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哪些代表作?
穷人》——深化了“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穷人托福妥耶夫斯基(托福妥耶夫斯基名言)
穷人托福妥耶夫斯基(托福妥耶夫斯基名言)
《穷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发表于一八四六年的篇,也是他的成名作,曾博得别林斯基的赞赏,被他称之为“的次尝试”。
有意识地描写下层人物和日常生活习俗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反映客观现实,特别注重描绘的黑暗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俄国“自然派”作家则正式提出了写“小人物”的口号,他们在作品中描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使文艺成为“的一面忠实的镜子”,普希金所著《驿站长》中的萨姆松·维林和果戈理所著《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就是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比起这些作品,《穷人》则深化了“小人物”主题,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描写、同情“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还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赞美他们的高尚情。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马卡尔·杰武什金是个上了岁数、其貌不扬、受着人和物两个世界控制的小官吏,一直为逃避世俗讥讽的目光而离群索居,过着没有欢乐的无聊生活;在得知女主人公瓦连卡遭遇不幸、成为无人关爱的孤儿之后,他卖掉自己的衣服,为她治病;他放弃了较好的居住条件,迁至瓦连卡所住的院落,因囊中羞涩只能在厨房的隔断后面安下自己的小窝,担负起庇护瓦连卡、使她免遭恶人欺凌的。虽然他的生活十分拮据,整天为茶叶、糖、面包、靴子而心,有时甚至食不裹腹,但他还节省下必不可少的开支接济瓦连卡,给她买糖果、内衣、鲜花,带她外出游玩、看戏,处于极度中的他表现出非凡的慷慨。虽然他依然处于屈辱的地位,照样被同僚嘲笑、,因而在办公室内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开始有了阳光,有了生气,他认为照顾瓦连卡的这种“父亲般的友善之情使他的精神得以振奋”,让他过上了“美好的日子,有了奔头”。他和瓦连卡相互支撑,坦诚交流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感悟人生。他们热爱阳光,热爱大自然,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作者在空想思想的影响下,执着地要在“小”人物的身上挖掘出“大”的东西,即尽管他们穷苦,地位卑微,物质十分匮乏,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其次,在《穷人》中,马卡尔·杰武什金和萨姆松·维林、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一样,一直是个小官吏,处于已经形成固定格局的、静态的生活之中,但是女主人公瓦连卡的情况并非如此。瓦连卡的父亲曾是外省某公爵园的管家,因而瓦连卡在清新、自由的田园风光中度过“默默无闻、安详而幸福的、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公爵后,其继承人辞退了瓦连卡的父亲,他们只得举家迁至冷漠无情、阴森而“不怀好意”的彼得堡,从此家里失去了欢乐,“妈妈整日饮泣吞声,而父亲总是怒气冲冲”。因业务不顺手而债台高筑的父亲经不住劳、忧虑和挫折,一,溘然离世,当时瓦连卡只有十四岁。父亲后,瓦连卡和母亲孤苦无依。以为生计的远房亲戚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居心叵测,用花言巧语将母女俩回家中,指望侵吞她们实际上根本没有的遗产。希望落空之后,她在母女俩身上打主意,百般欺凌、侮辱不肯就范的瓦连卡的母亲,致使她忧郁而。成为孤儿的瓦连卡为逃避对她怀有邪念的地主贝科夫,离开了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的家,贫病交加,艰难度日。正是这种生活的剧变使瓦连卡陷入都市贫民的处境,与穷苦的小官吏马卡尔·杰武什金和女仆费奥多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亲身体验贫苦生活,用贫苦人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作者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本人的生活也曾极不安定,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因而他想通过瓦连卡这个人物的命运描绘出生活的动荡,表现出俄国的生活处于变动之中,而的变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而且会引起他们本质的改变。这种创作手法比起对人物特征只作静止、固定的道德分析和类型的分析已经有所发展。
2005-12-26 09:27 回复
61.183.233. 2楼
《穷人》区别于《驿站长》、《外套》这类“小人物”主题作品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不是仅仅描写某一个“小人物”的凄惨命运,而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目睹的生活状况,勾勒出到处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和嘶叫的都市平民阶层悲剧的方方面面:被当做“破抹布”、终日饱受折磨的女仆捷列扎,瓦连卡的表姐萨莎,流浪街头的乞丐,为寻找谋生手段四处奔波、内心又愁苦不堪、最终英年早逝的大学生等等。在这群人中间,悲剧色彩的人物是马卡尔· 杰武什金的邻居戈尔什科夫。戈尔什科夫原是一名官员,因受不法商人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以“罪”为由被开除了公职。从此,他不仅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且在耻辱的阴影中苟且偷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苦度时光。在期盼还他清白的日子里,他的妻子病重,孩子饿,全家面临绝境;而在洗清罪名、重新获得财产之后他则因受太深而发疯去,其悲惨遭遇不由得令人唏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穷人虽然过着苦不堪言的平庸生活,但却保持着高尚的情,在发出令人心碎的哀鸣之时,始终维护着人的尊严。马卡尔·杰武什金既不贪求功名利禄,也从不耍阴谋诡计;他品行端正,工作尽职,用劳动挣得自己的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珍视公民的美德。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心地善良,酷爱读书。被革职的戈尔什科夫视名誉重于金钱,而几位女性则不向权势低头,尽力维护自己高尚的道德观念。在那个“穷人连一块破抹布都不如”的环境中,小人物不可能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尊重;然而,穷人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羞耻感,自己的宿愿,自己的尊严。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维护穷人的尊严。
在《穷人》中,作者不仅提供了“穷人”群体的典型特征,而且也描绘了与这个群体相对立的那个圈子的各个方面:冷酷的放者马尔科夫,不务正业却过着锦衣玉食日子的安娜·费奥多罗夫娜,道德败坏的地主贝科夫,势利的女房东,还有纠缠瓦连卡的小无赖和老恶棍等等。特别是通过男主人公所阐述的在丰坦河街和豌豆街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将贫富作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饱食者与生计无着者之间的对立,具有深刻的揭露意义。虽然,当马卡尔·杰武什金在大人面前出尽洋相、受尽侮辱之后,大人动了恻隐之心,塞给他一百卢布,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种个人的善举丝毫改变不了马卡尔·杰武什金和瓦连卡的境况,最终,瓦连卡迫于无力与命运抗争,违心地决定嫁给地主贝科夫,远离彼得堡,对更大的不幸,乃至亡有着心理准备。这一决定击垮了杰武什金的精神,在痛彻肺腑的泣诉之中,男女主人公凄苦地告别了过去贫穷、但却充满亲情的温馨岁月,陷入了更加忧郁的今天,面临着毫无希望的明天。充满悲剧气氛的结局迫使人们去思考: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穷人》这部作品采用了两个主人公通信的形式,这样,他们可以尽情地披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点点滴滴,敞开心扉,详尽地阐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感受,他们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的看法,在悲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充当了作为现实的观察者、甚至是审判者的角色,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比起用第三人称,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人物悲惨命运的《驿站长》、《外套》,读者在这部作品中接触到的仿佛并不是作者的认识和体验,而是直接与主人公对话,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见解,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因而备感真实。另一方面,通信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条件,使得主人公能够运用符合他们的身份、文化程度、个性特点的语言、语气,而这种语言、语气又充分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带有特别的亲切感和抒情的意味。
不难看出,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成为一部深化了俄国文学“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一半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 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 之并列,……——高尔基 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文学的 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文学的深 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 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 是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 出身,后来取得贵族身份。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 院,经常见到疯子、患 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 “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 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 金在决斗中去。每次随哥哥和叔 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 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 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服兵役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 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 区。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 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陀思妥耶夫斯基,平民缺乏 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 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 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 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 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病发 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
两人都 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 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 在陀氏的很多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 夫的妻子,《 》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 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 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个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罪与罚》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整理和誊写《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
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 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 、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陀氏一生有两大 ,爱情和。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 的 。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中去,是摆脱穷困的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坊。陀 氏在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场,又全部输光。最初,安娜对丈夫的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全过程又重演一遍。
在这种 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结局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 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 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 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葬礼安娜之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 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 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 中,她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 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 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 丈夫。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 月9日,终年73岁。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 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前期 (1844-1859)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后期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屋手记》《Записки(185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881)1864《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1868 《 》《Идиот》1871-1880 《群魔》或《》《Бесы》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 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 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 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 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经典名著《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创作于1861年。
