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芦笋的种植技术
- 2、芦笋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 3、芦笋怎么种植
- 4、芦笋什么时候分枝?
芦笋的种植技术
文竹分株时间
种植多年的芦笋怎么分株(芦笋一次种植多年)
种植多年的芦笋怎么分株(芦笋一次种植多年)
种植多年的芦笋怎么分株(芦笋一次种植多年)
芦笋枝条的季节多在春季,因为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芦笋的恢复。一般来说,3、4月份分支比较好,芦笋好养,分支繁殖就够了。夏天可以分芦笋。只要放在湿度大、光照弱、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周左右就能存活。芦笋冬天可以分,但是要保持活的还是比较困难。字体步是选择健康的芦笋植株,生长2-3年,根部有更多新枝发芽。第二步:将选中的植物去掉泥土,用手拍打植物的根部,拍下的泥土,注意保证根部的完整性。第三步:拍土后用清水稍洗根部,以便更直观地看到根部。第四步。尽量不要把整株植物分成太多的小植株,尽量让新植株的根系更强壮
文竹分株繁殖方法
1.将整株植物从盆中取出并摇动土壤,然后用手、剪刀或小刀将它切成几株植物并植入盆中。2.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作,但可能导致根茎不协调,种植后疏于管理,导致成活率低甚至亡。
芦笋以嫩茎作蔬菜食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糖类、皂甙等物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优质保健食品。
1芦笋品种
据富阳市18年芦笋生产实践表明,“UCl57"、“UC800"两个芦笋品种较适宜生长,长势旺盛,嫩茎粗壮均匀,笋尖鳞片抱合紧密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目前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2播种育苗
2.1播期在我市可按春、夏、秋三期播种,尤以春季4月上旬播种。亩用芦笋种子50g。
2.2催芽芦笋种子壳较厚、有蜡质层,应用沙在清水中搓洗,除去蜡质,用25~3012温水浸种48~72小时,每天换水一次,浸后沥干,用多层纱布或湿纸包好在25~3012温度下保温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育苗选用砂质土壤或菜园土作苗床,每亩大田做苗床50m2,用有机肥180kg,磷肥2kg,钾肥2kg,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表面,然后翻耕入土、耙细。土壤消毒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45kg浇洒。苗床做成宽1.2m、高15~20cm的畦,在床面与畦垂直方用3~4cm粗木棍每隔20cm压一条播种沟,沟深2~3cm,在沟内每隔8~10cm播一颗种子,后盖0.5~0.8cm的焦泥灰,播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稻草,再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700倍浇洒。春季苗床要用薄膜小拱棚保温,当20%的幼苗出土时揭掉覆盖稻草。小拱棚育苗要及时注意气温变化,在晴天棚内温度超过3012时,要迅速通风换气;当气温稳定在20~30℃时,可揭去小拱棚薄膜。苗高在10cm时及时中耕锄草,施追肥,每隔10天施一次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加10~20%的人粪尿混合液浇施。春播苗龄应控制在45-60天,及时移栽。
3整地移栽
3.1整地芦笋生长适于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培泥沙田。移栽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l‘g,深翻入土,用拖拉机旋耕耙细,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5~1.6m,沟宽40cm,沟深30~40cna,沟内亩施有机肥1500kg,磷肥50kg,钾肥25kg,人粪1000kg,掺入40%芦笋青粉剂0.75kg,施于沟内,上面覆盖一层松土,使沟面与畦面相平。3.2移栽定植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移栽,移苗时尽量少伤根,带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级定植于沟内,移栽密度株距30cm,亩移栽1200株左右。移栽时将苗根与土轻轻压实,每株浇清水粪O.5kg后再盖上松土3~5cm即可。定植后每隔5~7天亩施清水粪500kg,隔10~15天培土一次,每次2~3cm,结合中耕锄草,每隔20天左右亩施复合肥5~8kg,每隔7~lO天,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喷于植株茎叶,以防治茎枯病。新栽芦笋茎秆较细,要适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茎秆,及时疏枝有利通风透光。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进入9月中旬,每棵盘保留健壮、分布均匀的茎株10~15根,多余的嫩茎可拔去。4芦笋母茎的留养
