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在我国南北方什么地区?
(3)抗青10号:树型高大,枝条粗长而直。发芽早、生长快、发条尚多、侧枝多、生长旺盛、抗桑青枯病能力强。桑蚕养殖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了成熟的桑蚕养殖技艺,桑蚕业算得上是古老的农业支柱。由于桑蚕业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原文明的防治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蚕丝作为丝绸的基本原料,不仅推动了服饰的变革,在当时对毛笔、刺绣、纸张的发明都有重要的推进意义。据各街镇乡农服务中心统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小春粮油作物播种面积34万亩,面积稳中有增。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小麦19万亩,豌葫豆5万亩,;小春油料作物油菜8万亩。初步预测:全县小春粮粮食总产量可达7。06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小麦总产量5。555万吨,豌葫豆总产量0。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5%。油菜籽总产可达0。82万吨,同比增加12。3%。
江苏蚕桑产量多少吨种植_江苏桑蚕养殖基地
江苏蚕桑产量多少吨种植_江苏桑蚕养殖基地
江苏蚕桑产量多少吨种植_江苏桑蚕养殖基地
蚕桑种植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原财富的增加、贫富的距和阶级的形成,而在蚕桑文化上高度发展成熟起来的丝绸文化则将中原文化推向鼎盛。
山东的齐鲁地区在当时曾经是蚕桑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今天我国山东泰安市的“鲁桑”模式便滥觞于此。由于我国桑树种类众多,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于是便有了很好的桑蚕基础。
我国现代的桑蚕分布格局主要为三大桑蚕基地,分别是: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基地。
三大桑蚕基地的产业模式都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地理因素和输出产品各有所长导致。
比起桑蚕业这里的丝织工业更负盛名。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湖州的湖绸、杭州的织绵都是享誉中外的丝织品。四川盆地桑蚕基地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和涪江中下游一带,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采桑养蚕三至四次。
四川盆地主要的丝制品主要为蜀锦和巴缎。四川盆地桑蚕基地还在向丘陵地区发展阶段,其前景仍非常广阔。 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主要以广东省的顺德、南海、中山等县为主。以顺德县为有名,其蚕桑产量约占全省蚕桑生产总量的一半。
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在于地处亚热带南部,桑叶全年可以采摘七至八次,养蚕可达七到九次,堪称国内之。再加上发达的轻工业,使得珠三角桑蚕基地在国内桑蚕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的桑蚕基地已经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养殖模式,在确保桑蚕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注重推广应用与之相配套的新技术。
不仅能够提高桑蚕生产的综合效益,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如发展小蚕共育、“田桑蚕”生态模式、蚕粪集中消毒处理、桑枝综合利用等新式桑蚕养殖技术都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发展出来的。
为农业强区“茧”上添花
“每养完一个批次,系统会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期间温度湿度是否超标,超标多少,有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流程作都有记录。这一批养得好或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用数据说话。”借助大屏幕,忻城县安东蚕桑全产业链基地负责人现场演示了智慧蚕房管家系统。蚕桑是广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蚕茧产量连续18年保持。如何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区建设“茧”上添花?近日,记者随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走进桑园蚕房、缫丝厂房、织绸车间,喜见各地蚕桑发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蚕桑生产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桂桑5号、桂桑6号……走进忻城县安东乡桑蚕全产业链产业园桑园,但见各种桑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据介绍,广西已自主选育出系列适合亚热带气候条件的高抗、高产、优质蚕桑品种,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先后育成“两广二号”“桂蚕8号”等家蚕优良品种26对,“桂桑优12”“桂桑6号”等桑树优良品种12个。目前,广西自主选育的桑树品种推广面积占广西的85%、家蚕品种饲养量占广西的98%。其中,新品种“桂蚕8号”自2020年以来累计推广近200万张,蚕农直接收益约40亿元;“桂蚕5号”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累计推广应用超过2万张,相较传统养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模式不但在效率上提高3—5倍,而品种技术提供科技支撑且有效防止农中毒,减少蚕病危害发生。