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走了财产,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于。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的憎恨,显示了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生活的纪实长篇,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称《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罪 与 罚《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主要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 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放的老太婆 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 悔后,他最终在青楼女子索尼雅姑规劝下,投 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 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的 苦难生活。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 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的最地层。她单纯、善良、 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的职业,受尽 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 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 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 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 伯利亚去服苦役。
在索尼娅的劝说下,拉斯柯尼科夫不但投 案自首,而且皈依了上帝,灵魂得到复活。总之,索尼娅身上具备 了陀氏所认为的美德: 信仰、忍耐、无私、奉 献等。《罪与罚》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1)关注小人物,关注生活在地层的人。如小、 小职员、穷困大学生、家庭破落了的贵族妇女、青楼女子等。(2)不是仅寄予同情,而是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描 写出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尊严、人格,由于穷困和环境恶劣所 造成的精神痛苦,甚至人格分裂。(3)给人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平等对待他笔下各种各 样人物。否定道德说教和主观干预。(4)批判启蒙思想关于人是理性的神话,看到了人的非理性 特征,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性。(5)反对各种无神论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学说,主张人只有 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只有通过忍受苦难、宽恕罪恶,只有通过 爱,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 极力反对革命主义学说等所谓的革命,主张通过 改造人的灵魂来改善,而改造灵魂必须借助对的信 仰。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 情趣高雅的女子。在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叶 潘钦将军的长女,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
这样一来, 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 个阔女婿。但富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 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 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患有症。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上, 梅什金劝说她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 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 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 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 把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一个真正的 。《Идиот》梅什金公爵娜斯塔西娅叶潘钦 将军的 秘书加 尼亚叶潘钦将军富商 之子 罗果 仁《Идиот》娜斯塔西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了人的尊 严:决不任凭摆布。她虽然爱着“ ”梅什金 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 “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 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 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 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 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 她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
《Идиот》作家想在《 》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 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 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强烈不满, 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的博爱、忍 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 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 仁又实行宽恕。《群魔》或《》《Бесы》《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 者及七十年代初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 了 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 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 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 活动,企图动摇基础,以便发起, 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 理描写拆穿了他的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这部是一部从上和道德上抨击“虚无主 义”,即抨击革命,反对和无神论思想 的论战性长篇。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的形象确 有其原形,他即是俄国无 主义者和主义 者——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Подросток》少年《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 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白 痴》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落入这个 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 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 时都可能在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少年》所 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 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 道路的经过。《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丑角,后来 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贪婪 残暴,极端好色,娶过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 一个被他折磨致,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 不顾,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 长大。他们都憎恨自己的父亲。长子德米特里当过,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 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 中校之女卡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但不久他又 爱上了风 子格鲁申卡,为和荒 的父亲 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他一再声言要杀父亲。次子伊凡上过大学, 善于思考,是个无神论者, 他 现存的秩序, 同情人类苦难,但是为了 继承父亲的家产,他盼望 父亲早。他爱上了卡杰 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 斗,以便自己从中渔利, 独占卡杰琳娜。三子阿辽沙纯洁善良, 谦恭温和,是修道院 卡西马长老的得意, 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中起到 了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四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老 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 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被 父亲用作厨师,对父亲心 怀不满,为了夺取钱 财杀了老卡拉马佐夫又 嫁祸于德米特里。德米特 里被捕后被判 20年苦役。 斯麦尔佳科夫忏悔罪行、 上吊。伊凡视自己 是斯麦尔佳科夫的同谋, 出于良心的自责而发了 疯。阿辽沙勇敢地走向 新的生活。《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01
最近这段时间,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罪与罚》,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
看《罪与罚》看得很焦灼,感觉很乱。琢磨了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作家,我认为,他的作品,没有被翻译好。或者说,我没有买到的译本。
于是,我到网上书店,重新找到另外的译本,买回来再看。
我吸取了这个教训,读世界名著,一定要找到好的译本。比如说,那些定价高,评论多评价高的译本。实在不行,就多买几个译本进行判断。
02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解读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还有革命家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人和其文章,都有过很多的阐述,但是都不尽相同,甚至是相反的。
在欧洲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这个评价很高。
十九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同时代伟大的作家还有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果戈里。
而欧洲文学史上的,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家还包括德国的歌德和席勒,英国的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简·、狄更斯和勃朗特三姐妹,法国的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佐拉和莫泊桑。群星璀璨,十九世纪,也是欧洲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的黄金时代。
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人极其推崇,也有人认为他的文学地位过于夸大。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引用了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的纪德的话,来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
木心还在他的文学讲稿中极力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是被很多人误解。
而美国俄裔文学评论家纳博科夫,他保持不同的态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平庸的作家。他在《文学讲稿》中这样评价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晚年的笔记中,这样概括自己毕生的创作“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不对,我只是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即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
03
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玛丽亚贫民医院医生的家庭。
父亲早年是个军医,性格古怪,好猜疑,1828年获世袭贵族称号,后来在图拉省购置了两个小村庄。母亲出身莫斯科有教养的商人家庭,温和善良,是个虔诚的信徒。
在家庭中,年幼的陀思耶夫斯基接受了《福音书》、卡拉姆津的《俄国史》和普希金诗歌的文化熏陶。
1838年至1843年,思妥耶夫斯基就读于彼得堡工程学校这是一所培养的学校。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喜欢军事课程,而沉醉于普希金、果戈理、席勒、雨果和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既崇敬乔治·桑笔下人物的高尚情,又为鑫夫曼充满幻想的艺术所吸引。
1839年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说:“人是个秘密,必须识破它,”即使为此要花费整一生,也不是浪费时间,“因为我愿意成为一个人”。他一生的创作所追求的正是这个目标。
1839年,他父亲被自己田庄上的农奴殴打致。
1843年工程学校毕业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得堡工程部队绘图处供职,1844年10月获准退役。是年,他翻译出版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1846年,他的部作品书信体中篇《穷人》问世,诗人涅克拉索夫惊呼:新的果戈理出现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创作伊始就把艺术描的中心置于人的灵魂世界。
1847年至1849年,他连续创作了《女房东》、《白夜》、《脆弱的心》以及没有完成的《涅陀契卡·涅兹凡诺娃》等作品。
04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沙皇逮捕,他因朗读别林斯基有名的反农奴制度的信《致果戈理》,以及其他的“罪名”,被剥夺了贵族身份,并处刑。
在临刑前改判为流放苦役并期满后当兵。长达九年的苦役和兵营生活,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方面,亲历底层生活极大丰富了他对生活的识,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对和人生的思考更趋深刻,形成了独特的哲理性探索但长期亲历流放和苦役,无可否认也加重了他对人生苦难和阴暗的感觉。
