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主要品种
河南这个地方的小麦种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因为这里地处平原地带。所以可以大面积的进行小麦种植,产量很高。小麦的主要品种有豫麦34号、豫麦41号、郑丰3号、中麦9号、中优9507、冀麦38号、鲁麦15等。
河南周口太康种植小麦品种 河南周口的小麦种植
河南周口太康种植小麦品种 河南周口的小麦种植
河南周口太康种植小麦品种 河南周口的小麦种植
河南周口太康种植小麦品种 河南周口的小麦种植
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马头肉联厂生产的五香牛肉、县肉联厂生产的太康肘子、五香猪蹄
1、豫麦34号
豫麦34号属弱春性品种, 芽鞘黄绿色, 幼苗直立,叶色淡绿,根系较发达, 生长健壮。茎秆较粗。穗长方形,长芒、白壳、无茸毛,属多穗大粒型,穗长7~10厘米,穗粒数28~30 粒。耐肥、耐湿、耐旱、抗倒性强,并能抗干热风。豫麦34号在中高肥力条件下, 亩产可稳定在400一500公斤之间,如果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得当,亩产可超千斤。
2、豫麦41号
半冬性。株型紧凑,株高85厘米左右,一般亩穗数38万一42万,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5克左右。籽粒长圆形,白粒,籽粒粗蛋白含量14.82%,湿面筋36.l%,沉降值61毫升,容重806克/升。早熟品种,产量高,品质较好,耐旱,不抗倒春寒,抗叶锈病,感纹枯病,中感至中抗病。
该品种属弱春性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公顷穗数600万左右,穗粒数3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一般公顷产量6000公斤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成熟落黄好,粗蛋白含量13.63%(干基),湿面筋31.8%,沉降值42ml,容重790克/升左右,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病、叶枯病。
4、中麦9号
5、中优9507
参考资料来源:
周口太康种大米吗
2022年亩产818公斤,2022年6月3日实际产量2.667亩,平均产量1899.56公斤。目前已成为百具有矮杆抗倒、综合抗病性强,灌浆速度快,稳产高产等四大优点。2019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在黄淮南片区累计推广5100多万亩,2021年推广面积554万亩。农系列品种中产量的小麦品种。周口太康种大米。太康县,隶属河南省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水稻是河南省的第4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粮播面积的4%,其产量占总产量的8%,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
2022年十大高产小麦品种
21、百农207,年推广面积1600万亩022年十大高产小麦品种如下:
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在南黄淮地区通过审定,2015年以来一直是河南及南黄淮地区种植面积的小麦品种,2016年以来每年推广面积达500万亩。
2018年以来,连续3年成为,是近5年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的超大型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2021年推广面积超过1600万亩。
2、济麦22,年推广面积15亩
济麦22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2006年通过审定,自200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以来,连续7年蝉联大小麦品种,其中2011年推广面积高达3811万亩,占全国冬小麦总面积的11.09%,2016年实现推广面积2348万亩,连续7年蝉联大小麦品种。截至目前,“济麦22”在全国累计推广已达2.35亿亩,尽管近几年,推广面积有所下降,每年推广面积仍然高达1600多万亩。2021年推广面积15亩。
3、百农4199,年推广面积930万亩
百农4199是由河南科技学院选育的一个高光效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与普通小麦相比,穗光效提高近40%,叶光效提高10%以上,比黄淮海麦“百农矮抗58”每亩增产200斤左右。
不仅抗病抗倒,耐高温,灌浆速度快,而且品质优良,面粉富含35种香气物质,凭借抗倒伏、耐高温、灌浆速度快、优质高产等一系列优点,成为河南省小麦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品种。2021年推广面积930万亩。
4、山农太康县畜牧良种场是2018-03-20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太康县杨庙乡轩庄。28,年推广面积762万亩
山农28是由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17年通过黄淮北片区审定,2018年年推广面积895万亩,位居全国冬小麦品种推广面积前五名,2019年秋播种植面积已跃升为山东省第二位。截止到2020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2021年推广面积762万亩。
5、山农29,年推广面积726万亩
山农29也是由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黄淮北片区审定,突出特点是适应性强,抗倒抗病、稳产高产。在2019年,实打测产验收中,平均亩产835.2公斤,再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2021年推广面积726万亩。