经长期试验,证明采用一年二次留母茎栽培法是芦笋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每年3月开始,陆续有春芦笋嫩茎出土,即可采收。在4月上中旬选无病斑、健壮、茎粗1.0cm以上芦笋留养母茎,春季每棵盘二年生芦笋留母茎2~3根,3~4年生芦笋留母茎5~8根。秋季每棵盘留养母茎15~25根,母茎留养后及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母茎植株高达1.2~1.5m时及时打顶。
5施肥
据我们多年芦笋栽培经验,芦笋整个生育期采用冬肥足、春肥控、夏肥重、秋肥补的施肥原则。芦笋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使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地下根系的伸展。每年5月下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9月中下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沿植株根部15-20cm,挖深8~12cm的沟施入,并覆土。在整个芦笋生长过程中一般每年施追肥12次,以有机复合肥为佳(N+P2 05+K20≥16%、有机质≥25%)。成年芦笋年亩用量300~400kg,若是用高浓度复合肥(N+P2 05十K20≥45%),亩用量为150~200kg。芦笋对养分吸收以钾为最多,其次是氮、磷。氮肥施用要适量,还要施用适量的钙、镁、锌、硼以及硅元素。
6芦笋病虫害的防治
6.1芦笋茎枯病 茎枯病发生于芦笋母茎留养生长时期,据我市多年剂防治筛选,40%芦笋青粉剂对防治茎枯病效果较好;其次是1%多抗灵;再次是80%丰收可湿性粉剂;其他可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键霉素粉剂;用50%多菌灵和70%锌混合防治,效果也不错。6.2防治方法在春秋留养母茎期间,当芦笋生长高度达5cm以上时,则用40%芦笋青粉剂加少量农用链霉素兑水50倍自下而上用毛笔涂刷,每隔一天涂母茎一次,直至主秆分枝;在母茎分枝放叶后用40%芦笋青粉剂加农用链霉素兑水400~600倍全枝喷施,前期每隔4~5天,中期每隔7~10天,后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母茎开始衰老时停止喷。若发现母茎群体中有患茎枯病的植株,应剪去病株,及时用防治,整株发病应及时拔掉烧毁。11月底到12月上旬当母茎枯萎后,即可部分割除,并清理残枝叶,移出芦笋田集中烧毁。然后在芦笋根都扒开土层2~3cm,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每亩用液600kg浇于根基部消毒越冬。6.3虫害在芦笋整个生长过程中,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芦笋茎叶。在5~9月对夜蛾和蓟马等害虫可用5%抑太保乳油1500~3000倍或用10%粉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施,均可有效虫。
7芦笋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芦笋可使春笋从4月初提早至2~3月采收,且可使春季母茎留养提早,同时夏笋采收相应提前,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大棚栽培选择三年生以上高产田块,12月底至1月上旬搭棚.竹棚、钢管棚均可。大棚宽6m,高1.5~1.8m,大棚内边畦加盖小拱棚,保持棚内温度均衡,中午温度高于30"C时。应及时通风防止高温烧笋。大棚芦笋春季母茎提前于4月初留养,母茎留养后,中午温度超过30℃时拉开两端薄膜进行通风降温,碰到低温及时封膜保温。当母茎分枝放叶后,气温已正常,可拆除大棚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芦笋园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芦笋(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芦笋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芦笋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芦笋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0500~15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 ⑤病虫防治 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毁灭性危害。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方法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温不得超过30℃,夜间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次于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次。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栽植 (1)栽培地的选择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种植后有连续10多年的经济寿命。