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鲜供应链的模式是什么?
传统供应链:两头分散、效率低。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中间渠道多、效率低。生鲜生产的销售一头是分散的农户,一头是有组织的市场,二者在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方面的衔接难度较大。以蔬菜为例,一头是分散的生产大棚蔬菜的农户,另一头是城市超级市场蔬菜区,只有实现两头衔接才能完成蔬菜的销售。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小商贩或者农户自己将蔬菜运至产地批发市场,批发商再将蔬菜从产地批发市场运至销地批发市场,再通过城市配送中心配送至各个农贸市场。
怎么供货给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配送方式
怎么供货给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配送方式
作者 | 招商证券 来源 | 乐晴智库精选
导言:过去5年以来,生鲜电商的大潮依然涌动不止,无数的资本、人力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个领域;而现实,却是鲜见成功者。——为什么?这篇文章全面梳理了生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呈现了生鲜电商存在的瓶颈和潜在机会。
1生鲜的痛点在哪里?
生鲜供应链信息不对称
1、产品流通半径小、滞销是常态;
2、流通环节多,流通链条长,产品损耗大;
3、生产端产品质量缺乏标准、产品安全难以有效控制;
4、渠道端加价率高。生产端和采购端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价格大幅上涨:一级批发市场到二级批发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为30%-40%;二级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上涨200%。
5、农产品及生鲜产品渠道销售分布情况:菜场78%的占比,依旧是主导地位;
6、农贸市场个体商贩对产品的信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
7、农贸市场个体商贩没有议价能力、劳动强度大(基本每天20小时工作);
8、普通消费者希望获得新鲜、安全的食材,苦于成本、物流等难点,难以获得;
传统供应链VS现代供应链体系
超市代表现代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国内生鲜供应链体系存在两种模式,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和现代化超市的供应链体系;而开放平台式的生鲜供应链体系正在形成,以永辉彩食鲜、美菜、宋小菜、善之农为代表的第三方供应链体系,控货不控店整合上游种植养殖基地,收集小B端订单,实现规模集采集运等。
而对比来看,封闭式的现代化体系超市效率更高,开放式的生鲜供应链体系次之,但整体高于传统的生鲜采购模式。
传统供应链:两头分散、效率低
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中间渠道多、效率低。
生鲜生产的销售一头是分散的农户,一头是有组织的市场,二者在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方面的衔接难度较大。
以蔬菜为例,一头是分散的生产大棚蔬菜的农户,另一头是城市超级市场蔬菜区,只有实现两头衔接才能完成蔬菜的销售。
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小商贩或者农户自己将蔬菜运至产地批发市场,批发商再将蔬菜从产地批发市场运至销地批发市场,再通过城市配送中心配送至各个农贸市场。
超市供应链:自采自销,成本优、效率高
超市代表现代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以超市为中心的现代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模式来说,生鲜农产品比较优质和安全,产品价格相对较高。
国内目前能达到以超市为
传统供应链:两头分散、效率低
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中间渠道多、效率低。
生鲜生产的销售一头是分散的农户,一头是有组织的市场,二者在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方面的衔接难度较大。
以蔬菜为例,一头是分散的生产大棚蔬菜的农户,另一头是城市超级市场蔬菜区,只有实现两头衔接才能完成蔬菜的销售。
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小商贩或者农户自己将蔬菜运至产地批发市场,批发商再将蔬菜从产地批发市场运至销地批发市场,再通过城市配送中心配送至各个农贸市场。
生鲜非标准化程度高、低客单、低毛利、易损耗、高时效性要求的特点,决定其触网难度大。导致目前生鲜配送企业在生鲜供应链依旧存在着许多痛点。
(1)客户下单及结算流程繁琐且极易出错
客户通过微信群、电话下单,接单员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接、整理、汇总需求,且极容易报错价、记错规格、写错斤两,导致企业损失。
(2)运维接单及跟单
销售或者接单员要把散落在各个微信号或者电话接听的订货要求,一一记录,并用EXCEL表格整理,然后录入到传统的进销存系统,再汇总每样食材的订购数量,并发送给采购员。
(3)采购
采购需等待接单文员,把所有订单的订货需求汇总,并通过微信对接,然后把采购需求表格打印出来,大致评估库存量,然后前往农批市场采货,或者向供应商发单,让供应商送货到仓库。
采购完成后,再分别后仓库核货,和财务核单。
(4)仓储
由于生鲜配送主要工作都在夜间进行,凌晨时分仓库陆续,分拣员立即开始分拣,难以做到对入库的食材都称重入库,并记录库存。
所以,生鲜配送企业,绝大部分都没有真实的库存数据,主要依靠出库的数量来判断经营情况。
因为没有入库数据,所以对库存、盘点、损耗难以管控。
(5)分拣
生鲜配送,需要根据客户的订货斤两,进行称重拣货,并需要对烂叶摘除、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材挑出。
为了完成分拣,需要接单员预先通过EXCEL表,为每个客户制作分拣单,列明该客户所订购的食材、规格、斤两等信息,然后将分拣打印,分发给分拣员工。
分拣员接收到分拣单之后,按表格上的要求,找到食材,摘拣后称重,把实际称重斤两填写至表格,然后将食材放置于周转筐内,等待司机来装货配送。
,分拣员要将完成后的分拣单交还,由接单员把实际称重斤两录入至传统的进销存系统,以实现后续的打印发货单、客户账单核对等。
与以上传统运营模式相比,线上平台则显得更加灵活高效。尤其在这大浪淘沙之下的背景下,生鲜企业选择一款适用且好用的小帮菜生鲜配送系统已然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
蔬菜瓜果如何找到更好的销售方法?有什么销路?