与底层生活的紧密接触,使他更关注的思绪,特别是根植在民间的宗教意识,一种寻求权力层和平民之间和解的倾向在他身上开始显现。
加上生理上病发作日趋频繁,沙皇鹰犬无时不在的监视跟踪,更增添了他精神上的抑郁,以致他的创作也隐含了某些病态、痉挛的风格。这也是后来许多评论家所说陀氏思想消极面的由头。
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他在五十年代末返回彼得堡,开始了他创作生涯的新阶段。
这个时期(1859至1862年)他发表了《舅舅的梦》、《斯捷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波夫先生和艺术问题》、《两个理论家阵营》、《屋手记》和《地下室手记》等作品。
186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次走出国门,接触西欧。他走访了巴黎、伦敦和日内瓦。
回国之后,他写了散记体《冬天记的夏天印象》,次触及“西欧道路和俄国方式”的主题,影响了他后期的创作。
1866年长篇《罪与罚》出版,这部给作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作品表面的情节遮掩着作家对和人性的深入探索。
涉及的十分广泛的论题早已冲破故事框架,所以读者掩卷后存留在脑际的往往是各种论题。
例如涉及“超人与庸人”的超人哲学、有关“强者与弱者”的权力真理,更有人在言语行为里不自觉的“潜意识”泄漏,以及再一次回响起的“苦难救赎”等等。
由于每个论题都有相当的雄辩性,作为一个体裁竟次彰显出某种互不相让的思想争论的品格。
这被后来的文学评论家巴赫金称作为小的“复调结构”,影响着此后一百多年长篇结构上的发展,而且到现在还被认真地讨论和研究着。
1866年至187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了《》、《》、《徒》、《少年》《温顺的女性》和《一个荒唐人的梦》等作品。
《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至1880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创作的总结性作品。在中它是分为两部的浩瀚巨著,但只完成了部,作家就与世长辞了。
这部描绘出“好色、贪婪和畸形”的“卡拉马佐夫性格”,揭示了处在崩溃过程中的俄国贵族家庭“父与子”的主题。
05
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的创作探索,对二十世纪的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到现在仍然引起学术界浓厚的研究兴趣。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磨难不断,除了上的迫害,经济窘迫也是他和俄国其他大作家不一样的地方,往往预支中作品的稿费,以解燃眉之急。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他的写作风格,而被有些评论家所诟病。
但他的写作风格正是冲动型的,不加掩饰的内心激动,急于表达的思想观念,形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别具一格的文风。
他不可能像托尔斯泰或屠格涅夫那样字斟句酌地反复修改文稿。
感情的激流一路泻,有时甚至显得痉挛纠葛的文风,构成了陀氏的别样格调。
很难说他写的是美文,但有着不作掩饰的内心披露,深入骨髓的无情解剖,作家自己常常会忘情于展示严酷的真实,以致于只求将它们如实呈现于读者的眼前,不作表面的抑扬,却把判断留给读者自己。
可以说,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太难了。就像佛洛伊德所研究的潜意识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里所描绘的,是指他在自己的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
参考资料:
《欧洲文学史》
《现代欧洲史》
《文学回忆录》
《文学讲稿》
《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与罚》
1、代表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代表作:短篇:《九封信的故事》、《普罗哈尔钦先生》、《波尔祖科夫》、《脆弱的心》、《诚实的小偷 》、《圣诞晚会与婚礼》、《别人家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白夜》、《小英雄》、《圣诞晚会上身旁的小男孩》、《拙劣的笑话》、《农夫马列伊》、《百岁老大娘》、《性格温和的女人》、《荒唐人的梦》;
长篇:《》、《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2、人物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文学的深度”。
3、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了二十世纪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纳、加缪、卡夫卡,日本知名大导演黑泽明等,但是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比如纳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劳伦斯。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文学“三巨头”,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认为:“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笔调展现美好。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灵性,能洞悉的全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他沉郁的风格,与他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穷人》——深化了“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穷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发表于一八四六年的篇,也是他的成名作,曾博得别林斯基的赞赏,被他称之为“的次尝试”。
有意识地描写下层人物和日常生活习俗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反映客观现实,特别注重描绘的黑暗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俄国“自然派”作家则正式提出了写“小人物”的口号,他们在作品中描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使文艺成为“的一面忠实的镜子”,普希金所著《驿站长》中的萨姆松·维林和果戈理所著《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就是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比起这些作品,《穷人》则深化了“小人物”主题,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描写、同情“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还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赞美他们的高尚情。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马卡尔·杰武什金是个上了岁数、其貌不扬、受着人和物两个世界控制的小官吏,一直为逃避世俗讥讽的目光而离群索居,过着没有欢乐的无聊生活;在得知女主人公瓦连卡遭遇不幸、成为无人关爱的孤儿之后,他卖掉自己的衣服,为她治病;他放弃了较好的居住条件,迁至瓦连卡所住的院落,因囊中羞涩只能在厨房的隔断后面安下自己的小窝,担负起庇护瓦连卡、使她免遭恶人欺凌的。虽然他的生活十分拮据,整天为茶叶、糖、面包、靴子而心,有时甚至食不裹腹,但他还节省下必不可少的开支接济瓦连卡,给她买糖果、内衣、鲜花,带她外出游玩、看戏,处于极度中的他表现出非凡的慷慨。虽然他依然处于屈辱的地位,照样被同僚嘲笑、,因而在办公室内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开始有了阳光,有了生气,他认为照顾瓦连卡的这种“父亲般的友善之情使他的精神得以振奋”,让他过上了“美好的日子,有了奔头”。他和瓦连卡相互支撑,坦诚交流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感悟人生。他们热爱阳光,热爱大自然,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作者在空想思想的影响下,执着地要在“小”人物的身上挖掘出“大”的东西,即尽管他们穷苦,地位卑微,物质十分匮乏,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其次,在《穷人》中,马卡尔·杰武什金和萨姆松·维林、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一样,一直是个小官吏,处于已经形成固定格局的、静态的生活之中,但是女主人公瓦连卡的情况并非如此。瓦连卡的父亲曾是外省某公爵园的管家,因而瓦连卡在清新、自由的田园风光中度过“默默无闻、安详而幸福的、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公爵后,其继承人辞退了瓦连卡的父亲,他们只得举家迁至冷漠无情、阴森而“不怀好意”的彼得堡,从此家里失去了欢乐,“妈妈整日饮泣吞声,而父亲总是怒气冲冲”。因业务不顺手而债台高筑的父亲经不住劳、忧虑和挫折,一,溘然离世,当时瓦连卡只有十四岁。父亲后,瓦连卡和母亲孤苦无依。以为生计的远房亲戚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居心叵测,用花言巧语将母女俩回家中,指望侵吞她们实际上根本没有的遗产。希望落空之后,她在母女俩身上打主意,百般欺凌、侮辱不肯就范的瓦连卡的母亲,致使她忧郁而。成为孤儿的瓦连卡为逃避对她怀有邪念的地主贝科夫,离开了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的家,贫病交加,艰难度日。正是这种生活的剧变使瓦连卡陷入都市贫民的处境,与穷苦的小官吏马卡尔·杰武什金和女仆费奥多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亲身体验贫苦生活,用贫苦人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作者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本人的生活也曾极不安定,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因而他想通过瓦连卡这个人物的命运描绘出生活的动荡,表现出俄国的生活处于变动之中,而的变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而且会引起他们本质的改变。这种创作手法比起对人物特征只作静止、固定的道德分析和类型的分析已经有所发展。
2005-12-26 09:27 回复
61.183.233. 2楼
《穷人》区别于《驿站长》、《外套》这类“小人物”主题作品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不是仅仅描写某一个“小人物”的凄惨命运,而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目睹的生活状况,勾勒出到处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和嘶叫的都市平民阶层悲剧的方方面面:被当做“破抹布”、终日饱受折磨的女仆捷列扎,瓦连卡的表姐萨莎,流浪街头的乞丐,为寻找谋生手段四处奔波、内心又愁苦不堪、最终英年早逝的大学生等等。在这群人中间,悲剧色彩的人物是马卡尔· 杰武什金的邻居戈尔什科夫。戈尔什科夫原是一名官员,因受不法商人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以“罪”为由被开除了公职。从此,他不仅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且在耻辱的阴影中苟且偷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苦度时光。在期盼还他清白的日子里,他的妻子病重,孩子饿,全家面临绝境;而在洗清罪名、重新获得财产之后他则因受太深而发疯去,其悲惨遭遇不由得令人唏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穷人虽然过着苦不堪言的平庸生活,但却保持着高尚的情,在发出令人心碎的哀鸣之时,始终维护着人的尊严。马卡尔·杰武什金既不贪求功名利禄,也从不耍阴谋诡计;他品行端正,工作尽职,用劳动挣得自己的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珍视公民的美德。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心地善良,酷爱读书。被革职的戈尔什科夫视名誉重于金钱,而几位女性则不向权势低头,尽力维护自己高尚的道德观念。在那个“穷人连一块破抹布都不如”的环境中,小人物不可能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尊重;然而,穷人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羞耻感,自己的宿愿,自己的尊严。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维护穷人的尊严。
在《穷人》中,作者不仅提供了“穷人”群体的典型特征,而且也描绘了与这个群体相对立的那个圈子的各个方面:冷酷的放者马尔科夫,不务正业却过着锦衣玉食日子的安娜·费奥多罗夫娜,道德败坏的地主贝科夫,势利的女房东,还有纠缠瓦连卡的小无赖和老恶棍等等。特别是通过男主人公所阐述的在丰坦河街和豌豆街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将贫富作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饱食者与生计无着者之间的对立,具有深刻的揭露意义。虽然,当马卡尔·杰武什金在大人面前出尽洋相、受尽侮辱之后,大人动了恻隐之心,塞给他一百卢布,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种个人的善举丝毫改变不了马卡尔·杰武什金和瓦连卡的境况,最终,瓦连卡迫于无力与命运抗争,违心地决定嫁给地主贝科夫,远离彼得堡,对更大的不幸,乃至亡有着心理准备。这一决定击垮了杰武什金的精神,在痛彻肺腑的泣诉之中,男女主人公凄苦地告别了过去贫穷、但却充满亲情的温馨岁月,陷入了更加忧郁的今天,面临着毫无希望的明天。充满悲剧气氛的结局迫使人们去思考: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穷人》这部作品采用了两个主人公通信的形式,这样,他们可以尽情地披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点点滴滴,敞开心扉,详尽地阐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感受,他们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的看法,在悲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充当了作为现实的观察者、甚至是审判者的角色,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比起用第三人称,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人物悲惨命运的《驿站长》、《外套》,读者在这部作品中接触到的仿佛并不是作者的认识和体验,而是直接与主人公对话,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见解,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因而备感真实。另一方面,通信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条件,使得主人公能够运用符合他们的身份、文化程度、个性特点的语言、语气,而这种语言、语气又充分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带有特别的亲切感和抒情的意味。
不难看出,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成为一部深化了俄国文学“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一半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 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 之并列,……——高尔基 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文学的 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文学的深 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 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 是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 出身,后来取得贵族身份。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 院,经常见到疯子、患 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 “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 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 金在决斗中去。每次随哥哥和叔 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 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 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服兵役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 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 区。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 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陀思妥耶夫斯基,平民缺乏 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 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 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 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 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病发 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
