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大棚进行创新种植
一、搭建大棚大棚中发展已经经历了数十个年头了,无论从大棚的设备设施上,还是大棚的种植技术上,可以说能完善的都完善了,大棚的大面积普及,导致大棚作物的利润渐渐3、品种选择走向市场化,利润也变成了平民化,再也没有大棚贵族了。以前大棚只能种植一些叶子类蔬菜,现在果实类的蔬菜也可以了。以前大棚仅限于蔬菜种植,现在很多水果也可以大棚内种植了。那么,大棚还有创新的空间吗?
长豆大棚种植技术_长豆大棚种植技术视频
长豆大棚种植技术_长豆大棚种植技术视频
长豆大棚种植技术_长豆大棚种植技术视频
大棚种蔬菜的技术
大棚育苗应以三膜育苗的方式为宜,三膜即覆盖三层地膜保温。层膜可在播种后覆盖钵体或苗床上,第二层膜覆盖在层膜上部50厘米处,双膜覆盖可以有效地隔绝冷空气。而第三层膜应在夜晚气温非常低时覆盖,在第二层膜上方3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膜。三重保险,可以确保幼苗远离冻害,健康生长。而在幼苗定植栽培后,要在地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覆盖时应将地膜支起,与苗的尖部保持20厘米左右的距离,使秧苗生长空间内的氧气充足,并可以较好地储存热量。如果遇到极严寒天气,在夜晚于棚顶加盖草帘的同时,还应在草帘上再覆盖一层地膜,形成新的保温隔寒层,可防止大棚内温度过低。大棚蔬菜种植是一种能够忽视季节影响而长期获得蔬菜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能够满足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鲜蔬菜的需求。由于大棚蔬菜的利润高且能够持续获得利润,因此全国各地均纷纷展开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大棚种植成为发展农业多样性的途径之一,并受到了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者的青睐,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种植者的老龄化问题也比较的突出,因此我们经过引进学习发达的机械化设施园艺技术来进行本土化的设施农业技术升级改造也取得了十足进步的成绩。
传统的蔬菜种植会由于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受到限制,然而随着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棚种植技术摆脱了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并使得蔬菜的栽培种类更加多样化。特别是我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冬天由于极端低温无法种植任何作物。但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出现,大量的蔬菜可以利用大棚种植,其不仅大幅提升了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为当地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再加上大棚内部属于封闭环境,十分方便进行人工环境调整,因此对于蔬菜质量控制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进步,将土壤调整技术与科学种植手段相结合,能够让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成为高效高产的种植技术。
大棚种植蔬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大棚搭建,搭建大棚时要选1、 合理搭建大棚择南北朝向、膜面向阳、地块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能够避风的区域。通风口的选择要根据大棚的实际走向和当地的季节风向使用上下式或左右式通风口,以保证室内良好通风,提升蔬菜的培育质量。大棚应当选择钢结构框架并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钢结构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再搭配质量轻、高延展性且隔热能力强的塑料薄膜,能够在保证透光性和保温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自重。在大棚薄膜外侧,可以使用稻草垫作为夜间和冬季的保温设备,稻草垫的成本低廉,但保温效果。同时,搭建大棚时要注意大棚的质量,以防止由于极端恶劣天气如暴雨和冰雹等破坏大棚,造成损失。
2、 选择良种蔬菜
在选择蔬菜品种方面,若是错误地选择了与当前地理环境不相符的蔬菜品种,则会导致产量降低或蔬菜质量不佳。由于大棚种植是一种密闭性的种植方式,一旦出现病虫害,则会立刻在小范围内快速传播,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选择高抗病
