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对照表是怎样的?
古代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具体时间如下:
【涨知识】十二时辰对照表是怎样的?
【涨知识】十二时辰对照表是怎样的?
子时:(23:00:00时至0:59:59时)
丑时:(1:00:00时至2:59:59时)
寅时:(3:00:00时至4:59:59时)
卯时:(5:00:00时至6:59:59时)
辰时:(7:00:00时至8:59:59时)
巳时:(9:00:00时至10:59:59时)
午时:(11:00:00时至12:59:59时)
未时:(13:00:00时至14:59:59时)
申时:(15:00:00时至16:59:59时)
酉时:(17:00:00时至18:59:59时)
戌时:(19:00:00时至20:59:59时)
亥时:(21:00:00时至22:59:59时)
十二时辰对照表是什么
12时辰对照表如下:
1、午夜23时至1时--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
2、凌晨1时至3时--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3、凌晨3时至5时--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4、清晨5时至7时--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
5、上午7时至9时--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6、上午9时至11时--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7、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在一日中,阳光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
8、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
9、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人定也就是人静。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
10、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
11、晚上19时至21时--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
12、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亥时:
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猪。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如下:
1、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2、丑时—1点钟至3点钟。
3、寅时—3点钟至5点钟。
4、卯辰—5点钟至7点钟。
5、辰时—7点钟至9点钟。
6、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7、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8、未时—钟至15点钟。
9、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10、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11、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12、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历史沿革
古代劳动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劳动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才基本定型定名。
以上内容参考: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对应时间:
子时:00-02点。
丑时:02-04点。
寅时:04-06点。
卯时:06-08点。
辰时:08-10点。
巳时:10-12点。
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
戌时:20-22点。
亥时:22-24点。
时辰由来
观天象的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代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12时辰对应时间
12时辰对应时间:
1、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个时辰。
2、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破晓、旭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
5、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
6、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9、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酉时:(17是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