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冬眠是怎么醒的(动物如何冬眠)


动物冬眠具体的过程?

动物冬眠过程冬眠是修眠现象的一种。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许多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 冬眠过程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 入眠 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入眠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 深眠 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 (阵发性)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与恒温动物不同,冬眠动物的间歇性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与此同时,循环系统亦发生显著变化,心率极度减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钟330~920次降到每分钟30次,蜂鸟由每分钟480~1200次降到每分钟48次,黄鼠由每分钟 300次降到每分钟4~7次。同时血压亦极低,仓鼠和土拨鼠的血压从常温状态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猬从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时外周血管广泛收缩,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脑部保持着低水平的血液循环。这样就限度地节约能量,而保证生命活动的继续。当环境温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时,深眠动物便迅速激醒,体温回升以及各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眠)。 出眠 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2~15℃),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以及注射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舒张,加强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复温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复温。由于这样的主动复温,使得整个过程只需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多度而完全苏醒。

动物冬眠是怎么醒的(动物如何冬眠)动物冬眠是怎么醒的(动物如何冬眠)


动物冬眠是怎么醒的(动物如何冬眠)


动物冬眠是怎么醒的(动物如何冬眠)


动物冬眠只是动物休眠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动物冬眠一般从当年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间每3天或3星期中断一次,以便能进食,大,这叫休眠周期。 冬眠时,动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跳动缓慢,心的功能大大降低。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循环紊乱;肺: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肾:产生的尿量很少;: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时期又慢慢恢复。只有蝙蝠例外;脑: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着,中脑代替间脑成为热调节器的变化中心。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外界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一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让它饥饿,它就会立即进入昏睡状态。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线时间减少或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从根本上说,动物要度过冬眠,取决其两种适应的能力。其一是适应物质变化的全部过程,能在温度极低下度过来,并能迅速地复苏。其二是必须有很高的制造热量能力。一种是抖动肌肉生热;另一种是通过化学热调节器发挥作用。 冬眠动物有一种特有的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它从颈部延至脊髓,具有产生热量、保护动物安全过冬的能力。这一组织在冬天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时又重新制造出来。

只有身体机能的一小部分在运作,提供一定量的能量维持心的跳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运作。

动物是如何冬眠的

又到冬天了,很多动物会选择冬眠来度过漫漫寒冬。它们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以求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让自己在食物短缺的寒冬维持生命。冬眠的动物并不是长睡不醒,它们的体温和新陈代谢速率还是会出现周期性的升高,并每隔一段时间苏醒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周期再继续冬眠。

蛇类的冬眠场所往往是深深的岩缝或温度恒定的地下洞穴,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窝在一个洞穴中保存热量。扬子鳄通常会在岸边自己挖掘出一条数米到数十米的地道来度过冬天。而蛙类更喜欢用黏液干燥后的薄膜将自己包裹住以求减少水分的流失。冬眠中的爬行动物对温度较为敏感,如果冬天中哪天温度短暂升高它们也会苏醒过来爬出洞外。

熊作为一种有着厚厚皮毛和脂肪的恒温动物其实并不畏惧寒冷,只要保证食物的充足,或在冬眠来临前就储备好脂肪,它们的一整个冬天都可以维持正常的活动。

有趣的是,很多雌熊还会再冬眠期间生下小熊,它们在冬眠中体温的变化并不大,等到第二年的开春,小熊已经靠着冬眠时母亲的乳汁长到可以虽母熊一起外出了。但这对母熊来说却是极其耗费能量的,它们的体重往往可以降到15%-27%。

在美国南部有一种弱视鹰它们也冬眠。因为这里的冬天蚊子、甲虫等这些作为弱视鹰的主食的昆虫大范围减少,它们不得不选择冬眠来度过漫长的缺少食物的日子。

冬眠的动物为什么会苏醒科学家是如何回答的

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动物是怎么冬眠的?

冬季动物为了过冬,降低身体的消耗,进入一种冬眠状态,其实就是低功耗状态,常见的冬眠动物有熊、蛇、鳄鱼、刺猬、青蛙、黄鼠、蝙蝠等,这些动物有些是半冬眠,冬眠过程中会苏醒过来,发现冬天还没过去,会回去继续睡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动物我们冬天看不见,这些动物以冷血动物为主,当冬天来临,它们的体温会降低,呼吸会放缓,而心跳也会降低,再加上不运动,对能量的消耗非常少,我们人类也有借鉴冬眠的地方,现在的电子设备如果长时间不作,都会自动进入的低功耗,其实就是系统休眠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节能的策略,所以说“人类一直在向野生动物们学习”,这也是一个证据。

动物园,冬季就可以观察到很多冬眠的动物,“平衡点”曾在那里看到过冬眠的大蟒,还有北极熊等,背景动物园整体是透明材质,游客可以通过透明的观察口看到它们的生活状态,不过需要在冬季的时候去才行,其实冬眠的动物不要打扰它们,会把它们的生物钟搞乱,影响它们的生活和健康。

冬眠的动物,体温一般在冬天会降到很低,被人戏称为“冷血”,它们通过冬眠睡大觉的方式来躲避冬季食物匮乏的问题,减少了运动量,降低对营养的消耗,其实人类有时候通过睡大觉也能躲避挨饿,过去上大学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他们汇钱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要通过邮局汇,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会有挨饿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就是通过睡觉喝水的方式度过难关。

冬眠的动物大多数要一直睡觉,直到惊蛰来到,听到春雷的声音,才会从睡梦中醒来,所以冬眠也被称为“冬蛰”,意味着它们冬天要蛰伏起来,当听到春雷的呼唤才起来找东西吃。

冬眠的动物有深度冬眠,需要睡很久,有的动物则在中途会苏醒过来,北极熊就是这样的一个特例,天气变暖他们就会出来,一旦发现冬天还没过去,主要是没有食物可吃,所以回去继续睡觉。

冬眠的动物都会在秋天的时候尽可能地积蓄能量,也就是长一身脂肪,刚开始冬眠时是一个胖子,经过一冬天的消耗,醒来的时候已经苗条很多了,不知道这个方法美女会不会使用?睡上几天,起来后身材就恢复了不少。

其实很多动物在特定的条件下都会进入冬眠的状态,包括人也可以,其实这种现象在植物界也广泛存在,北方的树木入冬前叶子掉光,其实就是进入了休眠的状态,在此期间生长缓慢,通过年轮就能看出来,还有我们经常认为四季常青的松树,有一种落叶松就是这样的,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非常多。

关于冬眠的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呢?

太原植物园预约免费门票入口(太原植物园门票预约电话)
上一篇
直播赚钱用不用纳税_直播赚钱交税吗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