因此,它比一般农作物的选地更需慎重。 要选择适于根系及根株发育的土壤。因为芦笋的根系不仅担负吸收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供应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还是一个贮藏器官,即为地上茎叶同化养分的贮藏库。因此,使根系发达,不仅能增强植株的吸收机能,而且还扩充了同化养分的库容量。所以,只有在利于根系发育的土壤上种植,以形成强大的根系,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虽然芦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但不同性质的土壤对根系发育的影响仍极大。在疏松深厚的砂质土上,植株的肉质根多、长、粗;而在黏性重的土壤上,肉质根少、短细。一般以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并有一定保水、保肥力的沙土或壤土为最适宜。 应避免选择透气性的重黏土。这种土壤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更不利于培土、采收等作业,而且容易产生畸形笋。 避免选择耕作层浅,底土坚硬,根系伸展不下去的土地。要求耕作层有30厘米深,底土也较松软,不是重黏土或坚实的土层。 还应避免在强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上种植,以选择pH5.8~6.7的微酸性土壤为最适宜。微碱性的土壤还可种植,但在pH8左右的碱性土壤,植株的生长就会受很大影响。 不能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种植。芦笋的根系可以深达地下2~3米,地下水位高时,根系就难以向下伸展,而且易引起根群腐烂,造成缺株。 不能在水稻的近邻种植,否则会因水田渗水,土壤长期过湿,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 不能在石砾多的土地上种植,否则会使嫩茎弯曲,降低产品的质量。 以前为桑园、果园、番茄地也不宜种植,否则易发生紫纹羽病。 (2)整地与土壤改良 芦笋根系分布又广又深,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只能依赖定植前的土壤耕作。因此,定植前必须通过耕作,创造一个适于根系生长,促进植株生育,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病力的土壤生态环境。 一般旱地要深翻30厘米,水田需更深一些。要打破犁底层,以利于雨水渗滤,避免田间积水。结合深翻,每公顷撒施腐熟堆肥75000千克。另外,每公顷需施过磷酸钙1200千克,与堆厩肥混和后施入土中,以尽量满足芦笋一生中对肥料的需要。 (3)定植时期 定植时期可分春植。秋植和生长期定植3种。春植在春季根株休眠期刚结束,鳞芽开始活动,但尚未萌芽时进行。秋植在晚秋茎叶刚枯黄,根株开始休眠时进行。生长季定植在茎叶生长发育期间进行。至于选择何时定植为宜,则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作物茬口等情况而定。 通常一年生的大苗都行春植或秋植。冬季寒冷的地方,因苗株耐寒性弱,起苗受伤的苗株经不起严寒,宜行春植。冬季气候温和的长江流域等地,则以秋植较春植有利。因为当秋季地上部枯黄时,地下根系还在继续生长,此时起苗定植,至翌春萌芽前,根部伤口早已愈合,根与土壤密接,萌芽早,植株生长壮旺。而在冬季没有休眠期的华南地区,无论春植和秋植均为生长季定植。因此,定植期主要根据育苗时期和茬口来决定。但从芦笋植株的生长节律来看,宜行早春定植。因为从12月至翌年2月,植株生理上有一个不明显的休眠期,鳞芽萌发少,定植成活率自然较高。 小苗栽植都在生长季进行,要注意带土定植,少伤根系,并应避开雨季,否则起苗受伤后的苗株,极易感染病害,造成缺株、断垄。 (4)起苗 定植后的苗株不仅靠原有根系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更依赖肉质根系的贮藏养分供应植株的再生长。故起苗时伤根的,对定植苗的再生长会发生很大影响;根系损伤少,贮藏养分多,吸收机能好,定植苗生长自然健旺,早年嫩茎产量也一定较高。 为减轻起苗与定植过程中的伤根问题,应在土壤干湿适宜时掘苗,便于将根系固结的泥土抖落下来,达到逐株自然分离,挖苗应深,尽量将肉质根留长一些。起苗后应避免日晒风吹,以免肉质根干瘪,影响定植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长。边起苗、边分级、边定植,切忌长距离运输或隔天定植。在不得已时,置于塑料纺织袋中,保持湿度,最多只能放2~3天。 (5)选苗与分级 据试验,生产上选择高产优质的苗株定植,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数倍至10多倍。选苗时可根据苗株茎枝形态鉴别出以后嫩茎的优劣,如苗茎粗大,有生长粗大嫩茎的可能;分枝离地高,嫩茎顶部鳞片一定包裹密,不易开散;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嫩茎顶部鳞片也不易开散;主茎直立,断面圆整,分枝上方主茎上的纵沟浅,嫩茎多圆整。 将苗分级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田间管理,避免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植株影响生长慢的植株。