两人都 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 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 在陀氏的很多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 夫的妻子,《 》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 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 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个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罪与罚》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整理和誊写《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
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 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 、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陀氏一生有两大 ,爱情和。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 的 。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中去,是摆脱穷困的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坊。陀 氏在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场,又全部输光。最初,安娜对丈夫的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全过程又重演一遍。
在这种 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结局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 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 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 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葬礼安娜之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 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 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 中,她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 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 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 丈夫。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 月9日,终年73岁。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 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前期 (1844-1859)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后期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屋手记》《Записки(185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881)1864《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1868 《 》《Идиот》1871-1880 《群魔》或《》《Бесы》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 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 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 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 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经典名著《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创作于1861年。
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走了财产,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于。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的憎恨,显示了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生活的纪实长篇,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称《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罪 与 罚《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主要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 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放的老太婆 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 悔后,他最终在青楼女子索尼雅姑规劝下,投 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 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的 苦难生活。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 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的最地层。她单纯、善良、 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的职业,受尽 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 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 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 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 伯利亚去服苦役。
在索尼娅的劝说下,拉斯柯尼科夫不但投 案自首,而且皈依了上帝,灵魂得到复活。总之,索尼娅身上具备 了陀氏所认为的美德: 信仰、忍耐、无私、奉 献等。《罪与罚》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1)关注小人物,关注生活在地层的人。如小、 小职员、穷困大学生、家庭破落了的贵族妇女、青楼女子等。(2)不是仅寄予同情,而是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描 写出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尊严、人格,由于穷困和环境恶劣所 造成的精神痛苦,甚至人格分裂。(3)给人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平等对待他笔下各种各 样人物。否定道德说教和主观干预。(4)批判启蒙思想关于人是理性的神话,看到了人的非理性 特征,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性。(5)反对各种无神论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学说,主张人只有 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只有通过忍受苦难、宽恕罪恶,只有通过 爱,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 极力反对革命主义学说等所谓的革命,主张通过 改造人的灵魂来改善,而改造灵魂必须借助对的信 仰。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 情趣高雅的女子。在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叶 潘钦将军的长女,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
这样一来, 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 个阔女婿。但富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 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 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患有症。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上, 梅什金劝说她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 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 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 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 把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一个真正的 。《Идиот》梅什金公爵娜斯塔西娅叶潘钦 将军的 秘书加 尼亚叶潘钦将军富商 之子 罗果 仁《Идиот》娜斯塔西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了人的尊 严:决不任凭摆布。她虽然爱着“ ”梅什金 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 “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 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 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 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 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 她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
《Идиот》作家想在《 》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 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 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强烈不满, 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的博爱、忍 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 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 仁又实行宽恕。《群魔》或《》《Бесы》《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 者及七十年代初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 了 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 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 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 活动,企图动摇基础,以便发起, 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 理描写拆穿了他的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这部是一部从上和道德上抨击“虚无主 义”,即抨击革命,反对和无神论思想 的论战性长篇。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的形象确 有其原形,他即是俄国无 主义者和主义 者——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Подросток》少年《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 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白 痴》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落入这个 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 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 时都可能在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少年》所 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 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 道路的经过。《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丑角,后来 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贪婪 残暴,极端好色,娶过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 一个被他折磨致,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 不顾,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 长大。他们都憎恨自己的父亲。长子德米特里当过,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 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 中校之女卡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但不久他又 爱上了风 子格鲁申卡,为和荒 的父亲 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他一再声言要杀父亲。次子伊凡上过大学, 善于思考,是个无神论者, 他 现存的秩序, 同情人类苦难,但是为了 继承父亲的家产,他盼望 父亲早。他爱上了卡杰 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 斗,以便自己从中渔利, 独占卡杰琳娜。三子阿辽沙纯洁善良, 谦恭温和,是修道院 卡西马长老的得意, 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中起到 了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四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老 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 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被 父亲用作厨师,对父亲心 怀不满,为了夺取钱 财杀了老卡拉马佐夫又 嫁祸于德米特里。德米特 里被捕后被判 20年苦役。 斯麦尔佳科夫忏悔罪行、 上吊。伊凡视自己 是斯麦尔佳科夫的同谋, 出于良心的自责而发了 疯。阿辽沙勇敢地走向 新的生活。《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陀思妥耶夫斯基:世人皆不懂我,因为我也不懂!