该系统搭配标准化、流程化饲育技术,使蚕农养蚕简单化、科学化。得益于实时监测蚕房环境,根据环境数据变化自动开启排风扇进行温度调节等作,并通过短信、微信服务号等平台告知蚕农注意事项,在每批次养蚕周期结束后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找出养蚕成败原因,组织技术小组进村入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降低养蚕成本、提高蚕茧质量,助力蚕农致富增收。为改善养蚕基础设施和条件,广西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云平台等数字技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升蚕桑生产水平。
“在实用技术方面,广西创新集成桑园速生丰产栽培、小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一套省力节本高效先进实用技术,有效支撑了蚕桑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负责广西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红燕介绍,2022年广西小蚕共育率88.95%,方格蔟推广应用率达84.16%,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率均居全国首位,蚕桑标准化生产水平整体提升,生丝质量90%达到4A级以上。
延伸产业链构建新格局
在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生产车间,高端真丝数码印花机高速运转,一条条花色精美的丝绸顷刻展现在大家眼前。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产业园,占地1600亩,总投资50亿元,于2020年11月启动,分3期投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耗茧10万吨,年产生丝1.5万吨、真丝绸1.5亿米、丝绸服装7500万件套,将打造为全国的单体茧丝绸全产业链园区。目前,期已于2022年12月试产运行。主要建设蚕茧收烘仓库、缫丝厂、纺织绸厂、炼白厂、染色厂、印码厂、综合服务中心等,通过整体打包的方式建设专门的带农益农车间,预计年创利税2亿元以上,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广西蚕桑产业要向织绸印染、成品制造和外贸出口等环节延伸,形成长而完整的产业链。”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西茧丝加工集中度较高,全国乃至全球1万绪以上的9家大型缫丝厂均在广西。广西现有茧丝加工企业93家,自动缫丝机生产规模40万绪,占全国总产能的40%。2022年广西生丝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10.78%,连续13年保持。2022年,广西坯绸产量1982.37万米,同比增长6.17%,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数字化剑杆织机、数码印花机等先进茧丝精深加工设备,布局国内领先的优质丝绸面料生产;蚕桑“农工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持续构建,“桑—蚕—茧—丝—绸”产业链条不断补齐,集群化发展潜力巨大。
稳面积增产量提效益
蚕桑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茧丝精深加工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虽然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做大优质茧生产、做强茧丝精深加工、做亮蚕桑茧丝资源多元应用、做优桑树生态治理,全面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对蚕桑产业发展方向胸有成竹。
立足当下,才能着眼未来。今年广西蚕桑生产任务是“全年蚕茧产量46.3万吨、增长6%”,既要增产,又要增收,可谓任务重、大。
据介绍,在桑园面积增长受限等情况下,广西将围绕“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提效益”做文章,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确保年内任务完成。
稳面积,巩固提升生产规模。巩固优势主产区的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优势产业带,发挥河池市、百色市等蚕桑主产区的区位条件和基础优势,推进蚕桑产业向优势主产区聚集。
增产量,抓实落细生产管理。推进中低产桑园改造管护提升桑叶产量质量,推广应用良种良技增产量,加强防病减灾降损失。
提质量,筑牢丰产丰收基础。推进设施蚕业发展,改善提升蚕桑生产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科技生产水平。
提效益,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经营程度,逐步改变蚕桑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的现状;加强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实现桑园多种经营,增加综合效益。
想研究江苏土壤水文情况,适合种什么经济作物呢,化肥需要用什么类型的好。 以及江苏地域农业种植的特殊性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贫瘠土壤条件的耐旱、耐寒和抗病虫害的蚕桑品种,以提高种植的和产量。江苏因长江穿省而过,所以南北环境有很大的距。苏南地区,水稻等喜湿性植物比较适宜种植,而棉花、小麦等则不宜,还有花卉植物和盆景也是相当不错的。肥料,主要以复合肥料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蚕丝的质量和收购价格,收蚕时会进行严格的挑选和评估,所以您需要了解相关的挑选技术和评估标准。同时,售卖蚕丝时还可以选择寻找合适的加工厂家进行销售,了解加工标准、市场价格等,以便为您的蚕丝找到的归宿。多平原适合种植水稻,蚕桑,海滩多湿地碱地,适宜喜阴碱类作物
江苏有不少城市都是鱼米之乡的!一般种植作物种类较多!苏北苏南也有异,我家在苏北,小麦、水稻、黄豆、玉米都种过,都是单季的。
江苏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宜种棉花。不远处武汉(汉江平原)就是八大商品棉基地之一
应该是酸性土壤,适合水稻、茶叶等
蚕桑、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
玉米,小麦,棉花
一般氮磷钾肥都没有此功能,主要是供给土壤及作物养分;可以试用一下有机肥以及生物肥,对改良土壤及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氮磷钾复合肥, ...就用富...
