收退货。

在京东成为合作点之后,双方业务的往来主要是在进货层面。有一些商品在京东平台上进货,另外一些从其他渠道进货。在配送上,与京东商城购物一样,达到一定金额店主享受免运费服务。目前已经开出的使用京东标识的门店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

无论是京东掌柜宝还是京东便利店,它们的核心还是依靠京东的物流、供应链优势,将自己的商品触及到更多的终端。这样,京东就可以在原有的B2C模式之外,增加B2B2C模式,触及终端消费者。正是这种供应的思路,决定了京东新通道要走量,要做规模。由于覆盖的商店越多,京东的商品可能就越多。

加盟京东便利店有哪些优势

电商平台如何整合便利店,也有过很多尝试,但目前基本没有公认成功案例,京东宣布进军便利店结果如何,目前难以下定论。笔者参与过某电商平台的便利店项目,感受颇多,本文总结分析电商平台整合便利店有哪些坑。

电商整合便利店的5个方式

目前电商平台整合便利店,大概有5个方式,分别是:

1、线上为线下引流: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店员拣货门店商品,快速。

2、线下为线上引流:便利店承担功能,消费者可在便利店订购电商平台商品,送货到门店,消费者提货。

3、线上为线下供货:便利店在线上下单,电商平台送货给便利店,便利店陈列销售。

4、便利店成为电商平台的配送站点,替代配送站功能。

5、品牌背书:电商平台为小店提供品牌背书,提高小店信任度,同时电商平台通过小店,影响小店周围的消费者。

线上为线下引流

关于线上为线下引流,不仅大型电商平台有尝试,各种创业公司也在这个方向奋进,比如爱鲜蜂就为小店提供快送工具,消费者在爱鲜蜂APP下单,小店。爱鲜蜂曾获得超过1亿美金融资,但前段时间传出裁员,传出被惠民网收购的消息。

在方面,由于便利店商品少,价格高,很难与电商平台竞争。笔者认为便利店的问题是便利店商品太少,消费者选择空间有限,所以客单价低,通常便利店客单价只有10-20元,而大卖场客单价80-150元,两者距较大。

从便利店拣货,,来回15分钟,人力成本5元左右,如果便利店毛利率25%,则少20元客单价才够配送成本。所以,如果考虑到其他成本,客单价少50元以上才能盈亏平衡,但消费者很难在便利店筹够50元的商品。

目前饿了吗、美团外卖、淘宝到家等都有商超频道,个体超市很容易入驻这些平台,少部分愿意付送货费,享受的消费者被这几大平台瓜分。整合存量便利店,这事难以成为项目,难与综合平台竞争。

线下为线上引流

线下为线上引流常见的做法是在门店放一台触摸屏的设备,消费者可在此设备下单,送货到门店后消费者提货。

现实的尴尬是很少有消费者用触摸屏设备,因为基本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每家都有电脑或者平板,为什么要到门店用陌生的触摸屏下单了,这类需求实在太少了。

把便利店作为提货点这事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指定提货点就会成为事实上的提货点,三通一达的快递员已经发展了众多提货点,这些提货点包含超市、物业、门岗和各种小店,并非某电商平台确立某超市是提货点,它就变成了提货点,要同时改变消费者提货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

线上为线下供货

个体便利店的痛点并不在进货,快消商品流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各种大小经销商,批发商都在为小店服务。

在很多行业,并非规模大就有竞争力,为什么个体超市远远多于连锁超市,规模不经济的现象随处可见。京东要为小店供货,面临以下四个问题。

1、京东的仓库距离个体超市远,从总仓到站点,在从站点到个体超市,这个链条太长,其成本高于专业经销商。连锁便利店的商品从入仓到送店,成本占货值3%左右,而京东商城的自营B2C成本是12%,连锁便利店都是区域为王,在一个区域高密度开店,门店所有商品都从区域总仓进货,高密度和稳定需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而京东整合的便利店密度不高而且不能独占供货,所以其供货成本很难降低。