穷人》——深化了“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穷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发表于一八四六年的篇,也是他的成名作,曾博得别林斯基的赞赏,被他称之为“的次尝试”。
有意识地描写下层人物和日常生活习俗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反映客观现实,特别注重描绘的黑暗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俄国“自然派”作家则正式提出了写“小人物”的口号,他们在作品中描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使文艺成为“的一面忠实的镜子”,普希金所著《驿站长》中的萨姆松·维林和果戈理所著《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就是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比起这些作品,《穷人》则深化了“小人物”主题,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描写、同情“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还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赞美他们的高尚情。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马卡尔·杰武什金是个上了岁数、其貌不扬、受着人和物两个世界控制的小官吏,一直为逃避世俗讥讽的目光而离群索居,过着没有欢乐的无聊生活;在得知女主人公瓦连卡遭遇不幸、成为无人关爱的孤儿之后,他卖掉自己的衣服,为她治病;他放弃了较好的居住条件,迁至瓦连卡所住的院落,因囊中羞涩只能在厨房的隔断后面安下自己的小窝,担负起庇护瓦连卡、使她免遭恶人欺凌的。虽然他的生活十分拮据,整天为茶叶、糖、面包、靴子而心,有时甚至食不裹腹,但他还节省下必不可少的开支接济瓦连卡,给她买糖果、内衣、鲜花,带她外出游玩、看戏,处于极度中的他表现出非凡的慷慨。虽然他依然处于屈辱的地位,照样被同僚嘲笑、,因而在办公室内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开始有了阳光,有了生气,他认为照顾瓦连卡的这种“父亲般的友善之情使他的精神得以振奋”,让他过上了“美好的日子,有了奔头”。他和瓦连卡相互支撑,坦诚交流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感悟人生。他们热爱阳光,热爱大自然,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作者在空想思想的影响下,执着地要在“小”人物的身上挖掘出“大”的东西,即尽管他们穷苦,地位卑微,物质十分匮乏,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其次,在《穷人》中,马卡尔·杰武什金和萨姆松·维林、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一样,一直是个小官吏,处于已经形成固定格局的、静态的生活之中,但是女主人公瓦连卡的情况并非如此。瓦连卡的父亲曾是外省某公爵园的管家,因而瓦连卡在清新、自由的田园风光中度过“默默无闻、安详而幸福的、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公爵后,其继承人辞退了瓦连卡的父亲,他们只得举家迁至冷漠无情、阴森而“不怀好意”的彼得堡,从此家里失去了欢乐,“妈妈整日饮泣吞声,而父亲总是怒气冲冲”。因业务不顺手而债台高筑的父亲经不住劳、忧虑和挫折,一,溘然离世,当时瓦连卡只有十四岁。父亲后,瓦连卡和母亲孤苦无依。以为生计的远房亲戚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居心叵测,用花言巧语将母女俩回家中,指望侵吞她们实际上根本没有的遗产。希望落空之后,她在母女俩身上打主意,百般欺凌、侮辱不肯就范的瓦连卡的母亲,致使她忧郁而。成为孤儿的瓦连卡为逃避对她怀有邪念的地主贝科夫,离开了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的家,贫病交加,艰难度日。正是这种生活的剧变使瓦连卡陷入都市贫民的处境,与穷苦的小官吏马卡尔·杰武什金和女仆费奥多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亲身体验贫苦生活,用贫苦人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作者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本人的生活也曾极不安定,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因而他想通过瓦连卡这个人物的命运描绘出生活的动荡,表现出俄国的生活处于变动之中,而的变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而且会引起他们本质的改变。这种创作手法比起对人物特征只作静止、固定的道德分析和类型的分析已经有所发展。
2005-12-26 09:27 回复
61.183.233. 2楼
《穷人》区别于《驿站长》、《外套》这类“小人物”主题作品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不是仅仅描写某一个“小人物”的凄惨命运,而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目睹的生活状况,勾勒出到处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和嘶叫的都市平民阶层悲剧的方方面面:被当做“破抹布”、终日饱受折磨的女仆捷列扎,瓦连卡的表姐萨莎,流浪街头的乞丐,为寻找谋生手段四处奔波、内心又愁苦不堪、最终英年早逝的大学生等等。在这群人中间,悲剧色彩的人物是马卡尔· 杰武什金的邻居戈尔什科夫。戈尔什科夫原是一名官员,因受不法商人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以“罪”为由被开除了公职。从此,他不仅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且在耻辱的阴影中苟且偷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苦度时光。在期盼还他清白的日子里,他的妻子病重,孩子饿,全家面临绝境;而在洗清罪名、重新获得财产之后他则因受太深而发疯去,其悲惨遭遇不由得令人唏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穷人虽然过着苦不堪言的平庸生活,但却保持着高尚的情,在发出令人心碎的哀鸣之时,始终维护着人的尊严。马卡尔·杰武什金既不贪求功名利禄,也从不耍阴谋诡计;他品行端正,工作尽职,用劳动挣得自己的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珍视公民的美德。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心地善良,酷爱读书。被革职的戈尔什科夫视名誉重于金钱,而几位女性则不向权势低头,尽力维护自己高尚的道德观念。在那个“穷人连一块破抹布都不如”的环境中,小人物不可能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尊重;然而,穷人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羞耻感,自己的宿愿,自己的尊严。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维护穷人的尊严。
在《穷人》中,作者不仅提供了“穷人”群体的典型特征,而且也描绘了与这个群体相对立的那个圈子的各个方面:冷酷的放者马尔科夫,不务正业却过着锦衣玉食日子的安娜·费奥多罗夫娜,道德败坏的地主贝科夫,势利的女房东,还有纠缠瓦连卡的小无赖和老恶棍等等。特别是通过男主人公所阐述的在丰坦河街和豌豆街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将贫富作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饱食者与生计无着者之间的对立,具有深刻的揭露意义。虽然,当马卡尔·杰武什金在大人面前出尽洋相、受尽侮辱之后,大人动了恻隐之心,塞给他一百卢布,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种个人的善举丝毫改变不了马卡尔·杰武什金和瓦连卡的境况,最终,瓦连卡迫于无力与命运抗争,违心地决定嫁给地主贝科夫,远离彼得堡,对更大的不幸,乃至亡有着心理准备。这一决定击垮了杰武什金的精神,在痛彻肺腑的泣诉之中,男女主人公凄苦地告别了过去贫穷、但却充满亲情的温馨岁月,陷入了更加忧郁的今天,面临着毫无希望的明天。充满悲剧气氛的结局迫使人们去思考: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穷人》这部作品采用了两个主人公通信的形式,这样,他们可以尽情地披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点点滴滴,敞开心扉,详尽地阐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感受,他们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的看法,在悲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充当了作为现实的观察者、甚至是审判者的角色,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比起用第三人称,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人物悲惨命运的《驿站长》、《外套》,读者在这部作品中接触到的仿佛并不是作者的认识和体验,而是直接与主人公对话,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见解,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因而备感真实。另一方面,通信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条件,使得主人公能够运用符合他们的身份、文化程度、个性特点的语言、语气,而这种语言、语气又充分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带有特别的亲切感和抒情的意味。
不难看出,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成为一部深化了俄国文学“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重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一半农民的面庞,一半罪犯的面容, 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 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 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 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 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 这是一位患有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 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 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 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 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 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 之并列,……——高尔基 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文学的 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文学的深 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 11月11日出生于莫斯科。父亲 是一所贫民医院的医生,平民 出身,后来取得贵族身份。他从小随父亲去偏远的医 院,经常见到疯子、患 者和病人,目睹了不同的 “人”。
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 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 金在决斗中去。每次随哥哥和叔 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 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 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 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服兵役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 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 区。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 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陀思妥耶夫斯基,平民缺乏 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 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 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 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 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病发 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