生长季长的大亩,一般根据根株重量或肉质根数分级。凡根株重40克以上,根数20条以上的为一级苗;根株重20~40克,根10~20条者为二级苗;根株重20克以下,少于10条者为劣质苗。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条件、管理水平不同,苗株发育速度会有显著异,实际分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处于平均值以上者列为一级苗;近于平均值的列为二级苗;明显低于平均值的为劣苗。劣苗应予淘汰。 生长季短的小苗,可依据株高、茎数、茎粗、根数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分级标准。 (6)栽植密度 芦笋的栽植密度对株丛发育、嫩茎数量和质量,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变化,均有很大影响。一般稀植的株丛发育快,单株逐年收获量的增长快,嫩茎粗,质量好;增加栽植密度会不利于株丛发育,影响单株产量的增长,但早年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以后虽随株龄的增长其距趋于缩小,但多年累计产量仍明显超出稀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嫩茎质量并不会有明显影响。 但当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尤其行双行栽培芦笋时,由于株间竞争加剧,嫩茎的质量会受影响,且株丛在养成期间由于茎叶过茂,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下部枝叶容易黄化落叶,招致病害蔓延。因此,最适宜的栽植密度,应在不使嫩茎变细的范围内,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原则。 在确定栽植密度时,除栽培白芦笋需培土软化,为取土方便,应扩大行距外,还应根据各地有效生育期长短、雨量、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有效生育期短,土壤瘠薄,降雨少,可提高密度;有效生长季长,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株丛生育容易过旺,病害多,则应稀些,特别应扩大行距,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控制病害蔓延。生育期长的,用母茎采收的,由于延长了采收期,株丛养育期缩短,避免了株丛生育过茂现象,则可缩小株行距。一般白芦笋栽培的行距为180厘米,株距30厘米。为避免株间剧烈竞争,都不宜行双行密植。 (7)栽植深度与栽植方法 苗株栽植深浅,常会影响栽植成活率,株丛的生长发育,嫩茎发生的早晚、产量和质量。白芦笋栽培中,还会影响培土断根问题。 一般栽植过深,成活率低,根部氧气不足,早期植株发育不良,春季嫩茎发生迟,采收嫩茎时,残留部分多,消耗养料,影响产量。而浅栽虽然容易成活,株丛生长发育快,春季嫩茎发生早,数量多,但鳞芽瘦,嫩茎细,茎叶繁茂,容易倒伏,且易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栽植深浅仅对植株早期的发育有影响,多年以后的根株在土下均处于相似的位置,表明地下茎在适合的环境下向水平方向生长,不适合时就会改变方向,达到适合的土层后又水平方向发展。因此,无论当初深栽还是浅栽,多年后植株周围的地下茎的位置,大体上都处于同一深度。 栽植深度应随苗龄大小、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多雨,土壤透气性,宜浅;少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宜适当深栽。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刚栽植时覆土厚度只需3~6厘米,当新的地上茎长出后,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否则,将由于根部氧气供应不足,降低成活率。 栽植时,应将苗株按一定株距摆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定植沟中,并注意行内株间排列成一直线。由于粗大肉质根不易与土壤密接,摆苗时应注意将根系放舒展,不可弯曲或相互重叠,覆少部分土后将苗株向上提拉一下,以免根部留有空隙,然后再覆土、,浇稳根水,再覆松土保墒,并避免土表板结。
芦笋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文竹分株时间
芦笋枝条的季节多在春季,因为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芦笋的恢复。一般来说,3、4月份分支比较好,芦笋好养,分支繁殖就够了。夏天可以分芦笋。只要放在湿度大、光照弱、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周左右就能存活。芦笋冬天可以分,但是要保持活的还是比较困难。字体步是选择健康的芦笋植株,生长2-3年,根部有更多新枝发芽。第二步:将选中的植物去掉泥土,用手拍打植物的根部,拍下的泥土,注意保证根部的完整性。第三步:拍土后用清水稍洗根部,以便更直观地看到根部。第四步。尽量不要把整株植物分成太多的小植株,尽量让新植株的根系更强壮
文竹分株繁殖方法
1.将整株植物从盆中取出并摇动土壤,然后用手、剪刀或小刀将它切成几株植物并植入盆中。2.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作,但可能导致根茎不协调,种植后疏于管理,导致成活率低甚至亡。
