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66亿元增持圆通12%股份,物流业“合纵连横”


圆通再获阿里66亿元增资,物流业“合纵连横”,“三大军团”跑马圈地

9月1日晚间,圆通速递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与阿里巴巴之间的资本合作纽带,增强双方能力及全球化综合服务能力,公司控股股东蛟龙以及喻会蛟、张小娟,与阿里巴巴内企业阿里网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17.406元/股向阿里网络转让 3.79亿股股份,转让价款合计66亿元,占圆通速递股份总数的 12%。

阿里66亿元增持圆通12%股份,物流业“合纵连横”阿里66亿元增持圆通12%股份,物流业“合纵连横”


阿里66亿元增持圆通12%股份,物流业“合纵连横”


转让完成后,蛟龙、喻会蛟、张小娟、上海圆鼎仍合计持有圆通速递公司股份 13.1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41.65%,蛟龙仍为圆通速递控股股东,喻会蛟、张小娟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阿里网络与阿里创投、菜鸟供应链均为阿里巴巴内企业,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圆通速递7.11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2.5%,为第二大股东。

阿里66亿元增持圆通12%股份

早在2005年,圆通是家接入淘宝网的加盟制快递服务商,当时的圆通业务量也因“淘宝包邮”暴增。

圆通接受阿里方面投资发生在2015年,仅晚于阿里在物流领域对百世的投资。2015年5月,阿里宣布联手云峰基金对圆通进行战略投资。2016年圆通速递完成借壳上市,2016年圆通速递的年报显示,阿里巴巴方面阿里创投持有圆通速递约11.09%的股份,云峰基金旗下云峰新创持股6.43%。

截至2020年中报,阿里创投仍持有圆通速递3.13亿股股份,持股比重9.89%,未减持圆通股份;云峰新创持股降至1.05亿股,持股比重3.33%。根据阿里巴巴财报,菜鸟供应链持有圆通速递0.65%股份。

此次阿里网络增持圆通速递12%股份,阿里巴巴方面合计持有圆通速递股份将达到22.5%。

公告称,圆通速递与阿里及菜鸟此次战略合作重点包括全球化和数字化。

在全球化方面,圆通目前有12架全货机,以来深入参与了菜鸟全球包裹网络运行,执飞了菜鸟前往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地的外贸和抗疫运输。圆通与菜鸟在共同投建的物流枢纽,也在快速建设中。

在数字化方面,圆通与菜鸟将联合开发运营快递物流先进设备,建立智能物流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圆通业务运营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同时,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未来会进一步支持以喻会蛟为董事局的圆通速递全面发展,加强资本、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圆通速递高质量发展。

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阿里和圆通已合作10多年,持续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阿里增持圆通的比例比外界之前预计的要低,圆通创始人占股仍超过41%,还是实际控制人。这也是阿里和圆通都乐于接受的。”

物流业纵横捭阖频现

不只是圆通,截至目前,快递市场几大主要物流公司申通、中通、百世、韵达,背后均有阿里的身影。

纳入阿里物流生态体系的是百世,百世在上市之前就获得了阿里系多轮投资,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阿里巴巴对百世持股占其总股本比重增至33%。

2018年5月,阿里巴巴、菜鸟等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阿里巴巴对中通快递直接持股约8.7%。

2019年3月,申通快递也宣布阿里巴巴将以46.6亿元投资间接持有其14.65%股权,随后阿里巴巴又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签署购股权协议,若在行权期内全部行使购股权,阿里对申通的持股比例能达到46%。

今年4月30日,韵达股份2019年年报披露,阿里创投还出现在韵达股份前十大股东之列,目前持股2%。

另一方面,京东系对快递物流的布局也在加码。

8月14日早间,京东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京东物流将以30亿元收购专门从事“限时速运服务”的现代化综合速运企业跨越速运的控股权。预计交易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京东物流与跨越速运由此也达成战略合作。

方正证券认为,基于电商流量的异,快递行业可划分为菜鸟系、京腾系与顺丰系三大军团。其中,菜鸟网络与顺丰竞争的本质是战略布局的比拼,与京东物流竞争的本质是商流的竞争,与通达则是分工明确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在超大的市场空间下,三大军团各有其独特的成长机遇。