两人都 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 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 在陀氏的很多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 夫的妻子,《 》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 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 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个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罪与罚》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整理和誊写《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幸福婚姻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 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 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 夫的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爱来接 受。
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 是个罪人和 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 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 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 、嫉妒的信,他 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疯狂的陀氏一生有两大 ,爱情和。他常常为自己不能 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 的 。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婚后他说服 安娜,到中去,是摆脱穷困的希望。安娜 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堡,那里有个大坊。陀 氏在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 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 直奔场,又全部输光。最初,安娜对丈夫的感到惊奇,一个那么坚毅地 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的人,竟没有毅力克制自己。她很快 明白了,这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某种本能的东西,是一种 疾病。 她发现,丈夫天生不能过长久有秩序的生活,他需 要混乱激发灵感。于是一当她丈夫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 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以激发他的热忱。这样,赢 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 全过程又重演一遍。
在这种 之后,他写出了新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结局1881年,经安娜的努力,他终于还清了背负一生的债务,略 有减轻,但他的健康却日益恶化,1881年2月他因肺部血管破裂而。陀氏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遍尝人间的种种不幸:贫穷,疾 病,坐牢,苦役,充军乃至行刑前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 穷苦人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对于罪恶的揭露和控诉,他的杰 出之处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和深刻、细致地再现。他的局限性在于 宣扬对苦难的忍受和顺从,并以此指点人们。葬礼安娜之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安娜在丈夫 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她认为自己的女人 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整理他的文学遗产,在这项事 业中创立了丰功伟绩,作出巨大贡献。在这项工作 中,她的倾向就是对有损作家光辉形象的东西 只字不提,用墨水划掉了他的信中出格的字句。对 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完美、朴素、热情的 丈夫。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 月9日,终年73岁。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 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前期 (1844-1859)1845 《穷人》《Бедные люди》 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 1847 《女房东》《Хозяйка》 1848《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186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后期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 《屋手记》《Записки(185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881)1864《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1866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1868 《 》《Идиот》1871-1880 《群魔》或《》《Бесы》1875 《少年》《Подросток》1879-1880 《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роман《Бедные люди》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 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 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最终,迫于经济条件, 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 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
《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 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 “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 “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 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 会从封建主义向过渡时 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 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 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 更为复杂。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经典名著《Белые 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 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 与心的交流: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 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 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 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 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 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他们各归其位,前者 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 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 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长篇创作于1861年。
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兴起 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 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走了财产,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于。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的憎恨,显示了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屋手记》《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生活的纪实长篇,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 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用 客观、冷静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托尔斯泰说它“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 比这部作品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称《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罪 与 罚《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主要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 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 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放的老太婆 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莉扎韦塔,制造了一起 震惊全俄的。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 悔后,他最终在青楼女子索尼雅姑规劝下,投 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 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的 苦难生活。分析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 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 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 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 行凶,“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 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的最地层。她单纯、善良、 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的职业,受尽 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 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 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 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 伯利亚去服苦役。
