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求解“被劫持媒介”(hijack media)是什么意思 希望可以用例子说明
劫持媒体(Hijacked Media):消费者建立或传递对企业提出指控,并呼吁其他消费者共同的讯息 .
被绑架的电商叫什么_被绑架的人会有什么效应
被绑架的电商叫什么_被绑架的人会有什么效应
Earned Media(赚得媒体),品牌通过运营自己的媒体,同时通过Paid Media产生的二次转发,粉丝帮我转、品牌电商的用户的转发评论等。
owned media自媒体,如现在流行的微信公众号
付费媒体(Paid Media):通过付费的方式请第三方或者中间方对你进行宣传推广。
双11电商大战前夜,天猫和他的对手们
从光棍节到电商节,双十一角色的演变已经到了第八个年头。双十一前是浓浓的硝烟味,双十一后是阵阵的吐槽声。先是提前20余天的红包预热,然后将成交额数字推向新的,再以一场华丽的晚会欢喜收场。类似的戏码逐年上演,今年天猫和他的对手们依旧不会缺场。电商背景下的双十一:牢笼还是机会?
早的双十一还只是天猫的自导自演,京东加入战场后上演起了“猫狗大战”,到了去年的时候,双十一战场里的电商平台已多达几十家,大批的供应商也纷纷卷起袖角围观。经历了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离、七年之痒的双十一,在第八个年头到来的时候,到底是机会还是牢笼?
从上面的图中不难发现,作为双十一的赢家,从2009年到2015年天猫的销售额增长了1800倍,而今年似乎注定要越过1000亿的门槛。然而,看似不断飙增的数字了天猫、商家和消费者的同时,也变相绑架了游戏中的所有玩家。为了保证销售数字上的增长,平台方被迫推出各种优惠和激励,比如天猫的双十一红包和花呗消费额度的提升。商家需要通过运营手段提前压货,并抑制十月下旬之后的销售额,此外还要配合平台方做出一些“让利”。而作为消费者,“春运式”的物流和居高不下的退货率和电商平台所承诺的购物体验俨然是背道而驰的。这难道不是一个“牢笼”?
事实上,从去年京东的表现来看,电商平台被双十一绑架的意味已经不言而喻。为了冲击销售额,京东展开了长达11天的促销,终公布了600亿的销售额,却对双十一当天的销售成绩避而不谈。电商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尽管各种各样的电商模式仍层出不穷,但巨头之间有关销售数字的较量仍被作为评判成败的标准。也正因如此,在销售额数字上的“报喜不报忧”就成了电商平台画地为牢的标志。更有趣的是,和数据造也开始成为电商节的“孪生姐妹”,其中的猫腻大概只有电商平台清楚。
不过,对于一些新兴的电商平台来说,双十一不可谓不是一个机会。双十一成为电商节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文化,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也注定是所有的电商平台。相比于自吹自擂的“造节运动”,搭上双十一这艘大船的营销成本和销售额都要更加乐观。当然,利好的前提是电商平台的规模和体量要远逊于阿里。
一场场媒体沟通会,诚意还是套路?
在双十一这颗蜜糖的吸引下,今年的双十一开始涌入以考拉海购为代表的跨境电商玩家。虽然距离双十一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在、理念等方面小施拳脚,而在一场场媒体沟通会背后,电商平台们释放出的信息是诚意还是套路?我们来剖析几个案例。
天猫:培育全球市场,意在摆脱折扣怪圈?
天猫将今年双十一的启动仪式放在了,有意传递出将培育全球市场战略。不久后又在上海举办了时尚大秀,试图为自己贴上主流和时尚的标签。与之同时,VR购物等理念也借双十一进行了新一轮的布道。如此种种,天猫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似乎不再以低价作为营销点,也宣称将实现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的共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天猫上的双十一红包早已开抢,商家们也“下意识”的开始准备双十一的折扣价,消费者也已经在红包和折扣的双重下疯狂添加购物车。
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往年,天猫这次直接喊出了抛弃价格战的口号,而销售额仍旧是另一个不曾言说的KPI。有理由相信天猫正试图扭转双十一的趋势,只不过用户和商家还没有准备好为新口号“买单”。
京东:倡导理性购物,尝试回归电商本质?
