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善治渔】水温升高,细菌肆虐,水产养殖如何做好病害预防?
- 2、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方法?
- 3、怎样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 4、水产养殖鱼病如何预防
- 5、怎样预防鱼类病害(怎样防止鱼病)
【我善治渔】水温升高,细菌肆虐,水产养殖如何做好病害预防?
水产动物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关于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治病害的信息
关于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治病害的信息
(1)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干塘清塘:这种方法简单,效果也比较好。就是把塘水车干或放干,挑去一层淤泥(淡水池塘可作农业肥料,对海水淤泥应运送到稍远处,防止回流原池),然后让塘底冰冻并曝晒,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革,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
生石灰清塘:车干或放于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可按每亩水深l米用125-150千克的量来计算。一般7天后可放养。生石灰能杀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太理想,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漂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每亩水深l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一般3-5天可放养,漂清塘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同。
生石灰、漂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0千克、漂6.5千克。7天后可放养。
使用生石灰清塘还应掌握生石灰性干燥易吸湿的特性。存放时间较长、已风化成粉状或已发好的熟石灰,清塘效果极,不可用。应选用质量好的块灰。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如水质肮发臭、肥而不爽,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永体环境。
(3)注意作。当作不细心,水产动物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作必须过细,不能马虎,以免养殖对象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也适合其他品种的养殖。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腐烂变质的不能投喂;②定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水的肥瘦、个体大小和吃食情况,适量投饲;③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饲较好,这样可以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④定位:固定位置投饲,养成养殖对象在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食台应设置在投饲方便、向阳的塘边为好。
(5)做好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产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地说,用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中都有交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物预防包括菌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应该认识到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预防。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关于鱼类和甲鱼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的,效果是肯定的,渔农应掌握信息,购买或自制,应用于生产。
(7)生态学预防方法。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渔工在发现鱼有病或不正常时,往往喜欢将鱼搬移到另一个塘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发病或亡等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就是利用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近年左文功等采用回避发病高峰、控制放养规格的生态学方法养两茬草鱼种,提高草鱼成活率。以及廖翔华等研究饼形碘泡虫,发现这种病原体只感染幼鱼,在成鱼中不会出现,提出将成鱼塘和育苗塘轮流使用,即用成鱼塘育苗,结果在成鱼塘培育的草鱼苗几年内均未出现孢子虫。这些都属于生态学防病的范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应该提倡。
(8)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邀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进入5月,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全国普遍进入生产旺季。5月鱼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病、性神经坏病、鲤浮肿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5月虾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广大养殖户应重点做好水质和饲养管理(必要时配合使用优久水产动保用品),并密切关注天气条件,一旦发生重大疫病要及时报告和处置。
01 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监测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优激灵】以动物蛋白为原料,经一系列蛋白酶长时间水解与特殊酶处理,再经高温灭菌等过程制造出来的具有络合毒素、抗应激和稳定藻相等功效的小肽产品。
02 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作过程中,谨慎作,避免鱼体受伤;在日常投喂中加入能增强体质的饲料添加剂,做到“内服保健”。
【斯大灵】以功能性小肽为原料,添加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具有保肝护胆的胆汁酸等添加剂产品,经均质化调配后的新一代小肽营养液。
03 关注天气条件&及时报告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变化,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采取必要措施增强抗应激和抗病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温、水质出现剧烈变化。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或大量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上海优久致力于提高和推动水生动物的营养与健康,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已经在江浙等多个水产养殖主产区获得高度评价。未来,上海优久将坚定走贴近终端、理解终端、服务终端的道路,为水产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问答题 简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方法?