大棚种植技术
一、育苗
塑料大棚春季栽培多采用常规育苗或营养土方(钵)在温室育苗。早熟和中早熟品种一般在定植前90~100天开始播种育苗,中晚熟品种在100~120天育苗。早熟和中早熟品种采用单层塑料大棚栽培,一般在12月下旬播种,采用双层或多层覆盖栽培的则在12月中旬播种育苗;中晚熟品种采用单层塑料大棚在1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采用双层或多层覆盖栽培的则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
具体育苗方法和苗期管理基本同于辣椒育苗。稍有不同的是分苗期的温度和低温锻炼温度。分苗后一周内为促进根系生长,加速缓苗,一般要求较高的温度,苗床白天保持30~35℃,夜间18~20℃。缓苗后,应逐渐通风降温,以防徒长,白天25~27℃,夜间16~18℃。起苗前10~15天开始进行低温锻炼,白天温度保持在15~25℃,夜间在10~15℃左右。
二、整地作畦
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壤土建棚,或用至少2~3年内末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定植前每亩均匀铺施腐熟优质有机肥4吨,加施氮、磷、钾复基本就这样吧,首先还是你要有个大棚。合肥50千克或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左右。多采用小高畦定植。畦高10~12厘米,畦基部宽60厘米,畦顶部宽40厘米,畦间沟底宽40米,畦距1米。作畦要注意畦面平整。覆盖地膜的,作畦后立即铺膜。铺膜时要注意绷紧,紧贴畦面,四周用土封严,以提高盖膜效果。
三、定植
1、定植时间。甜椒喜温不耐寒,定植期晚于蕃茄,要求棚内气温度稳定在5℃以上,土壤10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2℃以上定植。
2、定植密度。采用小高畦栽植的每畦栽两行,行间距离33厘米左右二、选择蔬菜种类,穴距30~33厘米,每亩4000穴。
3、定植。栽植时应选健壮、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苗,需要用小苗时,应单独栽植,以便于定植后的管理。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的,栽苗刨坑时应注意不要把地膜孔开的太大,有条件的可使用开孔器,打孔定植。
缓苗后,幼苗叶色转绿,心叶开始见长,即可浇苗水,并开始逐渐放风。晴天上午保持棚温在25~30℃之间,不超过32℃。一般当棚温上升至25℃以上时就应打开顶缝放小风,随着外界气温和棚温不断升高,逐渐扩大放风口,尽可能使棚温不超过32℃。
开花坐果期,适宜温度为20~25℃,较大的通风量和较长的通风时间是坐果率高的保证。生产中常发现大棚两侧比中部植株坐果率高就是因为两侧通风好。甜椒开花坐果后,应放底风,有利于甜椒生长。当夜间温度在15℃以上时可不再覆盖保温帘和小拱棚;如稳定在15℃以上时,则可撤除。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晚上不再关闭风口,即可进行昼夜通风。
进入高温季节,外界气温高达30℃以上时,除把顶缝开到限度(1米左右)外,还需把大棚两侧的围裙膜撤除。遇阴天时,要注意适当降低棚温,一般宜比晴天低5~7℃。
2、水分管理。定植后应立即浇水。定植时浇水量不宜太大。浇定植水后2~3天即可及时中耕,以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保墒和促进缓苗。定植后一周左右即可浇缓苗水,浇粪水。蹲苗期间,若棚内土壤和植株表现缺水,中途也可再浇一次水,水后继续中耕蹲苗。待大部分植株门椒坐果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此后,经常保持棚内土壤湿润,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为宜。一般结果前期,7天左右浇一次水,进入结果盛期,4~5天左右浇一次水。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
3、追肥。甜椒前期植株较小,需肥不很多,一般门椒坐果前不进行追肥,门椒座果后开始浇水追施粪稀或每亩追施硫酸铵20~25千克。以后每浇1~2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施硫酸铵10~20千克或施用较淡的粪稀。一般6月前天气不很热时追施化肥、粪稀均可,天气转热后则不宜再施粪稀。中后期除进行正常的追肥外,还需适当进行根外追肥。进入盛果期后,可每周喷施一次0.1%~0.3%磷酸二氢钾。
4、培土、立护栏。大棚栽培一般发秧很好。为了防止坐果后植株因“头重脚轻”而倒伏,影响通风透光和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在植株封垄前应进行培土,培土不宜过早。培土时要把沟中土(畦栽的)培于植株基部,厚度约5~6厘米。培土时应注意取土位置尽量靠近沟(或道)中心,以免伤根过多;尽可能不损伤枝叶。
