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农业发展变化_河南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打造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

位于舞钢市武功乡后营村的圣欣农生态农业园内,占地100余亩的近50座蔬菜大棚,黄瓜、西红柿、辣椒、长势喜人。

近期河南农业发展变化_河南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近期河南农业发展变化_河南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近期河南农业发展变化_河南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近期河南农业发展变化_河南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舞钢市以全国乡村振兴县创建为契机,坚持“走特色化路,打异化牌”,躬耕“精、特、优”三篇文章,加大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构建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乡村特色产业体系,以绿色种植带动绿色养殖,不断延伸延展农业产业绿色链条。

该市以绿色标准农业发展,聚焦建设目标,聚力高位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高标准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6.9万亩;

做实原料基地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智慧农业“四结合”,提升基础设施、综合生产能力、绿色管理和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该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龙头农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创建以来申报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产品15个,与天成鸽业、鸿发禽业、东超养殖等6家绿色食品企业签订购销协议,订单总量达到基地总面积的82.2%,目前已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肉鸽营养实验室”。

肉鸽养殖年出栏乳鸽达930万只、鸽蛋710万枚以上,“舞钢鹁鸽”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亿谷原面粉、松林食品挂面、天成鸽业珍品鸽蛋等6个产品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录。

基地内小麦、玉米的产量、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舞钢市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作为一场持久战和“一把手”工程进行高位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在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走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同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农业发展实现从“传统增产”到“提质增效”的逐步转型。

河南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

河南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向有积极发展水果产业、坚持推广中材种植业和扩大特种养殖业规模。

1、积极发展水果产业

上油岗乡尤庙村南园村民组与桃林铺镇交界,位于白露河老河道上,土壤地力丰富,土地平坦开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退伍彭杰返乡创业,其创立的信阳金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型农业科技公司。

在流转整合的200多亩土地上,绿色青藤下结满了沉甸甸、圆溜溜的麒麟西瓜。待西瓜季节过去,一节节甘蔗破土而出将提供新一轮经济收入,目前,全乡的葡萄、水蜜桃、西瓜等水果产业陆续上市,乡委积极谋划强调品牌营销,做好产销对接,确保产得出、卖得好。

2、坚持推广中材种植业

在四个台村弘乡业中材种植基地,该公司将金银花、凤仙花等中草植物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开发种植,今年作为投资种植的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四个台村从前经济基础薄弱,在乡委推动下,近年来,村“两委”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在考察市场后,敲定将中草种植业作为村特色产业发展。

据了解,凤仙花全身都是宝,花可观赏,茎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种子称“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凤仙花市场行情好,销路广,收入高。

3、扩大特种养殖业规模

光州黑斑蛙养殖基地位于上油岗乡橡栗村,现有黑斑蛙养殖场占地面积52余亩,年产1500-2000余公斤每亩。乡委组织养殖能手及专家在各村进行巡回授课,并在橡栗村和万岗头村建设上油岗乡黑斑蛙养殖基地,扩大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化经营。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

河南省入选农业品牌目录16个特色农产品分别是:灵宝苹果,兰考蜜瓜,西峡猕猴桃,温县铁棍山,汝阳红薯,杞县大蒜,柘城辣椒,新乡小麦,永城富硒小麦粉,正阳花生,平舆白芝麻,泌阳夏南牛,郏县红牛,郑州黄河鲤鱼,信阳毛尖,济源冬凌草。

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如何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失去人口红利的优势,面临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性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有必要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化耕作。

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农业是我国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能够有效的解放人力,解决我国农业方面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智慧农业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慧农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有中牧股份(600195)、隆平高科(000998)、海大(002311)、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大北农(002385)、大华农(300186)、吉峰农机(300022)、华英农业(002321)、雏鹰农牧(002477)、新都化工(002539)、赛为智能(300044)、新希望(000876)、红太阳(000525)、四川美丰(000731)、辉丰股份(002496)等。

本文核心观点:在我国逐渐失去劳动力红利的背景下,我国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智慧农业也成功凭借现代物联网等技术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压力。

1、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逐年增加

2014-2019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12.40万亿,较2018年同比增长9.15%。