6、郑麦379,年推广面积653万亩
郑麦379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2通过河南省、2016年通过黄淮南片区审定,是一个强筋小麦品种,是生产面包和面条的兼用型品种,自2016年以来,年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已连续四年成为河南省种植面积的优质小麦品种,也是目前黄淮南片区种植面积的优质强筋品种和河南省大小麦品种,2021年推广面积653万亩。
7、新麦26,年推广面积585万亩
新麦26是由新乡市农科院选育的超强筋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黄淮南片区审定,是2019年农业农村部评定的国内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也是我国黄淮南部麦区的超强筋小麦品种。
8、烟农19,年推广面积568万亩
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适种范围广,可以在我国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等多个省市种植。
从2001年到2003年,烟农19在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推广面积达到了3002.21万亩,近几年虽然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仍然是许多地方的主导品种。2021年推广面积568万亩。
9、中麦895,年推广面积554万亩
中麦895是由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黄淮南片区审定。
烟农999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引种备案,2016年通过超过800公斤,是黄淮南片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2021年推广面积502万亩。黄淮南片区审定,自2019年以来,连续4年,亩产都
河南周口适宜种植什么材?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早栽培小麦的地区,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之一。周口的自然条件适合中材种植。周口市辖8县1区1市,国土面积11637平方公里,占全省7%,其中耕地面积1174.5万亩,占全省的8.7%。位于河南豫东平原的东南部。地理座标为北纬33°03′~34°20′,东经114°05′~115°39′,南北宽135公里,东西长140公里。我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多干风。光、热、水资源组合较好,平原土层深厚,适合很多根类材生长。温度条件。秋温高于春温,冬夏温显著,酷暑高温不多,严寒低温少见。年平均气温14.2℃~14.7℃,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气温9.5℃。全市无霜期216天。从温度条件看,有利于中材生长发育。降水条件。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雨雪偏少,年际变化较大,雨量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为689毫米~816毫米,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市降水85%以上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同季,雨量较充分,有利于发展中材生产。日照条件。我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00~2400小时,全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4卡/cm2左右。分季度看,第二、第三季度为作物生长旺盛阶段,正是降雨量多、光热辐射量和日照时数较多的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中材生长非常有利。水资源条件。周口市水源丰富,水质好,易于开发利用。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有60条,分属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四大水系。在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丰富,降水入渗增补快,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是发展中材的一大优势。土壤条件。周口市以
沙颍河为界,以南为沙颍河、汾泉河、黑河等冲积而成的淮北平原;沙颍河以北为黄河泛滥冲积而成的黄泛平原。沙颍河以南的商水、项城、沈丘南部土质主要是砂礓黑土,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1%,其特点是:土质粘性重,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高。这类土壤有机质、氮含量及阳离子代换较高,在严格掌握好适耕期,做好排灌措施和增施肥料的情况下,适宜种植麦冬、元胡、参、牛夕、白术、白芍、芸苔子、薄荷等材。沙颍河以北的扶沟、西华、太康、淮阳、鹿邑、郸城和沈丘北部土质主要是黄潮土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黄潮土类中又分为砂土、两合土、淤土三大类。砂土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适耕期长、吸散热能力强,适种白头翁、半夏、元胡、白术、白芷、白芍、北沙参、丹参、菊花、紫苏、荆芥等。