为什么说电商行业一直在使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本身是一种创新。创新意识可以说是前进的动力所在。第二便是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一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状况,尽管城市互联网获得了非常快速、非常高速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互联网思维在农村的普及还十分落后,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农村电商的从业者,在开展农村电商的相关业务时务必从农村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电商相关工作!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本身是一种创新。

创新意识可以说是前进的动力所在。

城市人早都买够电器了,所以才下手农村。

注意一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状况

,城市更好解决城市人早都买够电器了

因为农村解决了,城市更好解决

阿里巴巴被罚182亿,这是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阿里巴巴之所以会被罚182个亿,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上面垄断,导致整个市场的竞争并不和谐。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违法了。他们要求商户在他们的平台入驻,就不能入驻其他平台,限制了商户交易自由,违反了反垄断法。

因为阿里巴巴垄断市场资源,我在他旗下的商家只能2选1,不能选择其他市场。

是因为阿里巴巴这个近涉嫌违反了反垄断组织的相关规定,而且也形成了不正当竞争。

因为阿里巴巴垄断现象太了,现在的是“社”不是“资”,这样的是需要被整治的。

阿里巴巴因为垄断被罚款的,在市场上阿里巴巴在面对平台服务中实施“二选一”的制度,这是一种垄断行为,禁止国内其他商家在竞争中参加的行为,因此获得不正当利益。

因为阿里巴巴没有用各大商户自由进行交易,属于违背了反垄断法的规定,阿里巴巴的行为损害了各大商家的合法权益和自由交易权。

因为阿里巴巴违背了反垄断法,将淘宝的电商行业垄断。所以根据法律给阿里巴巴一定的惩罚,所以被罚了这么多。

是因为他们有垄断的嫌疑,限制其他的商家和买家,只能在规定的地方买东西。

缝隙市场_电商深耕“缝隙市场”

市场虽然火热,但大部分电商企业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赔本还要烧钱?已经进入“深耕时代”的电商行业应如何创新商业模式?我国电子商务类应用的发展可谓是充满变数。2010年,的电子商务市场风光无限,京东商城、凡客等领头军的巨额融资,B2C电商麦考林、当当等企业的上市以及团购网站井喷式的爆发都让这个领域迅速升温;2011年,电子商务市场急转直下,价格战烽烟四起、团购泡沫破裂,B2C市场投资泡沫产生,电商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难题;2012年,的电商企业仍然没有走出“有规模,不经济”的怪圈,融到资金的电商企业更是疯狂扩充品类、升级价格战、投建物流,继续依靠“跑马圈地”的方式扩充规模拖垮竞争者、抢占市场份额。结果,虽然拉拢了大批消费者,但极大地损害了公司的毛利率,高昂的成本也让电商们“鸭梨山大”。终,电商行业华丽的外衣再也掩盖不住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的现状。

电商企业为何总做赔本买卖

狂热之下,我们来理性冷静地分析一下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为何总在烧钱做赔本买卖。

,许多投资者和电商仍然固守着爆发式增长时期的市场认知。前期,由于门槛较低、大量资金涌入,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商企业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用户规模,忽略品牌与商业模式的规划,使得大部分电商营销成本远远超过收入,整个产业呈现出虚繁荣。即便如此,许多电商企业在市场开始细分、消费者习惯业已形成的激烈竞争态势下,仍未能转变思路,沉下心来思考其市场定位并创新商业模式。

第二,由于电商行业大受风险投资的热捧,大批B2C网站、团购网站的发展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恶性价格竞争、综合平台化、全场免运费的承诺、30天内无理由退换货的服务……电商们一窝蜂似的盲目跟风,即使不赚钱也要求个心理平衡,没有创新理念,无法破局而出,看到先来的赚得盆满钵满就眼红,难以理性地去考虑如何实现赢利,如何赚到钱,市场异化越来越小,行业同质化。