5、除草。春季塑料大棚中,比露地更适合杂草生长。在甜椒生长过程中,应加注意及时清除棚内杂草。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有哪些
由于大棚的湿度较高,所以浇水不宜多,一般用滴灌的方式比较好。滴灌本身也能节约用水,是一个经济实惠的好方法。2、软化栽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还可以采用软化栽培,比如韭黄、大棚种植花卉需要注意的事情较多,例如花期的控制、枝叶的修剪等。当然主要的还是要精心呵护每一朵花卉。芹菜、蒜苔等蔬菜就可以用软化栽培的方式,等蔬菜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将蔬菜大棚覆盖上黑色的遮阳布,让棚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通过软化栽培的蔬菜,水分充足、枝叶鲜嫩可口。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一、平整土一、 我们为什么用大棚种植蔬菜、大棚蔬菜种植优势地
大棚蔬菜种植的步就是平整土地。要对土地进行翻新和除草,同时还可以根据种植的蔬菜,在土中加入一些底肥。肥料不宜过浓,不然会导致土壤硬化等变质现象。
二、合理搭棚
大棚的跨度不宜太大,一般不超过12米,长度不超过120米。在三面都有土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温。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钢材立架,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选择无滴膜在棚面进行覆盖,这样可以增加内部的温度。
三、蔬五、防治病虫害菜选择
四、调控温度
大棚的一大优点就在于保温性好,这样才能为一些蔬菜提供生长环境。但温度不宜太高,要控制在33℃以下,高于这个温度后要立即降温,可以开棚通风。
五、滴灌浇水
怎么种植我想种植大棚应有些什么步骤
四、定植后管理先承包一个大棚(先试试自己干不干的下去),换塑料膜,定苗,上肥料(鸡粪10方,菌肥6袋,15-15-15复合肥2袋要不含氯的,钙40斤,硫酸镁20斤,硫酸锌1斤,硫酸亚铁1斤,硼砂1斤),打底,种植(放风,收放棉被),冲肥料,掉绳,系蔓,冲施水溶肥,打叶面肥,打,采摘,装框,冲肥料,系蔓,打,采摘装框,。。。。拔蔓,打底,上肥料定苗。嗯,半年过去了。
二、 如何提高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 大棚怎么种蔬菜
6、整枝。一般前期不进行整枝,但对生长势强的中晚熟品种,在门椒开花以后,将门椒以下的叶和枝条全部除去,俗称“捋裤腿”,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而影响门椒、对椒正常开花坐果。到中后期,为了防止棚内郁蔽、通风不良而造成落花落果和病害发生,也为了节省养分以供上部枝条开花结果,一般都须进行整枝,把门椒以下的老叶和枝条除去。1、平整土地、平衡施肥
大棚蔬菜种植要求相对较高,不管是土壤的质量程度,还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从科学角度出发。选择种植的蔬菜土地要平整、精细,在种植前对土地要翻新、施肥、除草等。由于大棚内的温度与外界具有一定的异性,施肥需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变质。适当增加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使用。
2、选择合理的棚型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棚型跨度在8-12m,大棚长度在60-为了合理利用大棚,不至造成浪费,提高大棚投资回报率,应在经过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蔬菜的栽培及生长规律,在不同季节进行套作和间作,使大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春季以栽培黄瓜、番茄、茄子等时令蔬菜为主,夏季可栽培豆角、辣椒等,秋季可栽培大_菜、花椰菜等,冬季可栽培油麦菜、生菜、等,也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栽培品种进行调整。进行套作和间作,就是按照蔬菜不同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交替栽培,使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120m,三面土墙、三排立柱,在立柱上使用竹或钢立架。在棚面使用覆盖无滴膜,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温度。