水产动物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干塘清塘:这种方法简单,效果也比较好。就是把塘水车干或放干,挑去一层淤泥(淡水池塘可作农业肥料,对海水淤泥应运送到稍远处,防止回流原池),然后让塘底冰冻并曝晒,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革,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
生石灰清塘:车干或放于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可按每亩水深l米用125-150千克的量来计算。一般7天后可放养。生石灰能杀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太理想,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漂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每亩水深l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一般3-5天可放养,漂清塘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同。
生石灰、漂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0千克、漂6.5千克。7天后可放养。
使用生石灰清塘还应掌握生石灰性干燥易吸湿的特性。存放时间较长、已风化成粉状或已发好的熟石灰,清塘效果极,不可用。应选用质量好的块灰。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如水质肮发臭、肥而不爽,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永体环境。
(3)注意作。当作不细心,水产动物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作必须过细,不能马虎,以免养殖对象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也适合其他品种的养殖。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腐烂变质的不能投喂;②定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水的肥瘦、个体大小和吃食情况,适量投饲;③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饲较好,这样可以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④定位:固定位置投饲,养成养殖对象在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食台应设置在投饲方便、向阳的塘边为好。
(5)做好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产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地说,用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中都有交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物预防包括菌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应该认识到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预防。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关于鱼类和甲鱼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的,效果是肯定的,渔农应掌握信息,购买或自制,应用于生产。
(7)生态学预防方法。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渔工在发现鱼有病或不正常时,往往喜欢将鱼搬移到另一个塘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发病或亡等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就是利用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近年左文功等采用回避发病高峰、控制放养规格的生态学方法养两茬草鱼种,提高草鱼成活率。以及廖翔华等研究饼形碘泡虫,发现这种病原体只感染幼鱼,在成鱼中不会出现,提出将成鱼塘和育苗塘轮流使用,即用成鱼塘育苗,结果在成鱼塘培育的草鱼苗几年内均未出现孢子虫。这些都属于生态学防病的范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应该提倡。
(8)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邀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进入5月,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全国普遍进入生产旺季。5月鱼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病、性神经坏病、鲤浮肿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5月虾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广大养殖户应重点做好水质和饲养管理(必要时配合使用优久水产动保用品),并密切关注天气条件,一旦发生重大疫病要及时报告和处置。
01 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监测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优激灵】以动物蛋白为原料,经一系列蛋白酶长时间水解与特殊酶处理,再经高温灭菌等过程制造出来的具有络合毒素、抗应激和稳定藻相等功效的小肽产品。
02 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作过程中,谨慎作,避免鱼体受伤;在日常投喂中加入能增强体质的饲料添加剂,做到“内服保健”。
【斯大灵】以功能性小肽为原料,添加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具有保肝护胆的胆汁酸等添加剂产品,经均质化调配后的新一代小肽营养液。
03 关注天气条件&及时报告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变化,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采取必要措施增强抗应激和抗病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温、水质出现剧烈变化。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或大量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上海优久致力于提高和推动水生动物的营养与健康,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已经在江浙等多个水产养殖主产区获得高度评价。未来,上海优久将坚定走贴近终端、理解终端、服务终端的道路,为水产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只留下一条线……
怎样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水产动物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干塘清塘:这种方法简单,效果也比较好。就是把塘水车干或放干,挑去一层淤泥(淡水池塘可作农业肥料,对海水淤泥应运送到稍远处,防止回流原池),然后让塘底冰冻并曝晒,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革,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
生石灰清塘:车干或放于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可按每亩水深l米用125-150千克的量来计算。一般7天后可放养。生石灰能杀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太理想,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漂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每亩水深l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一般3-5天可放养,漂清塘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同。
生石灰、漂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0千克、漂6.5千克。7天后可放养。
使用生石灰清塘还应掌握生石灰性干燥易吸湿的特性。存放时间较长、已风化成粉状或已发好的熟石灰,清塘效果极,不可用。应选用质量好的块灰。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如水质肮发臭、肥而不爽,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永体环境。
(3)注意作。当作不细心,水产动物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作必须过细,不能马虎,以免养殖对象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也适合其他品种的养殖。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腐烂变质的不能投喂;②定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水的肥瘦、个体大小和吃食情况,适量投饲;③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饲较好,这样可以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④定位:固定位置投饲,养成养殖对象在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食台应设置在投饲方便、向阳的塘边为好。