如果小店从京东进货,只选择价格有优势的商品,那么配送量不稳定,这就很难做配送线路规划,可能造成小店体验不好,因为不知道何时。

2、京东商城的商品用于零售,原则的先进先出,经销商的商品是供货,是快进快出,京东的商品周转要40-60天,而经销商的商品周转只要5-10天,所以保质期和对毛利的要求两者不同,同样一笔资金批发商一年可周转70次,而京东只能周转7次,经销商只需要京东1/10的毛利率就能赚同样的毛利,而且经销商商品的保质期平均比京东新35-55天,所以直接用京东商城的商品与经销商竞争,处于劣势。

3、个体超市不是一般纳税人,不需要增值,在税务成本上流通市场比KA市场成本更低。品牌商把渠道分为KA市场,流通市场和特色市场,KA市场指大卖场电商平台等大客户、流通市场指批发市场,个体小店等商家,特殊市场指KTV、医院和团购等。品牌商对三大市场的策略不同,KA市场供货稳定,有专款促销商品和市场费用支持,流通市场是结算,快进快出,如果电商平台把KA市场的商品放到流通市场,就形成串货,这是品牌商的大忌,可能因此停止合作。

4、个体小店经营很灵活,其系统只管理商品价格,而不管理商品库存,订货可能通过电话下单,经销商有业务员,帮助小店理货,下单,经销商承担了资金池、推新品、铺货、退货和服务等功能,业务员要和小店店主建立关系,要帮小店解决问题,抢占黄金陈列位置。个体小店的灵活,决定需要灵活的对接,而这些都是京东很难做到的。

便利店成为配送站点

便利店成为电商平台的配送站点也比较难,电商的配送时效与便利店的配送时效很难同步,京东在上海,50个站点就能覆盖全上海,如果用便利店代替站点,可能需要500个便利店,虽然一公里距离消费者更近,但总仓到站点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且如果便利店要配送的订单太多,那么便利店需要更大的面积,更多的人手,而便利店的成本远高于配送站点的成本,并且爆仓的时候,一定会影响便利店的正常经营。

品牌背书

说说品牌背书,笔者觉得把京东的招牌放到个体小店,其实是对品牌价值的伤害。小店的形象太随意,商品质量和服务都很难管控,特别是在农村市场,货现象,如果挂京东招牌的小店出现这些问题,很容易被媒体传播,这对京东是伤害。

突破口畅想

便利店是成熟的零售业态,它在大的地方能满足即时购物需求,在医院、学校之类封闭场所也有价值。要把便利店与互联网融合,要克服很多困难,并不容易。

笔者认为随着近距离快送兴起,社区便利店会受到类似盒马鲜生这类新零售业态的冲击。以前便利店满足便利购物需求,大卖场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两者泾渭分明。现在,盒马鲜生倡导小包装新鲜快送,30分钟达到,其便利性已经不弱于便利店,毕竟从家到便利店购物,整个过程也要20-30分钟时间。便利店一旦丧失便利的优势,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便利店在未来,会面对重塑和新价值挖掘的问题。

便利店要突破,要与互联网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电商平台,而是从场景角度思考,重构新零售业态。

比如笔者在前文“、沃尔玛会被网上超市吃掉吗?”中提到便利店重构思路,把此段节录如下,抛砖引玉。

本套思路也是“重构”,网上超市与便利店(主营生鲜+水果+冻品)融合重构,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消费者用APP在网上超市购物,可在便利店(生鲜店)取货,但不仅是把生鲜店变成网上超市的取货点,而是两种业态深度融合,具体解释如下:

生鲜店布局及货架改造,四周靠墙货架顶部(1.7米-1.9米)留出订单的存放和宣传处,这样不占用生鲜摆放,而且有比较显眼的宣传效果;

生鲜店为线上引流,网上超市APP可预订生鲜店现场售卖的商品,天预订,第二天根据预定订单选商品,结账时可享受折扣。预定能降低耗损,提升销售额,这是折扣让利来源,这样做主要是为APP引流,吸引生鲜店的顾客使用APP,预定水果同时可下单网上超市任何商品(对于门店的折扣损失,网上超市节省的流量和配送成本可适当补贴线下);