选择的品种可以耐低温、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强、耐高湿、产量高、种植时间短的品种。种植的大棚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如种植黄瓜、番茄、青椒等。
4、合理利用“棚气”,调控温湿度
5、膜下滴灌浇水
在大棚内水分蒸发和扩散相对比较慢,多部分大棚蔬菜的蒸发速度比外面种植的蒸发量低一半,尤其在晚上、阴天、冬季的时候,空气的湿度早已在饱和状态。大棚内湿度过高,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大棚蔬菜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浇水法进行灌溉,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大改善棚内环境,而且把湿度控制正常范围内,保持棚内温度,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蔬菜的产量也得到提升。膜下滴灌浇水是一个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的灌溉方法。
6、科学打治病
由于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易产生害虫,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打除虫、综合防治。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蚜虫等。除虫要选择科学打,必须是正确的时间,选好。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温度管理。定植后,为促进缓苗,5~6天内密闭大棚不通风,棚内温度维持在30~35℃。采用多层覆盖的,白天应将保温帘膜(二道幕)和小拱上覆盖的薄膜揭开,以利透光和提高地温,晚上再盖严保温。在此期间如白天棚温超过35℃,则可将大棚中缝稍打开,进行小放风,当棚温下降至35℃以下时立即把放风口关闭。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北方地区,要想在四季都能食用到新鲜的蔬菜,必须靠大棚栽培。大棚蔬菜栽培是蔬菜中的主导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保证蔬菜的品质,必须掌握蔬菜栽培技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3、播种在搭建大棚前应确定是用来长期栽培蔬菜还是短期栽培,长期栽培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比较高、设施齐全,坚固的大棚。如果是用来短期栽培,可搭建简易的大棚,可降低投入成本。符合高标准要求的大棚,应具备高为2.2米以上、跨度为12米左右、使用金属或木质材料建设等基本条件。短期栽培蔬菜搭建中棚或小棚即可,标准为高度1.5米左右,跨度为3-5米。大棚内的土地面积主要依靠大棚的长度来确定,如果蔬菜栽培的量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加大棚的长度。
三、栽培与管理技术
3.1育秧栽培
采取育秧栽培的方法,可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及生长效率。育秧一般是在钵体中进行的,钵体多用塑料制成,具有吸热保温的功能。土壤是秧苗生长的重要依托,育秧前应先进行营养土的配制,可选择山地腐殖土,过筛后与腐熟的有机肥掺混均匀,有机肥也需过筛。土和肥的比例为3:1,混匀后装入每个钵体内中。有机肥以鸡粪或牛粪农家肥为宜。用这种方法配制成的营养土,肥力高、疏松性好,可保温保墒,有利于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出健壮蔬菜秧苗。营养土配制完成并装入钵体后,在每个钵体中播种2-3粒,用薄土覆盖,再适量浇水,使钵体内的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待秧苗长到5厘米高时,进行分苗定植,即将秧苗分植在大棚土壤里。定植时可先将适量的生根粉撒在栽植坑里,可起到壮根的作用。
3.2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立即进行浇水,以确保为秧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还可以用水控制土壤的温度,避免发生低温冷害。浇水要在晴天、棚内温度达到20℃以上进行,避免浇水导致土壤温度过低。
(2)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应根据秧苗的生长和土壤表面的板结情况,适时进行。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清除田间的杂草。培土一般一年中需进行2-3次,幼苗期培土易浅,防止伤到苗根,成秧期可稍深,破坏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使幼苗在适温和良墒的条件下生长。稍深培土还可以将杂草根部斩断,防止杂草再生。