京东要更加的旗帜鲜明,在天猫还在半遮半掩的时候,京东联合新股东沃尔玛主打理性购物,并将今年双十一的主题定为“好物低价”“服务”和“智能体验”,目的不言而喻。当然,京东不忘在双十一媒体沟通会上秀一把自己的物流能力,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等在双十一期间的启用也着实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但在京东的页面上,“双十一狂欢节”再次被有意延长,秒杀、优惠券、抢购等营销行为在10月下旬便开始上演。还是那句话,尝到了电商节的蜜糖后,所谓的理性多半是自说自话。
此外,在京东看来双十一只是客场作战,或许618才是京东自认为的主场。一面被技术、消费、体验等倒闭模式升级,一面又对电商节带来的品牌影响、GMV等欲罢不能,或许在明年的618期间更能看懂京东的态度。
:以洋货节为号,能否避免低价泥潭?
2015年是跨境电商的元年,并崛起了以考拉海购、小红书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新秀。当2016年电商平台临近的时候,这些跨境电商也跃跃欲试,但以高客单价著称的跨境电商能够避免低价泥潭吗?从考拉10月25日媒体沟通会上传递出的信息来看,考拉已经成为跨境电商进口销售额,并将投入4亿的资源用在用户的产品服务以及用户补贴方面。聚焦到上,“洋货节”一词颇具异化,并讲了一个和消费升级有关的新故事。事实上,从补贴和营销的力度上来看,考拉海购能有意避免和天猫、京东的直接竞争,彼此瞄准的也并非是同一人群。
当然,正式加入双十一战场的跨境电商平台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是否具备强大的供应链建设能力,能否在海外市场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谈判力,如何高效整合物流、仓储的能力等等。在今年的618期间,考拉海购首批下单商品经过清关、打单、拣货、复核、包装、称重、发货流程仅仅用了90分钟。今年的双十一无疑是对跨境电商的又一次大练兵。
造节背后的电商升级,病态还是常态?
电商平台的新和新理念无不指向了用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可能的激发网民的购物欲。毋庸置疑的是,在创造光棍节的2009年,彼时电商购物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到2%,用户刚突破1亿,而到了2015年末,这个数字分别达到了12.8%和4.13亿。从这个角度审视双十一,应该喻之为病态还是常态?
不看好双十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网民的吐槽,以至于国外媒体和投资者都作出了不同反应。比如说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包括《巴伦周刊》在内的财经媒体发文质疑网民的消费水平为何能够超过美国的中产阶级,在天猫和京东公布双十一战绩后,阿里和京东的股票却应声下跌。
或许我们应该对此表示乐观,电商的天花板在哪里,置身其中的电商平台们冷暖自知。且从媒体沟通会上各大电商平台的表现来看,消费升级开始成为平台竞相争夺的焦点。
先是阿里巴巴CEO张勇表态称:“双十一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不再把低价作为营销点,价格是否有吸引力,让消费者自己去判断。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方法,现在的共同方向是让消费升级。”与之对应的动作是,优衣库、ZARA、C&A、Forr21等全球90%以上的快时尚巨头入驻天猫。
京东或许也意识到了消费者对电商购物的冷静和理性,正如京东商城市场部高级副总裁徐雷所说:“超过1亿的中产阶级群体在消费中更加关注品牌、品质和服务,场景化购物、智能硬件、智慧物流、移动商店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体验。”
同样的还有新入场的考拉,在考拉海购副总裁朱静波看来,“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消费金额增长,不是买更贵的东西,而是消费者趋势的巨大变化。”一语成箴,消费升级促使了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考拉们所契合的正是在全球范围内精选商品,并将消费升级的需求落地。
可以看出,电商平台们似乎异口同声地表示要摆脱双十一价格战的单一维度,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成为电商共识。历年的双十一让低价促销成为电商的常态甚至是病态,如今“消费升级”成为新的方向标,或许会借助双十一成为电商行业的新常态吧。
结语
经历了前辈们对销售数字的画地为牢,不管是京东还是考拉,在今年双十一期间的表态都不再迷信所谓的数字底线,或许天猫本身也在努力淡化数字上的销售目标。
用户的好奇心总会消退,商家的积极性总会降低,电商行业也总会变得更加有序,理性且顺应消费趋势的电商节才是终的出路。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电商为何害怕苏宁?