在索尼娅的劝说下,拉斯柯尼科夫不但投 案自首,而且皈依了上帝,灵魂得到复活。总之,索尼娅身上具备 了陀氏所认为的美德: 信仰、忍耐、无私、奉 献等。《罪与罚》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1)关注小人物,关注生活在地层的人。如小、 小职员、穷困大学生、家庭破落了的贵族妇女、青楼女子等。(2)不是仅寄予同情,而是挖掘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描 写出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尊严、人格,由于穷困和环境恶劣所 造成的精神痛苦,甚至人格分裂。(3)给人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平等对待他笔下各种各 样人物。否定道德说教和主观干预。(4)批判启蒙思想关于人是理性的神话,看到了人的非理性 特征,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性。(5)反对各种无神论思想和各种意识形态学说,主张人只有 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只有通过忍受苦难、宽恕罪恶,只有通过 爱,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拯救。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 极力反对革命主义学说等所谓的革命,主张通过 改造人的灵魂来改善,而改造灵魂必须借助对的信 仰。孤女娜斯塔西娅被庄园主托茨基收养,长成了一个美貌绝伦、 情趣高雅的女子。在16岁那年,托茨基占有了她,过后又想另娶叶 潘钦将军的长女,而欲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甘尼亚为妻。
这样一来, 叶潘钦可以凭借上司权利占娜斯塔西娅为情妇,同时又得托茨基这 个阔女婿。但富商之子罗果仁也在觊觎娜斯塔西娅的美貌。在这群 人中间,只有叶潘钦将军的远房亲戚梅什金公爵是个正直、善良的 人,真诚地爱上了她。可他却患有症。在娜斯塔西娅生日上, 梅什金劝说她留在自己身边,娜斯塔西娅却不愿毁了梅什金的前途, 跟罗果仁走了。梅什金和叶潘钦的小女儿订婚,娜斯塔西娅出于自 尊又向梅什金表示好感,梅什金决定退婚娶她,娜斯塔西娅又痛感 这一冲动是错误的而逃到彼得堡。梅什金追去时,却发现罗果仁已 把娜斯塔西娅杀了。梅什金受此打击,变成一个真正的 。《Идиот》梅什金公爵娜斯塔西娅叶潘钦 将军的 秘书加 尼亚叶潘钦将军富商 之子 罗果 仁《Идиот》娜斯塔西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了人的尊 严:决不任凭摆布。她虽然爱着“ ”梅什金 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 “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 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 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 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 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 她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
《Идиот》作家想在《 》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 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 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强烈不满, 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的博爱、忍 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 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 仁又实行宽恕。《群魔》或《》《Бесы》《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 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 者及七十年代初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 了 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 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 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 活动,企图动摇基础,以便发起, 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 理描写拆穿了他的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这部是一部从上和道德上抨击“虚无主 义”,即抨击革命,反对和无神论思想 的论战性长篇。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的形象确 有其原形,他即是俄国无 主义者和主义 者——谢尔盖·格那季耶奇·涅恰耶夫。《Подросток》少年《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 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和《白 痴》中的梅什金公爵不同的是,梅什金落入这个 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 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 时都可能在的漩涡中迷失方向。
《少年》所 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 涡中挣扎,经过探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 道路的经过。《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家的丑角,后来 依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贪婪 残暴,极端好色,娶过两次妻子,结果一个逃亡, 一个被他折磨致,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被他弃置 不顾,幸亏有一位老仆人加以抚养,他们才得以 长大。他们都憎恨自己的父亲。长子德米特里当过,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 利用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急之机,逼迫 中校之女卡杰琳娜接受了他的求婚。但不久他又 爱上了风 子格鲁申卡,为和荒 的父亲 争夺这个女人以及家产,他一再声言要杀父亲。次子伊凡上过大学, 善于思考,是个无神论者, 他 现存的秩序, 同情人类苦难,但是为了 继承父亲的家产,他盼望 父亲早。他爱上了卡杰 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 斗,以便自己从中渔利, 独占卡杰琳娜。三子阿辽沙纯洁善良, 谦恭温和,是修道院 卡西马长老的得意, 他周旋于家庭成员中起到 了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四子斯麦尔佳科夫是老 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 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被 父亲用作厨师,对父亲心 怀不满,为了夺取钱 财杀了老卡拉马佐夫又 嫁祸于德米特里。德米特 里被捕后被判 20年苦役。 斯麦尔佳科夫忏悔罪行、 上吊。伊凡视自己 是斯麦尔佳科夫的同谋, 出于良心的自责而发了 疯。阿辽沙勇敢地走向 新的生活。《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
01
最近这段时间,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罪与罚》,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
看《罪与罚》看得很焦灼,感觉很乱。琢磨了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作家,我认为,他的作品,没有被翻译好。或者说,我没有买到的译本。
于是,我到网上书店,重新找到另外的译本,买回来再看。
我吸取了这个教训,读世界名著,一定要找到好的译本。比如说,那些定价高,评论多评价高的译本。实在不行,就多买几个译本进行判断。
02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解读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还有革命家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人和其文章,都有过很多的阐述,但是都不尽相同,甚至是相反的。
在欧洲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这个评价很高。
十九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同时代伟大的作家还有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果戈里。
而欧洲文学史上的,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家还包括德国的歌德和席勒,英国的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简·、狄更斯和勃朗特三姐妹,法国的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佐拉和莫泊桑。群星璀璨,十九世纪,也是欧洲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的黄金时代。
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人极其推崇,也有人认为他的文学地位过于夸大。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引用了获得1947年诺贝尔奖的纪德的话,来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
木心还在他的文学讲稿中极力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是被很多人误解。
而美国俄裔文学评论家纳博科夫,他保持不同的态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平庸的作家。他在《文学讲稿》中这样评价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晚年的笔记中,这样概括自己毕生的创作“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不对,我只是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即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
03
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玛丽亚贫民医院医生的家庭。
父亲早年是个军医,性格古怪,好猜疑,1828年获世袭贵族称号,后来在图拉省购置了两个小村庄。母亲出身莫斯科有教养的商人家庭,温和善良,是个虔诚的信徒。
在家庭中,年幼的陀思耶夫斯基接受了《福音书》、卡拉姆津的《俄国史》和普希金诗歌的文化熏陶。
1838年至1843年,思妥耶夫斯基就读于彼得堡工程学校这是一所培养的学校。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喜欢军事课程,而沉醉于普希金、果戈理、席勒、雨果和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既崇敬乔治·桑笔下人物的高尚情,又为鑫夫曼充满幻想的艺术所吸引。
1839年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说:“人是个秘密,必须识破它,”即使为此要花费整一生,也不是浪费时间,“因为我愿意成为一个人”。他一生的创作所追求的正是这个目标。
1839年,他父亲被自己田庄上的农奴殴打致。
1843年工程学校毕业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得堡工程部队绘图处供职,1844年10月获准退役。是年,他翻译出版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1846年,他的部作品书信体中篇《穷人》问世,诗人涅克拉索夫惊呼:新的果戈理出现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创作伊始就把艺术描的中心置于人的灵魂世界。
1847年至1849年,他连续创作了《女房东》、《白夜》、《脆弱的心》以及没有完成的《涅陀契卡·涅兹凡诺娃》等作品。
04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沙皇逮捕,他因朗读别林斯基有名的反农奴制度的信《致果戈理》,以及其他的“罪名”,被剥夺了贵族身份,并处刑。
在临刑前改判为流放苦役并期满后当兵。长达九年的苦役和兵营生活,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方面,亲历底层生活极大丰富了他对生活的识,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对和人生的思考更趋深刻,形成了独特的哲理性探索但长期亲历流放和苦役,无可否认也加重了他对人生苦难和阴暗的感觉。
与底层生活的紧密接触,使他更关注的思绪,特别是根植在民间的宗教意识,一种寻求权力层和平民之间和解的倾向在他身上开始显现。