芦笋以嫩茎作蔬菜食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糖类、皂甙等物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优质保健食品。
1芦笋品种
据富阳市18年芦笋生产实践表明,“UCl57"、“UC800"两个芦笋品种较适宜生长,长势旺盛,嫩茎粗壮均匀,笋尖鳞片抱合紧密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目前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2播种育苗
2.1播期在我市可按春、夏、秋三期播种,尤以春季4月上旬播种。亩用芦笋种子50g。
2.2催芽芦笋种子壳较厚、有蜡质层,应用沙在清水中搓洗,除去蜡质,用25~3012温水浸种48~72小时,每天换水一次,浸后沥干,用多层纱布或湿纸包好在25~3012温度下保温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育苗选用砂质土壤或菜园土作苗床,每亩大田做苗床50m2,用有机肥180kg,磷肥2kg,钾肥2kg,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表面,然后翻耕入土、耙细。土壤消毒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45kg浇洒。苗床做成宽1.2m、高15~20cm的畦,在床面与畦垂直方用3~4cm粗木棍每隔20cm压一条播种沟,沟深2~3cm,在沟内每隔8~10cm播一颗种子,后盖0.5~0.8cm的焦泥灰,播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稻草,再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700倍浇洒。春季苗床要用薄膜小拱棚保温,当20%的幼苗出土时揭掉覆盖稻草。小拱棚育苗要及时注意气温变化,在晴天棚内温度超过3012时,要迅速通风换气;当气温稳定在20~30℃时,可揭去小拱棚薄膜。苗高在10cm时及时中耕锄草,施追肥,每隔10天施一次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加10~20%的人粪尿混合液浇施。春播苗龄应控制在45-60天,及时移栽。
3整地移栽
3.1整地芦笋生长适于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培泥沙田。移栽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l‘g,深翻入土,用拖拉机旋耕耙细,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5~1.6m,沟宽40cm,沟深30~40cna,沟内亩施有机肥1500kg,磷肥50kg,钾肥25kg,人粪1000kg,掺入40%芦笋青粉剂0.75kg,施于沟内,上面覆盖一层松土,使沟面与畦面相平。3.2移栽定植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移栽,移苗时尽量少伤根,带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级定植于沟内,移栽密度株距30cm,亩移栽1200株左右。移栽时将苗根与土轻轻压实,每株浇清水粪O.5kg后再盖上松土3~5cm即可。定植后每隔5~7天亩施清水粪500kg,隔10~15天培土一次,每次2~3cm,结合中耕锄草,每隔20天左右亩施复合肥5~8kg,每隔7~lO天,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喷于植株茎叶,以防治茎枯病。新栽芦笋茎秆较细,要适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茎秆,及时疏枝有利通风透光。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进入9月中旬,每棵盘保留健壮、分布均匀的茎株10~15根,多余的嫩茎可拔去。4芦笋母茎的留养
经长期试验,证明采用一年二次留母茎栽培法是芦笋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每年3月开始,陆续有春芦笋嫩茎出土,即可采收。在4月上中旬选无病斑、健壮、茎粗1.0cm以上芦笋留养母茎,春季每棵盘二年生芦笋留母茎2~3根,3~4年生芦笋留母茎5~8根。秋季每棵盘留养母茎15~25根,母茎留养后及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母茎植株高达1.2~1.5m时及时打顶。
5施肥
据我们多年芦笋栽培经验,芦笋整个生育期采用冬肥足、春肥控、夏肥重、秋肥补的施肥原则。芦笋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使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地下根系的伸展。每年5月下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9月中下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沿植株根部15-20cm,挖深8~12cm的沟施入,并覆土。在整个芦笋生长过程中一般每年施追肥12次,以有机复合肥为佳(N+P2 05+K20≥16%、有机质≥25%)。成年芦笋年亩用量300~400kg,若是用高浓度复合肥(N+P2 05十K20≥45%),亩用量为150~200kg。芦笋对养分吸收以钾为最多,其次是氮、磷。氮肥施用要适量,还要施用适量的钙、镁、锌、硼以及硅元素。