水稻,玉米。。。。。。
安康市2008年春季桑蚕发种量
22.4吨。根据查询西安网显示,安康蚕桑因历史悠久,产业基础稳固,生产发展科上半年工作总结2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体系完备,成为陕西蚕桑产业的核心地域,安康丝绸成了陕西茧丝绸行业响亮的名片,2008年年饲养桑蚕45万张,桑蚕茧总产量仁8万吨,春季桑蚕发种量22.3、剪枝和收获应注意事项4吨。
蚕桑适合在多高海拔区域种植和养殖?
需要注意的是,风化石土壤的改良和种植蚕桑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可能需要长期的改进和管理。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和分析,根据土壤的特点和植物的需求,调整施肥和管理措施,逐步改善土壤条件和提高蚕桑的生长质量。 二、主要工作桑园而言海拔高度一般而言要求2000M以内,相对高度300M以内,坡度20°以内。这样才可以保证桑园高产,土壤要求盐含量0.2%一下,地下水1M一下,可耕厚度要求在40CM以上! 追问是不是300——2000米合适?
就是说你桑园海拔低于2000M,相对高度就是说你的桑园处和处海拔相300M以内!
青神县的经济概况
1。粮油生产科技与推广2011年,青神县GDP达42.8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一、主要成绩入1.66亿元,增长3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1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7061元,增长20.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60︰25。
桐坪乡的经济
六、桑园管理2004年全乡农业(1)调整品种结构,改造劣杂果树。重点对龙岗、棠香、邮亭等街镇乡的XX余株枇杷树进行了新品种改造,配置授粉树400余亩,同时对全县柑桔树进行了新品种改造。生产总值3000万元,其中种植业1200万元,养殖业1800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2万元,财政总支出122万元。全年粮食总产达600吨,油料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增长6.5%。
2021年世界蚕桑产业规模
在两千七百多年的西周,养蚕和种桑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普遍的职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省的环太湖地区,是国内桑蚕养殖基地。这里气候十分适宜桑蚕养殖,一年可采桑叶三次,全年可养蚕两到四次。业,当时甚至还设有专门的“桑园”,其规模可见一斑。2021年世界蚕桑产业规模很大。
2021年世界蚕桑产业规模很大,蚕丝量,占据了世界份额八成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产量,下面依次是孟加拉国,印度,日本,韩国。
蚕桑农业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也促进了财富的增加、贫富的分化和阶级的形成。
生产发展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土壤改良:对风化石土壤进行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腐熟的堆肥,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建议可以使用惠禾生物生物功能菌进行土壤改良。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生产发展科上半年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产发展科上半年工作总结1
XX年上半年,在农业局的直接和市级相关业务站个的支持下,我科与各业务站一道,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扎实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粮油生产态势良好
1。小春粮油作物全面丰收
全县大春粮食作物播栽情况是:水稻45万亩、玉米8万亩、红苕11万亩、高粱2万亩、大豆2万亩、绿豆3万亩,与去年相比,面积保持稳定。
(二)多种经营走势较强
1。多经生产
一是蔬菜生产产销两旺。全县春菜播种面积为6。62万亩,总产量为10。5万吨,总产值为16700万元。其中商品菜生产面积为3。82万亩,产量9。55万吨,产值15280万元,蔬菜设施栽培面积2。2万亩;加工及名特优品种种植面积为0。6万亩,产量1。吨,产值2640万元。农民销售收入为17920万元,均价每公斤1。8元。主要蔬菜销售品30余个,产量和销售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1%和5%,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效。
二是水果生产获得丰产。截至6月底,预计全县水果产量可达1。292万吨,其中枇杷已实现产量0。08万吨,柑橘产量0。39万吨,其他伏淡季水果0。822万吨;蔬菜10。5万吨,茶叶0。019万吨。
2。水产品养殖总量增加
XX年6月20日止,我县鱼种投种面积22。6万亩,其中专用池塘投种面积0。71万亩,稻田19。98万亩,水库1。13万亩,农村山平塘0。78万亩,江河网箱养殖面积8。8万平方米。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32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1吨,增长5。9%。名、优品种2吨,占总产39。6%。
3。蚕桑生产效益提高