(5)做好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产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地说,用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中都有交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物预防包括菌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应该认识到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预防。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关于鱼类和甲鱼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的,效果是肯定的,渔农应掌握信息,购买或自制,应用于生产。
(7)生态学预防方法。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渔工在发现鱼有病或不正常时,往往喜欢将鱼搬移到另一个塘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发病或亡等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就是利用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近年左文功等采用回避发病高峰、控制放养规格的生态学方法养两茬草鱼种,提高草鱼成活率。以及廖翔华等研究饼形碘泡虫,发现这种病原体只感染幼鱼,在成鱼中不会出现,提出将成鱼塘和育苗塘轮流使用,即用成鱼塘育苗,结果在成鱼塘培育的草鱼苗几年内均未出现孢子虫。这些都属于生态学防病的范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应该提倡。
(8)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邀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水产养殖鱼病如何预防
水产动物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干塘清塘:这种方法简单,效果也比较好。就是把塘水车干或放干,挑去一层淤泥(淡水池塘可作农业肥料,对海水淤泥应运送到稍远处,防止回流原池),然后让塘底冰冻并曝晒,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革,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
生石灰清塘:车干或放于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可按每亩水深l米用125-150千克的量来计算。一般7天后可放养。生石灰能杀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太理想,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漂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每亩水深l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一般3-5天可放养,漂清塘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同。
生石灰、漂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0千克、漂6.5千克。7天后可放养。
使用生石灰清塘还应掌握生石灰性干燥易吸湿的特性。存放时间较长、已风化成粉状或已发好的熟石灰,清塘效果极,不可用。应选用质量好的块灰。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如水质肮发臭、肥而不爽,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永体环境。
(3)注意作。当作不细心,水产动物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作必须过细,不能马虎,以免养殖对象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也适合其他品种的养殖。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腐烂变质的不能投喂;②定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水的肥瘦、个体大小和吃食情况,适量投饲;③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饲较好,这样可以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④定位:固定位置投饲,养成养殖对象在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食台应设置在投饲方便、向阳的塘边为好。
(5)做好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产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地说,用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中都有交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物预防包括菌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应该认识到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预防。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关于鱼类和甲鱼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的,效果是肯定的,渔农应掌握信息,购买或自制,应用于生产。
(7)生态学预防方法。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渔工在发现鱼有病或不正常时,往往喜欢将鱼搬移到另一个塘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发病或亡等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就是利用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近年左文功等采用回避发病高峰、控制放养规格的生态学方法养两茬草鱼种,提高草鱼成活率。以及廖翔华等研究饼形碘泡虫,发现这种病原体只感染幼鱼,在成鱼中不会出现,提出将成鱼塘和育苗塘轮流使用,即用成鱼塘育苗,结果在成鱼塘培育的草鱼苗几年内均未出现孢子虫。这些都属于生态学防病的范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应该提倡。
(8)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邀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进入5月,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全国普遍进入生产旺季。5月鱼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病、性神经坏病、鲤浮肿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5月虾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广大养殖户应重点做好水质和饲养管理(必要时配合使用优久水产动保用品),并密切关注天气条件,一旦发生重大疫病要及时报告和处置。
01 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监测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优激灵】以动物蛋白为原料,经一系列蛋白酶长时间水解与特殊酶处理,再经高温灭菌等过程制造出来的具有络合毒素、抗应激和稳定藻相等功效的小肽产品。
02 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作过程中,谨慎作,避免鱼体受伤;在日常投喂中加入能增强体质的饲料添加剂,做到“内服保健”。
【斯大灵】以功能性小肽为原料,添加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具有保肝护胆的胆汁酸等添加剂产品,经均质化调配后的新一代小肽营养液。
03 关注天气条件&及时报告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变化,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采取必要措施增强抗应激和抗病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温、水质出现剧烈变化。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或大量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上海优久致力于提高和推动水生动物的营养与健康,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已经在江浙等多个水产养殖主产区获得高度评价。未来,上海优久将坚定走贴近终端、理解终端、服务终端的道路,为水产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只留下一条线……
怎样预防鱼类病害?