6芦笋病虫害的防治
6.1芦笋茎枯病 茎枯病发生于芦笋母茎留养生长时期,据我市多年剂防治筛选,40%芦笋青粉剂对防治茎枯病效果较好;其次是1%多抗灵;再次是80%丰收可湿性粉剂;其他可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键霉素粉剂;用50%多菌灵和70%锌混合防治,效果也不错。6.2防治方法在春秋留养母茎期间,当芦笋生长高度达5cm以上时,则用40%芦笋青粉剂加少量农用链霉素兑水50倍自下而上用毛笔涂刷,每隔一天涂母茎一次,直至主秆分枝;在母茎分枝放叶后用40%芦笋青粉剂加农用链霉素兑水400~600倍全枝喷施,前期每隔4~5天,中期每隔7~10天,后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母茎开始衰老时停止喷。若发现母茎群体中有患茎枯病的植株,应剪去病株,及时用防治,整株发病应及时拔掉烧毁。11月底到12月上旬当母茎枯萎后,即可部分割除,并清理残枝叶,移出芦笋田集中烧毁。然后在芦笋根都扒开土层2~3cm,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每亩用液600kg浇于根基部消毒越冬。6.3虫害在芦笋整个生长过程中,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芦笋茎叶。在5~9月对夜蛾和蓟马等害虫可用5%抑太保乳油1500~3000倍或用10%粉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施,均可有效虫。
7芦笋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芦笋可使春笋从4月初提早至2~3月采收,且可使春季母茎留养提早,同时夏笋采收相应提前,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大棚栽培选择三年生以上高产田块,12月底至1月上旬搭棚.竹棚、钢管棚均可。大棚宽6m,高1.5~1.8m,大棚内边畦加盖小拱棚,保持棚内温度均衡,中午温度高于30"C时。应及时通风防止高温烧笋。大棚芦笋春季母茎提前于4月初留养,母茎留养后,中午温度超过30℃时拉开两端薄膜进行通风降温,碰到低温及时封膜保温。当母茎分枝放叶后,气温已正常,可拆除大棚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芦笋园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芦笋(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芦笋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芦笋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芦笋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0500~15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 ⑤病虫防治 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毁灭性危害。苗期最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方法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温不得超过30℃,夜间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次于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次。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栽植 (1)栽培地的选择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种植后有连续10多年的经济寿命。因此,它比一般农作物的选地更需慎重。 要选择适于根系及根株发育的土壤。因为芦笋的根系不仅担负吸收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供应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还是一个贮藏器官,即为地上茎叶同化养分的贮藏库。因此,使根系发达,不仅能增强植株的吸收机能,而且还扩充了同化养分的库容量。所以,只有在利于根系发育的土壤上种植,以形成强大的根系,才能获得高产优质。 虽然芦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但不同性质的土壤对根系发育的影响仍极大。在疏松深厚的砂质土上,植株的肉质根多、长、粗;而在黏性重的土壤上,肉质根少、短细。一般以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并有一定保水、保肥力的沙土或壤土为最适宜。 应避免选择透气性的重黏土。这种土壤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更不利于培土、采收等作业,而且容易产生畸形笋。 避免选择耕作层浅,底土坚硬,根系伸展不下去的土地。要求耕作层有30厘米深,底土也较松软,不是重黏土或坚实的土层。 