那些轻视苏宁的人,将为自己的短视和傲慢付出代价。过去十年,苏宁电器是证券市场不灭的传说,十年间,苏宁电器股价攀至发行价的65倍多。但是随着电商的崛起,看空苏宁的声音开始陆续出现。电商,真的可以挑战苏宁吗?当各路电商卯足了劲以烧钱策略冲销售时,苏宁在南京新街口的一个8000平米的自有物业店面,开业天的销售额是8000万元,它的月销售额过亿,年销售额预计12个亿元。这个数据,是对那些唱衰传统商业的人的回答。所以,当有人把刘强东的京东当成苏宁的对手时,张近东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刘强东和张近东相比,并不在一个层面上。2004年,苏宁上市,刘强东也开始起步。在2012年苏宁再融资之前,苏宁从投资者那募资70亿,但从2004年到2011年净利润累计达172亿元,期间交税亦过百亿。但同期,刘强东从投资者那募集到了100亿,却一直在亏损,没有给股东赚到一毛钱。如今要找一家烧钱的电商,处处皆是。找一家赚钱的电商,难上加难。阿里系的淘宝天猫,是赚钱的电商。所以张近东真正的敌人,是马云。苏宁并不惧怕对手,传统零售行业一路走来,苏宁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和国美一役更是传统零售行业商战经典。苏宁眼里,淘宝不只是一个对手,而是行业环境破坏者。淘宝的成功,与低价、便利脱不了关系。大众观点认为,互联网电商低价来源于高效,而在苏宁看,这却是一个的幻觉。孙为民说,电商成本会越来越高,将来线上成本肯定会高于线下。电商靠物流,而物流靠人力。在可见的将来,人力成本增速必然大幅超越线下门店租金增速。而随着苏宁物业自有化的推进,一旦资产折旧完成,未来将有大量的利润释放空间。也有人指出,淘宝,天猫的成功来自于系统性偷税漏税。十几个点的税收异,是线下零售商和线上卖家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苏宁步入电商,并不是纯粹的做电商,而是提出了云商概念——“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剑指多平台整合。所以苏宁这个“外行”的加入,引起一片震动。在苏宁之前,电商血统非常纯净,基本都是天然纯血统的互联网企业。比赛烧钱以求赢家通吃的故事经久不衰。在这个预期下,国内诞生了诸多“雷锋”式电商,绝口不谈盈利,越做越大,越亏越多,但由于投入巨大,投资者已经无法放手,只能被“绑架”。如果苏宁云商模式被证明可行,那么传统电商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便会立马折价,一旦传统电商所拥有的互联网资源不再具有稀缺性,那么谁来支持他们烧钱直到真正盈利?唱衰者说,苏宁没有互联网精神,苏宁不懂电商。其实,究竟是苏宁不懂电商,还是大家不懂苏宁?苏宁的入局,改变了电商行业的估值方式和游戏规则。为何刘强东要挑起“苏东之战”?为何淘宝对于张近东的提案如此紧张?当你阅读完这组后,就会恍然大悟,因为,苏宁改变的不仅仅是电商业的竞争格局,更是改变了整个行业想象空间。21世纪网、上海、深圳三地齐出动,实地调研苏宁实体店一周,带着调研结果以及针对互联网、电商、苏宁的层层问题,在南京与孙为民深度对话四小时。,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