两合土具有土质疏松、沙粘适中、耕性好、保水保肥的特点,适宜白芷、南星、薏苡仁、桔梗、地骨皮、槐米、红花、银花、牛夕、参、天冬等多种材的生长。我市淤土面积约200万亩,土质细腻、可塑性好、胀缩性强、潜在肥力大,适宜栽种对土质选择性不强的用植物,如杜仲、地骨皮、白扁豆、瓜萎、桔梗、板兰根、二花、丹皮等。我市中材种植历史悠久记者:周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华夏农业文明和中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从远古到中世纪到近代以至现在,中作为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华国粹在中原腹地持久而根深蒂固地存在发展着。请问,周口10个县(市、区)历史上中材种植是什么状况?张树仁: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位名士叫张公艺,居住在西华县双龙集(即今西夏镇丛桑村)。其九世玄孙取桑籽育树苗百余亩,养蚕缫丝。数年之后,桑树成材,伐树之中,发现桑树之根皮与别处桑树之根皮迥然不同,树根表皮发白,皮质深厚,是优质的桑白皮。桑树有鲁桑、湖桑两种,入的桑白皮采自鲁桑。于是鲁桑便在这里广泛种植,并精心烧制成,以供市场需要。西华县桑白皮在盛产年代,年产量万余公斤,远销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外地商也常来西华县坐收,争相购买,供不应求。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市材公司曾派人来我市组织收购、加工,再由上海出口。可见我市桑白皮已扬名国内外。红花在我市均有种植,尤以西华县所产的红花有名,从清康熙二年(1663年),西华县即开始种红花,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所产红花驰名中外,该县红花镇就是当时西华、扶沟两县的红花集散地,红花集即因此而得名。我市早在宋朝就有种植国槐的历史。清朝光
绪年间槐米已作用。据调查,我市国槐的种植发展很快,槐米收购量逐年增多,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我市菊花种植于清朝就有文字记载。1957年发展到5000亩,收购16万公斤;1963年发展到5万亩,收购量为120万公斤,创历史水平。历史上我市农民有种植金银花的习惯和管理经验。金银花种植不占耕地,多在沟旁、庭院栽培,每到采收季节,花区的村里村外,随处可见采花、晒花的人群,村里村外片片银花,处处清香。1980年全市种植面积12000亩,多在太康。1984年以来,全市推行了比较完整的金银花栽培技术,即改一墩多株栽培为单株栽培,通过整形修剪,改善了金银花的生产条件,由葡萄缠绕为单株起立生长,由原墩摘亩产干花30公斤~40公斤增加到干花150公斤以上。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我市就有野生桔梗资源,但无大面积种植。1970年,扶沟、鹿邑两县早从信阳地区引种,当年收购2000余公斤。1978年,沈丘、郸城也派人外出引种桔梗,当年收购量为3.6万公斤。1980年,省局确定在鹿邑县建立桔梗生产基地,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发展桔梗生产。白芍在我市栽培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1956年以来,各县材公司每年都专门指定人员深入乡村调查白芍生产情况,同时安排白芍生产任务。多年产量曾突破1000万公斤,是我市发展的大宗材之一。1982年,扶沟县从广西引进的白花蛇养殖成功,成为饲养白花蛇纬度北的地方。据宣统三年《重修项城县志》记载:该县所产中材有车前子、薄荷、紫苏、款冬花、金银花、二丑、枸杞、皂角、益母草、荆芥、茵陈、麦冬、何首乌、薏苡、菊花等19种。顺治十六年项城县志记载的中材种植品种有白芍、菖蒲、郁李仁、牡丹皮、桑白皮、小桃红、、百合、茵陈等33种。以上所述,足以证明我市中资源开发利用的悠久历史。适宜我市种植的中材主要品种及发展规划记者:根据你多年的研究,你认为在我市可以发展哪些中材品种?在区域规划上应该如何确定?张树仁:据中资源调查显示,我市共有中资源529种,隶属7门,366属,其中植物116科,292属,399种;动物61科,73属,117种;矿物13种;真菌类12科,6属,16种。全国重点品种356种,我市有148种;河南重点品种110种,我市有62种,分别占42%和56%。野生中材品种在全市中材品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历史上开发利用早,收购量,品种多的大都是野生材。我市野生中材主要品种有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败酱草、旱莲草、马弁草、透骨
草、益母草、苍耳子、白蒺藜、紫苏、青蒿、黄蒿、葶苈子、扁蓄、蛇床子、地肤子、香附、马齿苋、地骨皮、锦葵、白茅根、褚实子、兔丝子等215种,占全市材品种的41%。随着人们对中需求量的增加,野生材不但不能大量增产,反而由于荒地的开垦利用,野生材源相应减少。为了扩充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应该大力开展人工栽培引种。我市传统种植和引种栽培的材品种有:板兰根、白术、红花、银花、参、丹参、菊花、玄胡、桑皮、杜仲、黄柏、合欢皮、槐米、白芍、玄参、薏苡仁、生地、芸苔子、芦笋、白芷、麦冬、天冬、莱菔子、北沙参、桔梗、天花粉、白扁豆、丹皮、天南星等167种,占全市材品种的30%。开发的动物材主要品种有:土元、龟板、鳖甲、地龙、蜂蜜、蜂房、驴皮、全虫、蝉蜕、蟾蜍、鸡内金、牛黄等117种,占全市材品种的22%。另外,还有一些家种、野生兼有的材品种:血参、前胡、土元、半夏、南星、地骨皮、泽兰、地龙、全虫、鳖甲、紫苑、薄荷、菊花、天花粉、二丑、地黄等。