加上生理上病发作日趋频繁,沙皇鹰犬无时不在的监视跟踪,更增添了他精神上的抑郁,以致他的创作也隐含了某些病态、痉挛的风格。这也是后来许多评论家所说陀氏思想消极面的由头。
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他在五十年代末返回彼得堡,开始了他创作生涯的新阶段。
这个时期(1859至1862年)他发表了《舅舅的梦》、《斯捷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波夫先生和艺术问题》、《两个理论家阵营》、《屋手记》和《地下室手记》等作品。
186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次走出国门,接触西欧。他走访了巴黎、伦敦和日内瓦。
回国之后,他写了散记体《冬天记的夏天印象》,次触及“西欧道路和俄国方式”的主题,影响了他后期的创作。
1866年长篇《罪与罚》出版,这部给作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作品表面的情节遮掩着作家对和人性的深入探索。
涉及的十分广泛的论题早已冲破故事框架,所以读者掩卷后存留在脑际的往往是各种论题。
例如涉及“超人与庸人”的超人哲学、有关“强者与弱者”的权力真理,更有人在言语行为里不自觉的“潜意识”泄漏,以及再一次回响起的“苦难救赎”等等。
由于每个论题都有相当的雄辩性,作为一个体裁竟次彰显出某种互不相让的思想争论的品格。
这被后来的文学评论家巴赫金称作为小的“复调结构”,影响着此后一百多年长篇结构上的发展,而且到现在还被认真地讨论和研究着。
1866年至187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了《》、《》、《徒》、《少年》《温顺的女性》和《一个荒唐人的梦》等作品。
《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至1880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创作的总结性作品。在中它是分为两部的浩瀚巨著,但只完成了部,作家就与世长辞了。
这部描绘出“好色、贪婪和畸形”的“卡拉马佐夫性格”,揭示了处在崩溃过程中的俄国贵族家庭“父与子”的主题。
05
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的创作探索,对二十世纪的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到现在仍然引起学术界浓厚的研究兴趣。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磨难不断,除了上的迫害,经济窘迫也是他和俄国其他大作家不一样的地方,往往预支中作品的稿费,以解燃眉之急。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他的写作风格,而被有些评论家所诟病。
但他的写作风格正是冲动型的,不加掩饰的内心激动,急于表达的思想观念,形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别具一格的文风。
他不可能像托尔斯泰或屠格涅夫那样字斟句酌地反复修改文稿。
感情的激流一路泻,有时甚至显得痉挛纠葛的文风,构成了陀氏的别样格调。
很难说他写的是美文,但有着不作掩饰的内心披露,深入骨髓的无情解剖,作家自己常常会忘情于展示严酷的真实,以致于只求将它们如实呈现于读者的眼前,不作表面的抑扬,却把判断留给读者自己。
可以说,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太难了。就像佛洛伊德所研究的潜意识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里所描绘的,是指他在自己的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
参考资料:
《欧洲文学史》
《现代欧洲史》
《文学回忆录》
《文学讲稿》
《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思想评价
穷人》——深化了“小人物”主题的力作
《穷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发表于一八四六年的篇,也是他的成名作,曾博得别林斯基的赞赏,被他称之为“的次尝试”。
有意识地描写下层人物和日常生活习俗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反映客观现实,特别注重描绘的黑暗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俄国“自然派”作家则正式提出了写“小人物”的口号,他们在作品中描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的痛苦,使文艺成为“的一面忠实的镜子”,普希金所著《驿站长》中的萨姆松·维林和果戈理所著《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就是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比起这些作品,《穷人》则深化了“小人物”主题,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首先,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描写、同情“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还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赞美他们的高尚情。作品中的男主人公马卡尔·杰武什金是个上了岁数、其貌不扬、受着人和物两个世界控制的小官吏,一直为逃避世俗讥讽的目光而离群索居,过着没有欢乐的无聊生活;在得知女主人公瓦连卡遭遇不幸、成为无人关爱的孤儿之后,他卖掉自己的衣服,为她治病;他放弃了较好的居住条件,迁至瓦连卡所住的院落,因囊中羞涩只能在厨房的隔断后面安下自己的小窝,担负起庇护瓦连卡、使她免遭恶人欺凌的。虽然他的生活十分拮据,整天为茶叶、糖、面包、靴子而心,有时甚至食不裹腹,但他还节省下必不可少的开支接济瓦连卡,给她买糖果、内衣、鲜花,带她外出游玩、看戏,处于极度中的他表现出非凡的慷慨。虽然他依然处于屈辱的地位,照样被同僚嘲笑、,因而在办公室内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开始有了阳光,有了生气,他认为照顾瓦连卡的这种“父亲般的友善之情使他的精神得以振奋”,让他过上了“美好的日子,有了奔头”。他和瓦连卡相互支撑,坦诚交流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感悟人生。他们热爱阳光,热爱大自然,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作者在空想思想的影响下,执着地要在“小”人物的身上挖掘出“大”的东西,即尽管他们穷苦,地位卑微,物质十分匮乏,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其次,在《穷人》中,马卡尔·杰武什金和萨姆松·维林、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一样,一直是个小官吏,处于已经形成固定格局的、静态的生活之中,但是女主人公瓦连卡的情况并非如此。瓦连卡的父亲曾是外省某公爵园的管家,因而瓦连卡在清新、自由的田园风光中度过“默默无闻、安详而幸福的、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公爵后,其继承人辞退了瓦连卡的父亲,他们只得举家迁至冷漠无情、阴森而“不怀好意”的彼得堡,从此家里失去了欢乐,“妈妈整日饮泣吞声,而父亲总是怒气冲冲”。因业务不顺手而债台高筑的父亲经不住劳、忧虑和挫折,一,溘然离世,当时瓦连卡只有十四岁。父亲后,瓦连卡和母亲孤苦无依。以为生计的远房亲戚安娜·费奥多罗夫娜居心叵测,用花言巧语将母女俩回家中,指望侵吞她们实际上根本没有的遗产。希望落空之后,她在母女俩身上打主意,百般欺凌、侮辱不肯就范的瓦连卡的母亲,致使她忧郁而。成为孤儿的瓦连卡为逃避对她怀有邪念的地主贝科夫,离开了安娜、费奥多罗夫娜的家,贫病交加,艰难度日。正是这种生活的剧变使瓦连卡陷入都市贫民的处境,与穷苦的小官吏马卡尔·杰武什金和女仆费奥多拉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亲身体验贫苦生活,用贫苦人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作者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本人的生活也曾极不安定,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因而他想通过瓦连卡这个人物的命运描绘出生活的动荡,表现出俄国的生活处于变动之中,而的变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而且会引起他们本质的改变。这种创作手法比起对人物特征只作静止、固定的道德分析和类型的分析已经有所发展。
2005-12-26 09:27 回复
61.183.233. 2楼
《穷人》区别于《驿站长》、《外套》这类“小人物”主题作品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不是仅仅描写某一个“小人物”的凄惨命运,而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目睹的生活状况,勾勒出到处是出自灵魂深处的、呼喊和嘶叫的都市平民阶层悲剧的方方面面:被当做“破抹布”、终日饱受折磨的女仆捷列扎,瓦连卡的表姐萨莎,流浪街头的乞丐,为寻找谋生手段四处奔波、内心又愁苦不堪、最终英年早逝的大学生等等。在这群人中间,悲剧色彩的人物是马卡尔· 杰武什金的邻居戈尔什科夫。戈尔什科夫原是一名官员,因受不法商人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以“罪”为由被开除了公职。从此,他不仅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且在耻辱的阴影中苟且偷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苦度时光。在期盼还他清白的日子里,他的妻子病重,孩子饿,全家面临绝境;而在洗清罪名、重新获得财产之后他则因受太深而发疯去,其悲惨遭遇不由得令人唏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穷人虽然过着苦不堪言的平庸生活,但却保持着高尚的情,在发出令人心碎的哀鸣之时,始终维护着人的尊严。马卡尔·杰武什金既不贪求功名利禄,也从不耍阴谋诡计;他品行端正,工作尽职,用劳动挣得自己的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珍视公民的美德。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心地善良,酷爱读书。被革职的戈尔什科夫视名誉重于金钱,而几位女性则不向权势低头,尽力维护自己高尚的道德观念。在那个“穷人连一块破抹布都不如”的环境中,小人物不可能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尊重;然而,穷人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羞耻感,自己的宿愿,自己的尊严。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维护穷人的尊严。
在《穷人》中,作者不仅提供了“穷人”群体的典型特征,而且也描绘了与这个群体相对立的那个圈子的各个方面:冷酷的放者马尔科夫,不务正业却过着锦衣玉食日子的安娜·费奥多罗夫娜,道德败坏的地主贝科夫,势利的女房东,还有纠缠瓦连卡的小无赖和老恶棍等等。特别是通过男主人公所阐述的在丰坦河街和豌豆街上的所见所闻,作者将贫富作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饱食者与生计无着者之间的对立,具有深刻的揭露意义。虽然,当马卡尔·杰武什金在大人面前出尽洋相、受尽侮辱之后,大人动了恻隐之心,塞给他一百卢布,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种个人的善举丝毫改变不了马卡尔·杰武什金和瓦连卡的境况,最终,瓦连卡迫于无力与命运抗争,违心地决定嫁给地主贝科夫,远离彼得堡,对更大的不幸,乃至亡有着心理准备。这一决定击垮了杰武什金的精神,在痛彻肺腑的泣诉之中,男女主人公凄苦地告别了过去贫穷、但却充满亲情的温馨岁月,陷入了更加忧郁的今天,面临着毫无希望的明天。充满悲剧气氛的结局迫使人们去思考: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穷人》这部作品采用了两个主人公通信的形式,这样,他们可以尽情地披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点点滴滴,敞开心扉,详尽地阐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感受,他们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的看法,在悲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充当了作为现实的观察者、甚至是审判者的角色,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比起用第三人称,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人物悲惨命运的《驿站长》、《外套》,读者在这部作品中接触到的仿佛并不是作者的认识和体验,而是直接与主人公对话,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见解,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因而备感真实。另一方面,通信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条件,使得主人公能够运用符合他们的身份、文化程度、个性特点的语言、语气,而这种语言、语气又充分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带有特别的亲切感和抒情的意味。
不难看出,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成为一部深化了俄国文学“小人物”主题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