如果要走钱的话,那就自己去卖,如果要走量的话,那就卖给那些拉大货车的人。
可以转换销售思路,不仅可以线下售卖,也可以和网上的平台合作,进行网上售卖,也可以专门卖给果蔬经纪人;此之外还可以跟当地的批发市场或者是超市推销。
可以在网上进行销售,可以和当地的一些销售商进行合作,这样也可以有不错的销售。
我们有种植基地,如何才能对接生鲜电商及商超渠道,或者社区团购,让消费者少花钱?
这是很多基地和产地老板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主动找销路这个是要肯定的,我正好在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一个蓝莓基地和老板合作网上推广销售,谈谈我的看法吧。
、评估自己的产品和利润
不是所有农产品都适合做生鲜电商的,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季节性太短的农产品比如黄桃,除非是有很成熟的电商运营作为铺垫,否则刚开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黄桃的下果期就只有一个星期。另外像一些叶菜类,因为保鲜期的问题也少适合做电商。
我们现在作的蓝莓,在淘宝上卖基本是亏本的。果价现在13元一斤,包装、冰袋、人工加起来算5元,顺丰快运首重就是25元。但是没有办法,我们要熟悉电商的运营规则,重要的是测试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第二、给电商平台和超市供货要注意的事
现在像阿里、京东、苏宁几乎都有自己的采购基地或是自己的种植基地,新的产品想要打入需要一定的公关能力和费用。我们是人际关系,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特别要注意的是他们的账期和损耗率二个问题。农产品讲的是快销快结,一般人是承受不了账期的。特别是老,拿到才是重要的。还有就是损耗率,这个在合作之前就要谈清楚。
并不是你给电商平台和超市供货了,他们的价格就会便宜。消费者还是一样要多花钱。
第三、真正做到基地直采、真供、真销
自己有基地、自己有产品,只要是有点想法都想自己做。在评估了产品和利润之后,我们不妨从小开始试起。
刚开始选择淘宝和是个不错的选择,淘宝主要是学习运营规则。而,你可以利用其对三农的扶持,进行产地直播和多拍小视频。建立粉丝粘性之后,我们再进行变现。
但是现在高昂的快递费占据了一半的成本,消费者很难满意!
要有电产思维,但不能盲目,合理的评估和理性的市场分析是需要的。
感谢大家,希望和我一起讨论。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生鲜供应链,则是将新鲜易腐烂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供应商,批发商运送到餐桌的整个过程,那么相交于其他产业的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区别在哪里呢?
1、高风险性
农产品属于季节性产品,受天气、自然灾害影响大,在生产需求上就需要生产者与销售者保持紧密联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需求,又因为其不易保存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经济损失。
2、高物流要求
还是因为生鲜产品不易保存的特点,农产品运输对于供应链企业的冷链运输能力、仓储能力、分销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从风险性和对物流水平的要求来看,生鲜供应链企业需要与生产者和销售端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稳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体系,实现生鲜产品信息数字化流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供应链路各个环节。
电商冷链供应链怎么做?
生鲜电商行业主要品牌:每日优鲜(MF)、叮咚买菜(DDL)、华英农业(002321)、金字火腿(002515)、光明地产(600708)、苏宁以后(002024)
本文核心数据:叮咚买菜履约费率、业内代表企业营收、净利润数据
生鲜前置仓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
生鲜前置仓模式主要是“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每个前置仓,都是一个中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总部大仓只需对前置仓供货。消费者下单后,商品从附近的前置仓里发货,可以实现0.5-1小时内送达。线上下单、线下即时配送的生鲜前置仓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生鲜货损,并改善了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快速即时的生鲜购买需求。
生鲜前置仓模式与其他生鲜电商模式的不同,就是其在居民小区1.5km左右设立一个面积约100㎡左右的前置仓。前置仓转运、租金(仓)、打包(仓管)、配送(骑手)等运营和环节组成了高履约费用支出,造成生鲜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平台资金链持续紧张。以叮咚买菜为例,2018年-2021年三年间,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率分别为49.92%、35.68%、36.14%。叮咚买菜在上市后的履约费用稍有上升,但整体还算平稳。但这也侧面证实,生鲜前置仓的业务增长并不能带来履约费用的降低。
业内代表企业面临持续亏损
生鲜行业货值普遍偏低,毛利率也较低,而前置仓履约成本又过高,终导致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仍持续亏损。从财报数据上来看,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每年的营收都是不断增长的,但净亏损也是不断增长的。平台业务的不断增长,并没有产生规模化效应,没有停止亏损情况,反而越大越亏。
生鲜前置仓还有机会吗?
——靠近目标客户 回归正常盈利模式
生鲜是非标准化的,同时本地化、个性化特征明显,很难形成全国性网络效应。所以,生鲜市场的流量获取相对较慢,无法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流量,是每个生鲜电商玩家都要深思的问题。而目前纯粹依靠资本的力量砸市场,靠补贴吸引消费者,都带不来牢靠的用户粘性。不管是每日优鲜布局智慧菜场和零售云业务,还是叮咚买菜撤离珠海、滁州、唐山三城,其实都是想更加靠近目标客户(一、二线城市的都市白领消费人群),减少无序扩张造成的长期亏损,以回归到盈利的正常商业模式中。
——代表企业转舵提利
业内玩家诸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通过其他方式提升利润以减轻企业亏损压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