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垂髫是多少岁?


垂髫是多少岁

垂髫(tiáo)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因为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国学】垂髫是多少岁?【国学】垂髫是多少岁?


【国学】垂髫是多少岁?


【国学】垂髫是多少岁?


垂髫,也被称为垂龆,它是指儿童或童年。“髫”是指儿童下垂的头发,因为古代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是指儿童。至于垂髫之年是指多少岁?男女是不同的,其中女孩指3-7岁,男孩指8岁。

出处:垂髫最早出现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上:“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3-8岁)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一、儿童称谓

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因为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二、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有室、有家指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垂髫指的是几岁啊?

垂髫,也被称为垂龆,它是指儿童或童年。“髫”是指儿童下垂的头发,因为古代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是指儿童。男女是不同的,其中女孩指3-7岁,男孩指8岁。

出处:垂髫最早出现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上:“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3-8岁)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在20岁之前,古代人都会通过一些词语来代替年纪,比如不满周岁叫襁褓,2-3岁叫孩提(所以大家写东西的时候,小时候的事不要说孩提时代,因为2-3岁你根本不记事),3-8岁叫垂髫,10岁以下叫黄口(比如黄口小儿),13-15岁叫舞勺之年,15-20岁叫舞象之年。

还有就是专门形容女子的词语,比如女子12岁叫金钗之年,女子13岁叫豆蔻之年,女子15岁叫及笄之年,女子16岁叫破瓜年华,女子20岁叫桃李年华,女子24岁叫花信年华,24-30岁叫半老徐娘。

黄发垂髫指什么年龄?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泛指八九十岁长寿的老年人。

黄发垂髫的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泛指非常长寿的老年人。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黄发垂髫”出处

“黄发垂髫”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从“赤子”到“豆蔻”,从“而立”到“知天命”,每一个都那么美。

黄发垂髫指什么年龄?

黄发泛指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这是古代对年龄的一种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古代其他年龄称谓

初度是指生日之时。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到3岁的儿童。

始龀指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黄口指10岁以下。幼学指10岁。外傅之年指儿童10岁。金钗之年指女孩12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舞勺之年指少年13至15岁。及笄指女子15岁。志学之年指15岁。成童指15或15稍上的年岁。舞象之年指少年15至20岁。

垂髫是指多少岁呀?

垂髫指的是3-8岁之间的幼童。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垂髫,chuí tiáo。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且古人常以头发来命名年纪。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童年期也统称“垂髫”。

垂髫造句:

1.有山民居于中,其往来种作,黄发垂髫,箪食壶浆,并怡然自乐。

2.当雨过天晴时,远处细水长流,桃园飘香;近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好似一幅桃园山水图。

3.走在这衰落的渔村中,不是鸡皮鹤发的老者,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难得看到一位年轻人。

垂髫是指多少岁呢?

垂髫是指3-10岁。

拼音:chuí tiáo

释义: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形容孩子的幼年(3-10岁)时期。

引证:晋· 陶潜《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反义词耄耋

读音:mào dié

释义: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

引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翻译:你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富贵,但是能够长寿也可以满足了。

举例: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年轻时也曾统领千军万马,做过一番掀天揭地的事业。

垂髫是多少岁

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垂髫,拼音是chuí tiáo。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短发会自然下垂,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垂髫最早出现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上,“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垂髫的造句:

一、我们到了喜马拉雅山麓的小村,只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二、在我市,上至七旬翁媪,下至垂髫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玩气排球的行列中来。

三、走在这衰落的渔村中,不是鸡皮鹤发的老者,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难得看到一位年轻人。

四、黄发垂髫怡然乐,憧憬一日胜千年。

其他年龄的谓称:

1、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3、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5、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6、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垂髻是多少岁

在古代垂髫是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顶上自然下垂的短发。

这个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在古代,古人的年龄常常不会用数字表示,而是会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少年。

扩展资料:

古代称谓

1、冠者:指成年人。

2、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3、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4、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5、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十岁以下

15岁

7岁左右

10岁以下

8岁以下

三四岁至八九岁

梅子泡酒的方法_梅子泡酒怎么泡
上一篇
成都炸油豆腐好赚钱吗 炸油豆腐的豆腐是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