全县春季发放蚕种1612张;产茧48000公斤(含外流茧);单产29。8kg/张。提高单产2。35公斤/张,单张养蚕收入增加50余元。夏季发放蚕种1662张,目前正在饲养期中。
(一)抓好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上半年,围绕种粮(良种)直补工程、水稻强化栽培、农田保护性耕作、优质枇杷生产、无公害蔬菜栽培、小蚕共育及省力化蚕台育等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了县、乡、村技术培训。其中县级培训4次,共培训乡镇农技人员1120人次;乡镇级技术培训41次,培训乡、村、社干部12200人次;村级技术培训64次,培训村社干部及重点户908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3月份,组织了300余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了“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取了专家+技术+户+内容的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农技人员面对面直接指导20个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科技入户到位。
(二)强化科技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大力推广水稻强化(三围)栽培。全县共推广水稻强化栽培面积5万亩,县农业局直接在金山、智凤、高升等八个农业科技入户镇、9个村集中成片建立1100亩核心片,由县农技人员亲自把关,指导实施。目前各个片,长势喜人,实现700公斤亩产满有把握。和市已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并予以充分肯定。
(2)全面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共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保护性耕作5万亩,主要模式为麦-玉-苕、麦—豆—苕,核心内容是横坡种植,分带轮作,秸秆还土。水田保护性耕作30万亩,主要模式有稻—菜、稻—油、稻—麦、稻—肥(饲料及绿肥),核心内容是稻草还田、免少耕种植。
(3)突出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全县主要高升镇水稻生产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重点在该镇旭光、红光、双牌、太和四个村建立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片XX亩。施肥成本降低元10元,肥料利用率提高5%,预计稻谷亩产可增加50公斤,增加10%。
(4)建立农业综合基地,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在高升镇旭光村四社建立了“×××县农业综合试验基地”100亩。内容:水稻新品种展示50个;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各一个;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农作物虫害;优质稻及高产栽培85亩;全面推广稻田化学除草;使用水稻专配方肥等。
2。多种经营生产科技与推广
20xx年上半年,在农业局的直接 和市级相关业务站个的支持下,我科与各业务站一道,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扎实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主要成绩
(一)粮油生产态势良好
1.小春粮油作物全面丰收
据各街镇乡农服务中心统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小春粮油作物播种面积34万亩,面积稳中有增。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小麦19万亩,豌葫豆5万亩,;小春油料作物油菜8万亩。初步预测:全县小春粮粮食总产量可达7.06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小麦总产量5.555万吨,豌葫豆总产量0.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5%。油菜籽总产可达0.82万吨,同比增加12.3%。
2.大春实现满栽满插,增产有望
全县大春粮食作物播栽情况是:水稻45万亩、玉米8万亩、红苕11万亩、高粱2万亩、大豆2万亩、绿豆3万亩,与去年相比,面积保持稳定。
(二)多种经营走势较强
1.多经生产
一是蔬菜生产产销两旺。全县春菜播种面积为6.62万亩,总产量为10.5万吨,总产值为16700万元。其中商品菜生产面积为3.82万亩,产量9.55万吨,产值15280万元,蔬菜设施栽培面积2.2万亩;加工及名特优品种种植面积为0.6万亩,产量1.吨,产值2640万元。农民销售收入为17920万元,均价每公斤1.8元。主要蔬菜销售品30余个,产量和销售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1%和5%,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效。
二是水果生产获得丰产。截至6月底,预计全县水果产量可达1.292万吨,其中枇杷已实现产量0.08万吨,柑橘产量0.39万吨,其他伏淡季水果0.822万吨;蔬菜10.5万吨,茶叶0.019万吨。
2.水产品养殖总量增加
20xx年x月x日止,我县鱼种投种面积22.6万亩,其中专用池塘投种面积0.71万亩,稻田19.98万亩,水库1.13万亩,农村山平塘0.78万亩,江河 网箱养殖面积8.8万平方米。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32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1吨,增长5.9%名、优品种2吨,占总产39.6%。