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清理池塘池塘是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池塘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所饲养水产动物的健康和养殖效果,所以一定要做好清除敌害,消灭病原生物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
①干池清塘。在捕鱼后,把塘水排于或抽干,挖去一层淤泥,然后曝晒和冰冻(天数多些较好),以达到清除病原生物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埂斜坡上的杂草,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效果也好。
②物清塘。利用物杀灭池中危害饲养鱼的各种凶猛鱼、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为饲养鱼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清塘物的种类较多,生产中常用的并对水体环境、水产品安全不会构成危害和效果较好的有生石灰和漂。
生石灰清塘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干池清塘是先将池水排至6-10厘米深,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将生石灰加水搅拌成石灰浆,向池中均匀泼洒。第二天再用长柄泥耙在塘底推耙l遍,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带水清塘中生石灰的用量为200-毫克/升(虾类为350-400毫克/升),将其均匀撒入池中。生石灰能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亦能改善池塘水环境。但在水较深的情况下,除害效果不大理想。用生石灰清塘7-10天后可放鱼。生石灰不能与漂、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含氯量30%(以下相同),用量20毫克/升,加水后混合均匀,全池泼洒(作人员应戴口罩,在处泼洒,以防中毒)。漂易吸湿分解,应密封保存,以免失效。使用前须测定有效氯,推算实际用量。漂用于清塘能改善池塘水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用漂清塘4-5天后可放鱼。漂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对物的耐受程度不同。放养前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加强饲养管理。淡水养殖中疾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和水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水质过瘦草鱼苗易患白头白嘴病;水肥而不爽易患细菌性烂鳃、肠炎病,作不细心,鱼体受伤,易受细菌、霉菌和寄生虫侵袭。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四定法投喂,注意水质变化,改善水体环境,细心作,防止水生动物机体受伤是防病工作不可忽视的措施。
(3)做好物预防和免疫。在疾病流行季节放养苗种,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生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物预防包括苗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饵、食场和工具消毒等。免疫就是通过接种,使鱼体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或不发病。关于鱼类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对性和细菌性鱼病,可用免疫方法进行预防。
(4)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5)做好疫病处理工作。饲养的水生动物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不应将其出售或转移,其水体也不能随便排放,以免疫病进一步传播。应原池进行物治疗或做好消毒处理,病、的永生动物不要随便抛弃,而应集中起来掩埋,使用过的工具应用物做好消毒处理,或在太阳光下曝晒,防止病原生物传播。
1、清池消毒: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等物进行池塘消毒。
2、鱼种消毒:放养的鱼种要选择健壮、活泼无明显外伤并不带病原体。鱼种下池前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食盐溶液或溶液浸泡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宜。
3、饲料投喂:采用新鲜无霉变适口性好的饲料,按时按量投喂。
4、保持水质清新,注意水深、水色的变化,发现水质变化要及时换水,及时捞除水体中杂质。
怎样预防鱼类病害(怎样防止鱼病)
水产动物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干塘清塘:这种方法简单,效果也比较好。就是把塘水车干或放干,挑去一层淤泥(淡水池塘可作农业肥料,对海水淤泥应运送到稍远处,防止回流原池),然后让塘底冰冻并曝晒,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革,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
生石灰清塘:车干或放于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可按每亩水深l米用125-150千克的量来计算。一般7天后可放养。生石灰能杀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太理想,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漂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每亩水深l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一般3-5天可放养,漂清塘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同。
生石灰、漂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0千克、漂6.5千克。7天后可放养。
使用生石灰清塘还应掌握生石灰性干燥易吸湿的特性。存放时间较长、已风化成粉状或已发好的熟石灰,清塘效果极,不可用。应选用质量好的块灰。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如水质肮发臭、肥而不爽,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永体环境。
(3)注意作。当作不细心,水产动物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作必须过细,不能马虎,以免养殖对象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也适合其他品种的养殖。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腐烂变质的不能投喂;②定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水的肥瘦、个体大小和吃食情况,适量投饲;③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饲较好,这样可以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④定位:固定位置投饲,养成养殖对象在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食台应设置在投饲方便、向阳的塘边为好。
(5)做好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产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地说,用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中都有交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物预防包括菌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应该认识到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预防。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关于鱼类和甲鱼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的,效果是肯定的,渔农应掌握信息,购买或自制,应用于生产。