我认为,根据全市气候、土壤分布和河流流域具体状况,要使材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使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有效地调整,全市中材种植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走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全市发展材种植规划的总体原则应当是:充分发挥周口自然优势和地道材的优势,以有利于保护和利用中资源,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根据自然条件和当地实际制定目标、规划和措施,并逐步实现;要搞好市场预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要从提高单产和材质量入手,以大批量、多品种、质量优、价格廉去占领市场,开拓市场;提高地产材的市场竞争能力,坚持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相结合的方针,对市场上紧缺脱销、本地适宜发展的材要及时安排生产,对产需平衡品种要稳步发展,对市场上比较充足的品种要限制生产,对生产周期长、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要扶持发展,对产量大、用途多、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材要积极开发利用,对濒危灭迹的品种要进行资源保护,对发现的新资源或稀有资源应先保护发展,而后再开发利用。在总体规划下搞好生产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及中材分布规律,按照材生产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途径具有共同性的原则,我建议可将全市划分为三个材种植区:沙北东部材区宜种植白芍、白芷、桔梗、金银花、桑白皮、菊花、红花、紫苑、白芥子、瓜萎、板兰根、天南星、白术、褚实子、荆芥、北沙参等;
种蔬菜也是可以的,比材效益高,80年代初期,泰山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博爱7023、郑引1号等仍在生产上种植。与此同时,推广了以百农3217、济南13、山农辐63为主的新品种。80年代后半期又推广了陕7859、徐州21、冀麦26等新品种。百农3217是80年代全国面积的小麦品种,1984年曾达200.0万hm2。济南13是80年代第二大品种,产量高而稳,1985年面积达139.2万hm2。山农辐63千粒重高且稳,1983年面积达115.4万hm2。陕7859在豫中和苏皖北部1990年达117.8万hm2。徐州21主要在豫中和苏皖北,1988年达80.0万hm2。冀麦26早熟,耐干热风,是80年代冀中南部主体品种,1990年面积达80.0万hm2。这一时期面积较大的品种还有鲁麦1号,它耐肥水,兼抗三种锈病和病,1988年在鲁中南和苏、皖北部种植66.6万hm2。豫麦2号和豫麦7号,曾分别于1985年达73.3万hm2和1987年达80.6万hm2。小偃6号是8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的主体品种,曾发展到河南等省,年种植面积一度达66.6万hm2,因稳产、质佳,至90年代生产上仍在使用,成为我国在生产上使用时间长的小麦品种之一。晋麦21在晋南,西安8号在本麦区西部和鲁麦7号在本麦区东部,于80年代后期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1.0万hm2,64.0万hm2和59.3万hm2。此外,宛7107是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河南南阳地区的主体品种,1987年面积达56.4万hm2。上述这些品种的推广实现了本区第5次品种更换。这一时期新品种的特点是有相当一部分品种有1B/1R易位系为亲本育成。另外,推广的品种数量多,各地都利用了一批更适应于本地的品种。80年代后期,条锈菌生理小种再次发生变化,条中29号渐成为优势小种。在1990年条锈病和病大流行后,含有1B/1R易位系血统的品种大都失去了抗锈性而被淘汰。90年代初期,除西安8号、陕7859、冀麦26、鲁麦1号、豫麦2号、百农3217、宛7107、徐州21等继续使用外,推广了以冀麦30、豫麦13、豫麦18、鲁麦14、鲁麦15、鲁215953、晋麦33为主体的一批新品种。冀麦30集抗寒、早熟、抗病、高产于一体,发展很快,19年面积达120.0万hm2。鲁麦14群体调节力强,抗病性好,1992年达125.3万hm2。鲁麦15适套种,1993年达89.3万hm2。鲁215953后期根系活力好,占北方个吨粮县山东省桓台县小麦面积的90%。豫麦13高产、稳产、熟相好,1992年面积达106.7万hm2,是河南省第六次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之一。豫麦18产量三要素较协调,面积自1994年开始便在100万hm2以上,至1998年达219.2万hm2,是黄淮麦区第六次以至第七次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之一。晋麦33是旱地使用的良种,1992—1994年面积都在26.6万hm2以上。除以上品种外,90年代前期陕7859、百农3217、济南13等面积仍有53.3万hm2;鲁麦1号、鲁麦7号、鲁麦12、鲁215953、豫麦2号、豫麦10号、豫麦13、豫麦17、宛7107、博爱74-22,徐州21、冀麦31等都曾达33.3万hm2以上。这是第六次品种更换。有空可以去张集看看,种植的有机花菜
小麦新品种
3、郑丰3号1、百农207
该品种是目前河南种植面积,种植范围广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倒抗病性好,2022年亩产862.53公斤。
2、郑麦136
该品种是一个优质高产中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寒性好,抗倒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2022年亩产达950.1公斤。
3、丰德存麦20号