3.蚕桑生产效益提高
全县春季发放蚕种1612张;产茧48000公斤(含外流茧);单产29.8kg/张。提高单产2.35公斤/张,单张养蚕收入增加50余元。夏季发放蚕种1662张,目前正在饲养期中。
(一)抓好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上半年,围绕种粮(良种)直补工程、水稻强化栽培、农田保护性耕作、优质枇杷生产、无公害蔬菜栽培、小蚕共育及省力化蚕台育等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了县、乡、村技术培训。其中县级培训4次,共培训乡镇农技人员1120人次;乡镇级技术培训41次,培训乡、村、社干部12200人次;村级技术培训64次,培训村社干部及重点户908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3月份,组织了300余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了“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取了 专家+技术+户+内容的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农技人员面对面直接指导20个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科技入户到位。
(二)强化科技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大力推广水稻强化(三围)栽培。全县共推广水稻强化栽培面积5万亩,县农业局直接在金山、智凤、高升等八个农业科技入户镇、9个村集中成片建立1100亩核心片,由县农技人员亲自把关,指导实施。目前各个片,长势喜人,实现700公斤亩产满有把握。和市 已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并予以充分肯定。
(2)全面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共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保护性耕作5万亩,主要模式为麦-玉-苕、麦—豆—苕,核心内容是横坡种植,分带轮作,秸秆还土。水田保护性耕作30万亩,主要模式有稻—菜、稻—油、稻—麦、稻—肥(饲料及绿肥),核心内容是稻草还田、免少耕种植。
(3)突出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全县主要高升镇水稻生产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重点在该镇旭光、红光、双牌、太和四个村建立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片XX亩。施肥成本降低元10元,肥料利用率提高5%,预计稻谷亩产可增加50公斤,增加10%。
(4)建立农业综合基地,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在高升镇旭光村四社建立了“×××县农业综合试验基地”100亩。内容:水稻新品种展示50个;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各一个;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农作物虫害;优质稻及高产栽培85亩;全面推广稻田化学除草;使用水稻专配方肥等。
2.多种经营生产科技与推广
(4)推广生物鱼肥。在13个重点乡镇推广了“牧禾”牌生物鱼肥和肥水素,面积0余亩,占池塘和水库养殖面积的14%。取替化肥和有机肥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改善养殖环境,发展无公害化水产品。
(5)加大鱼类名、优品种的推广。主要推广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回、鳜鱼、丁鱼岁等市场看好名优品种,投种面积4万余亩,投种1946万尾。其中池塘600余亩, 网箱3000余平方米。
(6)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优良簇具。在龙石镇推广省力化蚕台30套、塑料折簇XX片。单产普遍在35公斤以上,高出普通育3—5公斤。
((2)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今年引进枇杷新品种5个,蔬菜新品种8个,桑树新品种2个。三)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三大”产业化工程
(1)优质粮油产业化工程。全县发展优质稻25万亩,其中优质中稻15万亩,优质再生稻10万亩,主要品种为Q优一号、渝优一号、宜香9303等。上半年,已完成15亩优质中稻的种植任务。重点在高升、铁山、三驱3个镇建立了5万亩优质稻基地,其中核心片XX亩,分布在高升镇旭光、太和两个村。播种前,县与生产基地农户全部签订收购定单,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10%。
(2)优质枇杷产业化工程。
今年,以“稳基地,攻单产,保优质,无公害,增效益”为目标,狠抓了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管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县7万亩优质枇杷中,投产面积达1万亩,生产优质枇杷80万公斤,总产值120
(3)冬菜及调味品产业化。一是围绕海天、彩阳公司、×××龙岗办事处及专业大户,采取“公司十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县内12个街镇乡建立冬菜基地一万亩。产量500吨,产值620万元,亩产值620元,亩纯收入400元。二是以宝顶酿造厂为龙头企业,在复隆、棠香、龙岗、龙水、邮亭、宝兴等街镇乡发展辣椒生产8000亩,1—6月份加工型辣椒1300吨,产值750万元,共增加农收纯收入万元。