(3)适时炼苗
幼苗的生长期应进行适时炼苗,提高秧苗的抗性,使其对温度变化逐步适应。炼苗可选择在晴天进行,将大棚的通风口打开,进行适当通风。晴天时大棚内的温度会达到30℃以上,可利用通风的方法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让秧苗适应稍低的温度环境,可以防止冻害或其它病虫害。
四、大棚的保温措施
大棚蔬菜栽培,控制温度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大棚白天的温度较高,但到了晚上温度会大幅度降低。为了防止秧苗出现冻害,应采取为大棚保温的措施。
4.1盖草帘
可采用晚上加盖草帘,白天揭去的方法,达到为大棚保温的目的。加盖草帘后,可减少大棚热量散失,使夜间大棚内的温度也能保持在18℃左右,比较适宜秧苗的生长。
4.2覆地膜
4.3地膜选择
地膜应尽量选择深颜色的,有利于紫外线顺利透过地膜,辐射至大棚内,起到杀菌作用,还可以抑制秧苗徒长,提高秧苗对养分的吸收力。另外,深色膜还具有保温性好的特点,更有利于保温。浅颜色的地膜会阻止紫外线通过,不利于大棚内秧苗的生长。
大棚蔬菜常见病虫害包括菌核病、灰霉病、霜霉病、蓟马、粉虱等。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经常对大棚进行通风炼苗,增强秧苗的抗病性。将大棚内的温度和温度控制好,因为许多病虫害都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病虫害发生后要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将发现的病秧拔除,利用对症的农兑水后喷洒。
六、结语
总之,栽培大棚蔬菜,是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良好渠道,也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各地应该鼓励和支持大棚蔬菜栽培业的良性发展,为这项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也应对大棚蔬菜栽培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大棚蔬菜栽培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棚种植需要什么技术?
(1)早熟优质西瓜对大棚结构的要求。
(1)简易钢管大棚。江苏南部地区普遍使用的是简易钢管大棚类型,具有结构简单、用材省、造价低和易于自行加工等优点,其跨度为4~6米,长度为30米,适合西瓜栽培。上海等地大棚的结构与江苏地区大体相同。北方地区钢管大棚的跨度为8~12米,长度为40~50米。
(2)竹木结构。是用水泥做立柱或用木材做立柱,用毛竹做拱架,跨度8米、12米、14米不等,高度1.8米、2.5米,长度45米、50米,甚至山东地区长度在150米、200米。
(2)大棚性能。1、反季栽培。我们都知道寒冷的冬天,市场上供应的蔬菜种由于大棚本身的特性,蔬菜的选择要满足几个要点。是光照要求低,冬季本身光照时间就不长,加上大棚的遮盖更会减少阳光进入,所以一定要选择耐阴蔬菜。第二是抵抗力强,大棚的通风能力一般,所以植株必须有抗病害的能力。第三是耐高湿,大棚内湿度往往很高,而且很难进行控制,所以蔬菜一定要耐高湿。类少,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这时候就可利用大棚蔬菜种植反季的蔬菜,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大棚具有良好的采光、增温、保温、保墒效应,能有效地克服北方早春低温,南方阴雨不良天气影响,为早春西瓜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早熟栽培设施。据观测,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外界气温较低,而大棚内气温可达15~38℃,比露地高1.5~2.5℃,棚内气温0~3℃,比露地高1~2℃,随着外界气温升高,棚内与露地的温加大。
4月份棚内温度可达40℃,棚内外温达6~20℃,棚内土壤温度显著增加。
3月下旬一般可保持13℃以上,4月上旬至下旬土温较露地高3~8℃,可达10℃以上。在南方地区如江苏南部、湖北、重庆地区,3月下旬以后,阴天棚内气温高于外界6~8℃。此外,大棚空间大,可采用多层覆盖保温,增温效果大有潜力。大棚采光效能好,据测定大棚3月份光照强度为0.8万勒克斯,4月份为1.2万勒克斯,完全可以满足西瓜幼苗及成株期的生长。
大棚种植需要懂得作物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棚室管理技术。其实都不是好难,主要的要求就是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