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的意思
意思
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日的意思和含义)
曰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日的意思和含义)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2) 同本义。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又如:子曰;国人皆曰可杀
(3)叫做。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4)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小雅·采薇》
2.基本信息
3.汉字起源
曰,指事字。初文从口,上加短横,以表示言从口出。
"曰"字在殷商早期甲骨文里,用以指事的短横位于"口"形上部。
从殷商后期甲骨文开始,这一短横有平行右移而与"口"形右框线高出段相接的,为先周甲骨文及西周金文所继承。
到春秋时期,短横左端折曲上翘。
经战国,传至小篆,《说文》云"象口气出也"。
战国后期至秦代,秦国文字或写作"图10",顶横封口,与"甘"字易混。
东汉,主要有两种写法:一是承两周旧式,顶横左侧不封口;二是顶横封口,与"日"字近似,仅以扁宽特点与"日"字相区别。
后世楷书承袭了第二种形式。本义是说。引申为叫做,虚化为语气助词。
文言文曰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曰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曰 yuē
动词义:
1、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曰,言也。——《广雅》
子曰何其。——《诗·魏风·园有桃》
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
子曰。——《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
曰师曰云者。——唐·韩愈《师说》
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2、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天启。
文曰初平山人。
有村曰谢庄。——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助词义:
1、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小雅·采薇》
2. 曰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曰 yuē动词义:1、指事字。
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抄。本义:说;说道。
曰,言也。——《广雅》子曰何其。
—袭—《诗·魏风·园有桃》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子曰。
——《论语·学而》。皇疏:“发语之端也。”
曰有大艰于西土。——《书·大诰》百曰师曰云者。
——唐·韩愈《师说》若业为吾所有……曰姑俟异日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2、叫做。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文曰天启。文曰初平山人。
有村曰谢庄。——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为什么“说”是白话文“曰”是文言文
“曰”字,曰字我们参照《论语注疏》上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好:“曰者,说文云词也,人 以身 也,然则曰者发于 也”,这一句话给我们解释“曰”的含义,所谓的曰就是说文云辞也,也就是说下面就要讲话了,上面有一个语气词就用曰来表示,曰和说又不一样,曰它带有一个发语词的概念,也就是说“曰”下面都是孔子的语言,就称之为“子曰”,也就是说“子曰”这两个字表明下面这段话是孔子本人讲的,我们应该有信心,就是这个“曰”的含义,但是我们在看论语的时候,往往在各别的字量上没有“字曰”这两个字,而是“孔子曰”,如果我们发现有“孔子曰”这三个字,而不是“子曰”,要懂得它编排的意义,如果我们发现的是“孔子曰”,也就告诉你,后面讲的这些话,虽然也是孔子讲的,但是记录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记的,而是几个人都记了,由于几个人记的时候,他记录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完全相同,所以就取它的意,意思是孔子的,所以称“孔子曰”。所以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古人对圣人的言论非常的重视,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我们知道“子曰”含义,就会对《论语》生起信心,的的确确是孔子本身的语言,如果冠以“孔子曰”,也是孔子的语言,只不过它是用意思来记载,不是原话,因为记录的人多,并不是一个人,就中和起来。但是我们在看一些传或看一些古书的时候,也经常看到一些曰字,前面也有一些人的称谓,我们怎么去判断呢?凡是我们看经书或者看传记,或者看古书,如果发现有“子曰”两个字,一定指的是孔子,因为孔子圣德昭人, 所以不须言他的姓氏,人皆尽知,所以谈到“子曰”,大家都应该懂得,指的是孔子的原话,前面冠一个“子曰”。因为古人非常的重视师承,所以也有一些老师的学生,老师的在记录他先师的语言的时候,往往也在他老师姓氏的前面冠一个“子”字,来显示这个是他对老师的尊敬,象《春秋》的公羊传里面的“公羊子”等等,这些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敬,在姓氏前面加一个子字,在后面再加上一个子字,用这种方式来区别“子曰”两个字,所以我们看到“子曰”就看到见孔子所说的。看到“子公羊子”,也不要奇怪,这就表明他的所记载的老师的言论,但如果我们所记载的不是我们自己的老师,在姓氏前面就不加子,只在后面直接加子就行了,象我们看到的“告子”,“孟子”等等,就直接在后面加一个“子”就行了,这是在论论语或古书的时候的一些常识。
“说”是白话 在白话文中用的是说,文言文用曰 ,古今的区别而已
4. 文言文其必曰的其是什么意思
1. 【出处】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解释】:其,代词,代指“他们”。
3. 【知识扩展】:
代词。
1.人称代词,他(第三人称)(们)百(的)
例子:各得~所/自圆~说/不能任~自流
2.指示代词,那
例子:不厌~烦
3.指示代词,虚指
例子:忘~所以
副词
1、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度子 庄暴见孟子》
2、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子其勉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肴之战》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其他用法
1.用作词缀,如:极其、尤其、如其
2.姓氏。
5. 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不是这一首古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法梗瘁妓诓幻搭潍但璃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赏析 赏析 据傅藻《东坡纪年录》,此文作于元丰元年(1078),时苏轼任徐州知州。
文章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自以为是。而应像南方弄潮儿日与水居那样,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
文章譬喻生动,说理深入浅出。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
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
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
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
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尽管苏轼说,有一天"道"会不用你去求而主动地来找你,实际上他却正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你要不下苦功夫,”道”是不会来找你的。
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值得借鉴的。
曰的意思是什么
曰有四种含义,如下所示:
1、作动词,说。例如:子曰诗云。
2、为。例如: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3、叫做。例如: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4、语助词,无实义。例如:昊天曰明。
曰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曰yuē(ㄩㄝ)
1、说:子曰诗云。
2、为(wéi ),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3、叫做: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4、语助词,无实义:昊天曰明。
拼音yuē,注音ㄩㄝ。
部首曰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4画。
五笔JHNG,仓颉A,郑码KAA,四角60100。
结构单一,电码2574,区位5227,统66F0。
相关组词:
美名其曰[měi míng qí yuē]
意同“美其名曰”,把一件事或者一个物件叫上一个好名字,可以用于褒义也常常用于贬义。
或告之曰[huò gào zhī yuē]
有的人说,有另一种声音。
火曰炎上[huǒ yuē yán shàng]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火之类比推演。
读曰[dú yuē]
古代注音兼释义用语,表示注释古书中的同音借字。
泥曰[ní yuē]
原意是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后为印度古代一些宗教的通用术语。
曰若[yuē ruò]
是一个汉语词语,是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