还应避免在强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上种植,以选择pH5.8~6.7的微酸性土壤为最适宜。微碱性的土壤还可种植,但在pH8左右的碱性土壤,植株的生长就会受很大影响。 不能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种植。芦笋的根系可以深达地下2~3米,地下水位高时,根系就难以向下伸展,而且易引起根群腐烂,造成缺株。 不能在水稻的近邻种植,否则会因水田渗水,土壤长期过湿,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植株的生长。 不能在石砾多的土地上种植,否则会使嫩茎弯曲,降低产品的质量。 以前为桑园、果园、番茄地也不宜种植,否则易发生紫纹羽病。 (2)整地与土壤改良 芦笋根系分布又广又深,深层土壤的理化性状的改良,只能依赖定植前的土壤耕作。因此,定植前必须通过耕作,创造一个适于根系生长,促进植株生育,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病力的土壤生态环境。 一般旱地要深翻30厘米,水田需更深一些。要打破犁底层,以利于雨水渗滤,避免田间积水。结合深翻,每公顷撒施腐熟堆肥75000千克。另外,每公顷需施过磷酸钙1200千克,与堆厩肥混和后施入土中,以尽量满足芦笋一生中对肥料的需要。 (3)定植时期 定植时期可分春植。秋植和生长期定植3种。春植在春季根株休眠期刚结束,鳞芽开始活动,但尚未萌芽时进行。秋植在晚秋茎叶刚枯黄,根株开始休眠时进行。生长季定植在茎叶生长发育期间进行。至于选择何时定植为宜,则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方式、作物茬口等情况而定。 通常一年生的大苗都行春植或秋植。冬季寒冷的地方,因苗株耐寒性弱,起苗受伤的苗株经不起严寒,宜行春植。冬季气候温和的长江流域等地,则以秋植较春植有利。因为当秋季地上部枯黄时,地下根系还在继续生长,此时起苗定植,至翌春萌芽前,根部伤口早已愈合,根与土壤密接,萌芽早,植株生长壮旺。而在冬季没有休眠期的华南地区,无论春植和秋植均为生长季定植。因此,定植期主要根据育苗时期和茬口来决定。但从芦笋植株的生长节律来看,宜行早春定植。因为从12月至翌年2月,植株生理上有一个不明显的休眠期,鳞芽萌发少,定植成活率自然较高。 小苗栽植都在生长季进行,要注意带土定植,少伤根系,并应避开雨季,否则起苗受伤后的苗株,极易感染病害,造成缺株、断垄。 (4)起苗 定植后的苗株不仅靠原有根系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更依赖肉质根系的贮藏养分供应植株的再生长。故起苗时伤根的,对定植苗的再生长会发生很大影响;根系损伤少,贮藏养分多,吸收机能好,定植苗生长自然健旺,早年嫩茎产量也一定较高。 为减轻起苗与定植过程中的伤根问题,应在土壤干湿适宜时掘苗,便于将根系固结的泥土抖落下来,达到逐株自然分离,挖苗应深,尽量将肉质根留长一些。起苗后应避免日晒风吹,以免肉质根干瘪,影响定植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长。边起苗、边分级、边定植,切忌长距离运输或隔天定植。在不得已时,置于塑料纺织袋中,保持湿度,最多只能放2~3天。 (5)选苗与分级 据试验,生产上选择高产优质的苗株定植,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数倍至10多倍。选苗时可根据苗株茎枝形态鉴别出以后嫩茎的优劣,如苗茎粗大,有生长粗大嫩茎的可能;分枝离地高,嫩茎顶部鳞片一定包裹密,不易开散;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嫩茎顶部鳞片也不易开散;主茎直立,断面圆整,分枝上方主茎上的纵沟浅,嫩茎多圆整。 将苗分级栽培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田间管理,避免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植株影响生长慢的植株。生长季长的大亩,一般根据根株重量或肉质根数分级。凡根株重40克以上,根数20条以上的为一级苗;根株重20~40克,根10~20条者为二级苗;根株重20克以下,少于10条者为劣质苗。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条件、管理水平不同,苗株发育速度会有显著异,实际分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处于平均值以上者列为一级苗;近于平均值的列为二级苗;明显低于平均值的为劣苗。劣苗应予淘汰。 生长季短的小苗,可依据株高、茎数、茎粗、根数等综合因素来决定分级标准。 (6)栽植密度 芦笋的栽植密度对株丛发育、嫩茎数量和质量,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变化,均有很大影响。一般稀植的株丛发育快,单株逐年收获量的增长快,嫩茎粗,质量好;增加栽植密度会不利于株丛发育,影响单株产量的增长,但早年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以后虽随株龄的增长其距趋于缩小,但多年累计产量仍明显超出稀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嫩茎质量并不会有明显影响。 但当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尤其行双行栽培芦笋时,由于株间竞争加剧,嫩茎的质量会受影响,且株丛在养成期间由于茎叶过茂,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下部枝叶容易黄化落叶,招致病害蔓延。