粮食是我国基本的生存资料,而肉类和鱼类的供给是我国补充营养的主要食物,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俗语足以说明农业在我国的重要性。但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减少,未来我国面临着农业领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稳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我国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农村人口流失

从我国人口出生率来看,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据在公布2018年数据时显示,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952年以来的新低。但随着时间推移,2018-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较2019年下降1.98个百分点。

同时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18.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2.6%,我国人口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综合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我国正在失去人口红利优势,未来或面来在农业方面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我国农村而言,生育率本身较低外加青壮年和部分以务农为生的中年人不得不选择机会更多,制度更为完善的城市打工,造成了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人口变少使得务农人员减少,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智慧农业利用现代技术解放人力

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智慧农业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是我国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且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建立溯源系统,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农业食品安全。

在我国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植保无人机、农业无人车、自动采摘机器人、自动分拣机器人等现代设备对农作物进行播种、采摘使得老人和小孩在经过培训后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农作物生产,大大解放了人力。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河南发展河谷农业还是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根据查询新华网显示,河南省由于地处黄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因此灌溉农业发展十分繁荣。河南省的灌溉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极大,河南省的灌溉面积超过了2000万亩,以河流水源为主。

河南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文章)

总体经济实力--我省的总体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初步预计,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是2002年的2.5倍。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是2002年的2.4倍,由全国第2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6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00亿元以上,是2002年的9.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支出1868.4亿元,均是2002年的近3倍。 三个产业方面--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发展。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39亿斤,增长2.8%,创历史新高。工业增加值7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0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1倍和2.2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8.7%提高到84.3%。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全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4598亿元,进出口总值128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4.4倍、2倍和4倍。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分别是2002年的1.8倍、1.7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00元,是2002年的2.3倍,由全国第3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3位。 事业全面进步。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9.5万人,是2002年的2.3倍。保障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河南农业布局特点

河南农业布局特点:地理布局西高东低、高悬殊,致使气候布局多样,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非常适合作物生长,河南作物种类布局合理,产量高。

河南地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悬殊。气候条件良好,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耕地面积为683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小麦产量居位,棉花居全国第三位。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温暖带,南部跨亚热带,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而且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气候灾害频繁。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为683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8.2%,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2%,粮食增产能力强,粮食生产技术水平高,粮食质量稳定,粮食安全充分得到保障。

河南的主要农作物

1、小麦:小麦是我国的重要口粮之一,只有1/6作为饲料使用,剩余的基本上都被作为粮食,其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稳定与粮食安全。

2、玉米:河南省春季、夏季都能种植玉米,春季适宜种植时间为4-5月份,夏季适宜种植时间为6月份中旬。

3、材:河南省是我国的材种植大省,产出材的竞争价值较高,适合在河南种植的材有四大怀,即菊花、牛膝、山、地黄。河南省还种植白术、金银花、白芍、板蓝根、葛根、灵芝、茯苓、丹参、山楂、酸枣仁、半夏、射干、猫爪草、黄芩、防风、桔梗、黄精、禹白芷、柴胡、天南星、苍术、天麻、辛夷、参、杜仲、连翘、连翘、远志、山茱萸、红花、天花粉等材。

4、棉花:棉花的产量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而河南省的气候可以满足棉花的生长要求。

5、蔬菜:主要包括葱、蒜、黄瓜、丝瓜、冬瓜、西红柿、木耳菜、茄子、小白菜、小青菜、空心菜、南瓜、苋菜、豇豆、生菜、、菊花菜、辣椒、扁豆、豆芽、韭菜、苦瓜、红薯藤等蔬菜。

6、油料:主要包括蓖麻、芝麻、向日葵、棉籽、苏子、油用亚麻和、花生、大豆等作物,这类作物的主要用途为榨取油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河南农业布局特点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建设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畜牧业,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肉、面、油脂、乳、果蔬制品等产业集群,推动“大粮仓”迈向“大餐桌”。推动农业全链条科技化改造,强化装备支撑,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乡村电、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

河南地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悬殊。气候条件良好,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耕地面积为683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小麦产量居位,棉花居全国第三位。

在庭院如何种植月季树种 在庭院如何种植月季树种视频
上一篇
多玩魔盒物品查找 多玩魔盒怎么标记地图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