该品种是一个抗病抗倒、稳产高产的小麦新品种。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亩产超过800公斤的基础上,2022年亩产高达999.6公斤。
4、百农307
该品种是目前种植范围广的小麦新品种,具有矮秆大穗、稳产高产等特性,2022年亩产949.78公斤。
5、百农4199
该品种是我国一个高光效小麦新品种,与普通小麦相比,叶光效提高10%2022年,平均亩产765.26公斤!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品质指标不高、品质稳定性较且产量水平普遍较低的“卡脖子”难题。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核心展示品种,连续两年被列为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专家品种。2021年推广面积585万亩。,穗光效提高40%,产量提高200斤,具有抗倒伏、耐高温、灌浆速度快、优质高产等优点,2022年亩产达930.9公斤。
6、郑麦1860
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等三高特点。2022年亩产906公斤。
河南扶沟县小麦种植有何要点?
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利民33在吉林省湿润区10、烟农999,年推广面积502万亩创造了亩产1168.78公斤的历史纪录,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创造了亩产超吨粮1041.94公斤的历史纪录。种植时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因地制宜,小麦种植后及时浇水,施肥,喷洒养分,保持小麦营养吸收。
玉米和小麦的亩产大概多少,北方现在是种植玉米多还是小麦多?
90年代中期以来,本区又育成一大批更加丰产、抗病、抗逆的品种,如河南省的豫麦21、豫麦41、豫麦49、豫麦54;山东省的鲁麦21、鲁麦22、鲁麦23、莱州953、济南16、济南17(优质麦);河北省的冀麦36、冀麦38、石4185、衡水4041;陕西关中的陕229;晋南的晋麦45、晋麦47;苏北、皖北的皖麦19、徐州24、徐州25及引进的豫麦18、陕229。由于这些品种为主体的扩大推广,在90年代后期基本形成了本区小麦的第七次品种更换。玉米一般亩产为1200-1500斤,可以达到2000斤。
一般来说华北平原种植小麦比较多,而东北种植玉米比较多。
河南周口小麦终创国内高产纪录:大河报记者昨日从周口市农科院获悉,由该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周麦22”以亩产764.2公斤的成绩,创下国内千亩高产方实收亩产纪录。
400-500公斤,种植玉米比小麦冬性,抗寒性较好,幼苗健壮,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有腊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在北部麦区75—80厘米,在黄淮北片为80—85厘米,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长,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力强,穗层整齐,穗大、多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3.6%。多。
河南:小麦播种关键期 亩均多少适宜
太康县畜牧良种场的统一信用代码/注册号是411627MA4506JF9P,企业法人王锦坤,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河南小麦播种关键期亩小麦新品种有百农207、郑麦136、丰德存麦20号、百农307、百农4199、郑麦1860。均播种量20斤左右适宜。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2017年,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继增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并首次获得小麦D基因组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
河南超高产小麦品种
首先就是要注意种植密度,一定要选择优势的土壤,一定要加强水肥管理,还应该及时浇水施肥,一定要做好除草工作。河南超高产小麦品种有郑麦618、丰德存麦20号、存麦11、郑麦136、中新78、众麦1号、新麦26、豫农949等。
小麦的产量一般亩产为1000-1200斤左右,可以达到1500斤;郑麦618是半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丰德存麦20号是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0~233天,平均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
丰德存麦20号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较长,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慢,抽穗晚,苗脚不利索,耐倒春寒能力好。株高73.5~77.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蜡质重、偏细、弹性中等,抗倒性一般。
郑麦136是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0~233天,平均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幼苗匍匐,苗期叶片窄,苗势壮,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稍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