2.科技兴粮项目
在粮食生产上,今年我县争取并实施了个市级科技兴粮项目,各项目及实施情况如下:
(1)主产特色乡镇项目。在拾万镇实施,主要内容为杂交中稻加再生稻两季双高产,面积1300亩。其中,高产片1000亩,其中核心片300亩。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2)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在金山镇实施一万亩水稻超高产栽培,已建立片1个,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片2个,每片面积各100亩。水稻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
(3)农作物病虫测报及防治项目。在国梁镇实施,
面积15000亩,其中:水稻13000亩,玉米XX亩;病虫害防治综合片1500亩,其中水稻1000亩,玉米500亩。项目内容:建立病虫害测报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杀虫技术;使用低残留农及生物制剂防治水稻、玉米病虫害;组建植保专业队,病虫害统防统治。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4)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在高升镇实施,面积1.5万亩。其中,片1000亩,核心片100亩,项目内容:在水稻生产上,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开稻田养份监测,实行配方施肥。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5)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全县实施35万亩,其中小春季5万亩,大春季30万亩。以龙岗街道办事处为重点,实施100亩稻田免耕种植以冬菜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并开展了冬菜保护性耕作试验;100亩旱地实施中厢带状分带轮作种植小麦、胡豆、蔬菜等作物。
3.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今年,我县继续列入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县。全县在13个乡镇(办事处),以水稻为重点,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户1000户,实施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2万户,辐射面积7万亩。止前整个项目正在实施。
一是在龙岗办街道办事处中和村(长龙农业园区内)租地10亩,高标准建成了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场,已即将投入使用;二是目前正在筹备区域站及配套工程建设,拟定在下半年开工。
4.乡村清洁工程
今年,我县承担了重庆市“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定在×××县棠香街道办事处和平新村。建设目标是:农村废弃物资源优化利用,庭院、水源、田园清洁干净,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截至6月中旬未,基本完成“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基本思路
围绕新农村建设,以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确保全年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工作
1.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的发展
(1)粮油生产
一方面,继续抓好大春在土作物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全县大春粮食全面增产。另地方面及早动手,切实抓好以再生稻为重点的.晚秋生产。同时,及早谋划20xx年年小春生产。
(2)多种经营生产
一是多经生产,加强7万亩枇杷的田间管理,重点是修枝、整形、施肥、除草及病虫防治;扩大秋、冬菜面积,搞好品种结结构调整,严格按照无害标准,组织生产。
二是渔业生产,继续推广池塘80:20养殖模式,加强在养鱼类的投料和管护工作,抓好鱼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三是蚕桑生产,继续抓好夏蚕共育和发展好秋蚕养殖;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塑料折簇;狠抓桑树冬季管理。
2.抓好项目管理,搞好项目验收
重点是抓好部、市级农业工程和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严格按要求高标准实施,把好质量关;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 整理,做好现场验收。
3.及早编制后续项目,多渠道争取农业投资
重点是抓好种粮直补、测土配方施肥、乡村清洁工程、科技兴粮、科技入户、县级水生动物防治站等部、市级项目的编制和立项工作,确保来年继续实施。同时,要结合我县农业的特点和优势,抓好优质粮油、优质枇杷、优质黄金梨、无公害蔬菜、名优水产品等的申请立项工作。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拟定在秋冬季,组织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冬季练兵”培训,同时对重点项目实施区域的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