网上超市订单包装改变,放弃一次性纸箱,用塑料箱装商品,每个订单商品放到一个塑料箱中,每天集中配送到生鲜店,顾客取货时,打开塑料箱,用塑料袋装商品交给顾客。第二天总仓送货到门店时,回收塑料箱。这样做不仅顾客体验更好,还能节省包装成本,仓库直接到门店,少了一次分拣过程,对商品保护也更好。

放商品的塑料箱用封条封口,用芯片(RFID)感应技术减少清点交接过程,每个塑料箱都有编号,塑料箱的状态,所放商品对应订单,都在系统中有记录,更精准更省人力;(目前纸箱包裹由于一次性使用,所以难以使用芯片(RFID)感应技术,分拣和交接效率低,准确度低)

仓库到门店集中配送,如某门店今天有30个订单,在仓库配货30个订单,集中送货到门店,和传统网上超市配送相比,等于减少了一公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到生鲜店后,APP有消息提醒,消费者可选择到门店自提,或者另外付3元等门店集中送货到户,或者另外付5元让门店预约时间送货到户,网上超市与生鲜店结合,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送货需求;(实际上目前大部分订单都没有真正做到送货到户)

为什么选择生鲜店与网上超市结合?

一是因为大众生鲜商品网上超市很难经营,线上线下经营商品不会冲突。

二是水果生鲜才是消费者频的购物需求,如果消费者到大卖场购买生鲜水果,那么消费者很可能也会购买超市其它商品,这样消费者在网上超市购物的可能性会降低,“生鲜店+网上超市”能形成闭环,基本满足家庭所有消费需求;

生鲜店和网上超市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消费者到生鲜店取包裹时,也会为生鲜店带来客流,生鲜店本身的客流能转化成网上超市的顾客。

生鲜店现场销售的商品,可以通过总仓配送补货,和订单一起送到门店,这能降低生鲜店进货成本。

总结这套思路,是网上超市与生鲜店融合重构,降低流量成本和履单成本,提升顾客体验,也能为生鲜店带来客流,二者结合形成闭环,基本满足家庭所有日常消费。更多hi新零售。

京东便利店挣钱吗,京东便利店前景怎么样

便利店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便利店的兴起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由于超市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阻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店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

便利店商品价格更高,但受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喜爱。比起普通超市,便利店的商品价格更高,因此毛利率更高。对比销售毛利率,永辉和家家悦的毛利率在20%左右,而主打便利店业态的红旗连锁毛利率为27%,全家的毛利率更是高达37%。虽然价格更高,但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愿意为了高效率支付溢价,因此便利店在高线城市发展迅猛。

超市与便利店的销售毛利率对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便利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含石油系)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31%。到了2017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含石油系)达到惹1905亿元,同比增长23%。预计2018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将达到226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74%,预计到2022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将达到4056亿元。

2016-2022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便利店门店数统计分析

截至2017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10.6万家,同比增长12.77%,在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1.2万家。我国连锁便利店行业市场空间大,一二线城市是增长热点。同时,区域格局明显,除石油系便利店外,大多为区域集中型企业。

2013-2017年便利店门店数(含石油系)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便利店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我国便利店零售额占实体零售额比重逐年攀升,2017年便利店在实体零售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0.73%。即使在实体零售低迷的几年里,便利店行业也能以高于百货和超市的销售额增速稳定增长,2017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达12%,连续第八年保持两位数左右的涨幅。

传统超市正在向小型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而便利店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虽然比起传统卖场式的超市,便利店商品价格略高,但是便利店瞄准的是消费者碎片化的时间,使消费者可以在工作间歇或移动途中购物。便利店这一消费场景的核心是便利性,调查数据显示有80%的顾客选择便利店是因为距离近,59%的顾客则是因为其营业时间更长。

2006-2017年便利店零售额占实体零售额比重统计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跨境电商突围怎么做 跨境电商的六个步骤
上一篇
做服装开直播赚钱吗 现在做服装直播好做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