第三,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认知追不上许多投资者和电商的扩张速度。当品牌定位尚未在目标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当自己长期经营的品类尚未充分渗透细分市场之时,许多电商就迫于持续赢利和困局的压力,急切地延伸品牌,简单地以规模求效益,把多种商业模式融为一体,结果只能成为驴头马尾的“四不像”,面临品牌资产被稀释、商业模式定位不清、消费者认知模糊等风险。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由于的电子商务还远远没有到收获期,更没有成形的商业模式。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无论是大型电商还是中小型电商,都需要理性地思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故步自封只能意味着被边缘化、被淘汰。目前,已经有一些电商企业尝试着小角度甚至大规模创新商业模式,力争在未来的电商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小角度微创新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市场较其他行业而言,可以容纳更多的细分市场,所以,即便是大佬林立的电商市场,众多中小型电商还是有机会快速发展的。大佬也有它们的品类短板,而这正是微创新的切入点。比如,提起京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做得的3C家电,而它的图书、食品却还在摸索前进;凡客以服装品类起家也以其为强项,但是在其新上线的家居、化妆品上仍然难以大展拳脚;麦考林突出的是女装,男装、母婴用品还有待深耕;当当号称综合性网上购物中心,但它目前做得的还是图书品类。中小型电商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针对大佬们空白或薄弱的市场精准定位,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自己专注的核心领域,进而挖掘这个领域目标消费群的深度需求和长尾需求,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美国的鞋类垂直网站Zap就是在垂直品类的市场上超过了亚马逊,终被亚马逊以8.47亿美元收购。B2C电商麦包包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在于专注和个性化,即集中经营箱包品类,并借助众多综合类平台销售推广。同时,即使各细分市场有了龙头企业,第二乃至第三名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仍然有巨大的生存空间。比如,3C家电行业本质上是一个标准化程度高、拥有货值高、消费频次高的生态圈,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电商企业。在美国,仅仅3C的垂直B2C市场,就容纳了Bestbuy和CDW等电商企业,还有苹果、戴尔等大量传统品牌企业。同样,其他细分市场也存在着类似的发展空间。

小角度微创新对于中小型电商而言是极为可行的。除专注细分市场外,电商还可以利用大型电子商务公司自有的开放物流平台,压低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等。总之,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小角度微创新商业模式。即使从小角度行不通,也可以考虑应用大规模深度创新的商业模式,即凭借自己对行业的了解向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与整合,开创属于自己的蓝海。

大规模深度创新商业模式

虽然目前电商的商业模式还不明晰,但众多电商为了跳出竞争的红海,寻找自己的赢利点,已开始进行了一些商业模式的深度创新。总结起来,电商的深度创新通常向以下几个方向延伸:

1.以开放共赢的策略打造一个健康的电商生态系统,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天下商品何其多,更多的商品意味着更多的运营成本,何不选择放手,将平台做大后开放出去,让持有品类的专业垂直企业进驻呢?而平台电商所要做的只需手上握有大量消费用户并能以的运营成本达到价值的化。从腾讯发力打造B2B2C超级电商平台到淘宝抢占先机推出大平台大生态圈战略,均已证明随着竞争主体的升级,开放化已成为B2C平台型电商的“下一站天后”。

2.电商纷纷搭上移动的快车。京东商城iPhone客户端上线;凡客诚品推出了手机客户端和手机网站;手机淘宝开放平台正式宣布推出,刚起步的中小型电商也在用移动应用的方式创新解决电子商务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的提速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的日益成熟,B2C平台型电商纷纷布局移动购物。

3.电子商务混搭SNS成为未来一大趋势。 SNS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社交关系网络和用户,将更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特别是细分化的SNS社区,对开展电子商务更具有针对性。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就是以线上聚集人气、线下活动带动消费的SNS化的购物网站。2011年3月,凡客诚品开通其旗下全新化营销平台“凡客达人平台”,用户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购买的商品搭配照片,通过个人“秀”来达到吸引潜在消费者的目的。