(7)生态学预防方法。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渔工在发现鱼有病或不正常时,往往喜欢将鱼搬移到另一个塘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发病或亡等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就是利用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近年左文功等采用回避发病高峰、控制放养规格的生态学方法养两茬草鱼种,提高草鱼成活率。以及廖翔华等研究饼形碘泡虫,发现这种病原体只感染幼鱼,在成鱼中不会出现,提出将成鱼塘和育苗塘轮流使用,即用成鱼塘育苗,结果在成鱼塘培育的草鱼苗几年内均未出现孢子虫。这些都属于生态学防病的范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应该提倡。
(8)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邀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进入5月,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水温将逐步升高,全国普遍进入生产旺季。5月鱼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病、性神经坏病、鲤浮肿病、柱状黄杆菌病、细菌性肠炎病、隐核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5月虾类养殖应该重点关注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对虾玻璃苗弧菌病、虾肝肠胞虫病等。
广大养殖户应重点做好水质和饲养管理(必要时配合使用优久水产动保用品),并密切关注天气条件,一旦发生重大疫病要及时报告和处置。
01 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改良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适时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监测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优激灵】以动物蛋白为原料,经一系列蛋白酶长时间水解与特殊酶处理,再经高温灭菌等过程制造出来的具有络合毒素、抗应激和稳定藻相等功效的小肽产品。
02 加强饲养管理结合养殖场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事先进行预防,做好水体的消毒工作。杜绝不合理的物使用现象,养殖生产作过程中,谨慎作,避免鱼体受伤;在日常投喂中加入能增强体质的饲料添加剂,做到“内服保健”。
【斯大灵】以功能性小肽为原料,添加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具有保肝护胆的胆汁酸等添加剂产品,经均质化调配后的新一代小肽营养液。
03 关注天气条件&及时报告各地要密切关注暴雨等突发性天气变化,及时加固养殖设施。暴雨期间谨防池塘、网箱等水体缺氧。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采取必要措施增强抗应激和抗病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温、水质出现剧烈变化。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或大量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致病源后选择对症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上海优久致力于提高和推动水生动物的营养与健康,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已经在江浙等多个水产养殖主产区获得高度评价。未来,上海优久将坚定走贴近终端、理解终端、服务终端的道路,为水产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只留下一条线……
怎样预防鱼类病害?
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清理池塘池塘是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池塘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所饲养水产动物的健康和养殖效果,所以一定要做好清除敌害,消灭病原生物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
①干池清塘。在捕鱼后,把塘水排于或抽干,挖去一层淤泥,然后曝晒和冰冻(天数多些较好),以达到清除病原生物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埂斜坡上的杂草,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效果也好。
②物清塘。利用物杀灭池中危害饲养鱼的各种凶猛鱼、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为饲养鱼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清塘物的种类较多,生产中常用的并对水体环境、水产品安全不会构成危害和效果较好的有生石灰和漂。
生石灰清塘分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干池清塘是先将池水排至6-10厘米深,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将生石灰加水搅拌成石灰浆,向池中均匀泼洒。第二天再用长柄泥耙在塘底推耙l遍,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带水清塘中生石灰的用量为200-毫克/升(虾类为350-400毫克/升),将其均匀撒入池中。生石灰能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亦能改善池塘水环境。但在水较深的情况下,除害效果不大理想。用生石灰清塘7-10天后可放鱼。生石灰不能与漂、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含氯量30%(以下相同),用量20毫克/升,加水后混合均匀,全池泼洒(作人员应戴口罩,在处泼洒,以防中毒)。漂易吸湿分解,应密封保存,以免失效。使用前须测定有效氯,推算实际用量。漂用于清塘能改善池塘水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用漂清塘4-5天后可放鱼。漂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
无论用何种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对物的耐受程度不同。放养前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加强饲养管理。淡水养殖中疾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和水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水质过瘦草鱼苗易患白头白嘴病;水肥而不爽易患细菌性烂鳃、肠炎病,作不细心,鱼体受伤,易受细菌、霉菌和寄生虫侵袭。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四定法投喂,注意水质变化,改善水体环境,细心作,防止水生动物机体受伤是防病工作不可忽视的措施。
(3)做好物预防和免疫。在疾病流行季节放养苗种,进行物预防也是防止水生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物预防包括苗种浴、全池泼洒物、投喂饵、食场和工具消毒等。免疫就是通过接种,使鱼体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或不发病。关于鱼类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对性和细菌性鱼病,可用免疫方法进行预防。
(4)做好检疫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5)做好疫病处理工作。饲养的水生动物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不应将其出售或转移,其水体也不能随便排放,以免疫病进一步传播。应原池进行物治疗或做好消毒处理,病、的永生动物不要随便抛弃,而应集中起来掩埋,使用过的工具应用物做好消毒处理,或在太阳光下曝晒,防止病原生物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