4.线上业务的细分与融合。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网站与线上营销的融合成为电商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以美丽说、蘑菇街等为代表的购物分享社区、购物搜索、比价导购等新型社交化购物网站就是很好的例子。此类创新意味着传统电商已经由纯商务逐渐向其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延伸,围绕电商企业核心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

5.线下业务尤其是供应链的整合。在

这方面,国内的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

DX(DealeXtreme)、大龙网(DinoDirect)等跨国外贸类B2C网站是典型代表。其中,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是目前的跨国外贸类B2C企业,该公司了国内的供应商向市场提供“长尾式采购”模式,整合了全球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并拥有自己的数据仓库和长期的物流合作伙伴。创新的商业模式、领先的精准网络营销技术特别是世界的供应链体系,使兰亭集势从2006年创始发展至2010年已经取得足足50倍的销售增长。

(编辑:周春燕 )

请问"跑马圈地"这一术语在经济中是什么意思.?

不衡量自身能力,走到哪分店就开到哪,想快速抢占全国市场,这种行为就可以称为跑马圈地,然而结果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

拓展资料:跑马圈地的经典案例

2018年本土品牌便利店邻家陆续关闭的168家门店,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邻家表示,由于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营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入不敷出,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

一个苦心经营3年之久、拥有百余家门店的品牌,资金链一断就失去了生存能力,一夜迎来命运的终结,除了让邻家的忠实消费者唏嘘不已,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深刻警示。对于身处一片“红海”的便利店来说,如果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无法创新经营模式,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终究会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中败下阵来。

这两年,在经历了无人便利店的泡沫之后,传统便利店正在开启一个新的风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大卖场和普通超市。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便利店行业总体景气指数为70.25,高于荣枯线20.25。在资本市场上,今年以来,见福便利店、131便利店、Today便利店等纷纷获得巨额投资,甚至一些电商也开始转战线下市场,重新发掘实体便利店的价值。比如,苏宁小店开启扩张模式,预计全年新开5000家门店。

然而,资本虚火的“助攻”之下,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一些传统便利店纷纷开始“跑马圈地”,追求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越能增加企业的议价能力,但也会大幅提升企业的经营成本。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在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企业如果不顾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只问规模不问盈利,靠融资和“烧钱”过日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遭遇资方撤资,便只能黯然退场。

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说,规模大不是问题,但大就应该有大的样子。毕竟,作为一个重资产的行业,便利店具有前期投入成本高、后期边际成本低的特点,只有达到相应规模,物流、管理、采购等固定成本才能在较低水平下被分摊。但问题是,在规模扩张的背后,企业是否同步创新了经营模式,有没有独创性的商品和服务等“硬功夫”,在树立行业标准、提供发展路径方面,大企业承担着更大的。

零售业变革常在,创新也常在。邻家的轰然倒下,与其说是输给了外来的资本,不如说是在自我改革、寻找出路的过程中,输给了脚步太慢的自己。反观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无不是在成本、效率、体验上大胆创新,才有了行业“常青树”的地位。比如,如今便利店内“现场烹饪”是比较常见的服务,但早在2004年,7-11便利店就首次在自己的门店提供这种服务,以适应消费者用餐以热食为主的饮食需要。

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便利店不仅是物理空间,也是心理空间、文化空间。24小时彻夜不眠的便利店,为多少都市“夜归人”消除了工作的疲惫、赶走了生活的孤单。今天,网络购物来势再凶猛,也无法取代传统便利店。从这个意义上说,邻家的倒下不是便利店的末日,而是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反思的契机,摒弃“跑马圈地”式粗放发展,扎实做好经营的基本功,瞄准消费痛点大胆创新,传统便利店才能重新迎来发展的春天。

比方说我搞个专利,就形成了技术壁垒,你自己如果不能持有这种技术,你就得花钱买我的技术,圈地嘛,相当于抢占地盘了。

网上商城的盈利模式

既然是商城,

首先的盈利模式就是销售产品,

其次是商家入驻保证金及提点(或服务)费用等,

再者就是广告收入了。

当然还会有投融资的。

还有用户和流量。

营销中的sem卡位是什么意思?(上)
上一篇
125克是几公斤 125克相当于什么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