因此,最适宜的栽植密度,应在不使嫩茎变细的范围内,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原则。 在确定栽植密度时,除栽培白芦笋需培土软化,为取土方便,应扩大行距外,还应根据各地有效生育期长短、雨量、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有效生育期短,土壤瘠薄,降雨少,可提高密度;有效生长季长,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株丛生育容易过旺,病害多,则应稀些,特别应扩大行距,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控制病害蔓延。生育期长的,用母茎采收的,由于延长了采收期,株丛养育期缩短,避免了株丛生育过茂现象,则可缩小株行距。一般白芦笋栽培的行距为180厘米,株距30厘米。为避免株间剧烈竞争,都不宜行双行密植。 (7)栽植深度与栽植方法 苗株栽植深浅,常会影响栽植成活率,株丛的生长发育,嫩茎发生的早晚、产量和质量。白芦笋栽培中,还会影响培土断根问题。 一般栽植过深,成活率低,根部氧气不足,早期植株发育不良,春季嫩茎发生迟,采收嫩茎时,残留部分多,消耗养料,影响产量。而浅栽虽然容易成活,株丛生长发育快,春季嫩茎发生早,数量多,但鳞芽瘦,嫩茎细,茎叶繁茂,容易倒伏,且易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栽植深浅仅对植株早期的发育有影响,多年以后的根株在土下均处于相似的位置,表明地下茎在适合的环境下向水平方向生长,不适合时就会改变方向,达到适合的土层后又水平方向发展。因此,无论当初深栽还是浅栽,多年后植株周围的地下茎的位置,大体上都处于同一深度。 栽植深度应随苗龄大小、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多雨,土壤透气性,宜浅;少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宜适当深栽。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刚栽植时覆土厚度只需3~6厘米,当新的地上茎长出后,再分次覆土到一定深度。否则,将由于根部氧气供应不足,降低成活率。 栽植时,应将苗株按一定株距摆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定植沟中,并注意行内株间排列成一直线。由于粗大肉质根不易与土壤密接,摆苗时应注意将根系放舒展,不可弯曲或相互重叠,覆少部分土后将苗株向上提拉一下,以免根部留有空隙,然后再覆土、,浇稳根水,再覆松土保墒,并避免土表板结。
芦笋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芦笋栽培用花盆的选择花盆的质量要求:泥花盆、塑料盆、瓷盆、陶盆均可用于栽培。花盆大小:芦笋可种在盆中,盆径14-18cm。现在都是用平板盆景盆来栽培。2.芦笋的盆栽饲养法。当幼苗长到5cm以上时,可以分开栽在盆里,栽在直径7~10cm的盆里。盆栽土要用腐叶土5份、园土2份、河沙2份、腐熟粪肥1份混合。芦笋是多年栽培的花卉,但每年早春发芽前要换一次盆,去掉旧土,换上新的栽培土。根据植株大小和生长情况,换一个大一点的盆或者还是用原来的盆;剪掉枯枝和黄叶枝,保持美丽的株形。3.芦笋栽培的浇水方法浇水是芦笋栽培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浇水是培育芦笋的重要措施。浇水过多,盆土过湿,容易造成根腐、黄叶脱落;浇水太少,盆土长期干旱,容易造成叶尖黄化脱落。因此,生长期浇水的量和次数取决于天气、生长条件和盆栽土壤的干湿状况。浇水时要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不做就要浇水。即盆内土面干燥时,要将水浇至盆底。不能浇“半水”,即水量只湿润了表层土,下面的土是干的,导致底部的根系不吸水,这样枝叶就会变黄。天气干燥或炎热时,除了保持盆土湿润外,还需要经常给植物周围的地面洒水,用清水喷洒枝叶,增加空气湿度。冬季要控制浇水,减少浇水次数,每隔5-7天用接近室温的清水喷洒枝叶,保持植物的绿色和新鲜。4.芦笋栽培的光照要求:芦笋是喜阴花卉,在散射光条件下生长良好。早春和秋季阳光不强,室内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对生长有好处;冬天应放在阳光下;入夏后,可移至室外无阳光直射的阴凉处或室内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5.芦笋栽培的施肥方法。芦笋喜欢肥料。为使植物健康生长,春秋季可每隔15~20天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有机液肥,或用0.1%尿素和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追施氮、磷、钾肥。炎热的夏季和冬季停止施肥。但生长期也要控制施肥,以免长势过旺,破坏株形,影响观赏效果。要让植物低矮,就要少施液肥,尤其是少施氮肥。6.芦笋栽培的四季管理春季管理。3-4月,老芦笋植株要换盆,换盆前适当修剪。因为芦笋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可以在室内长期装饰。但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较低,应注意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春天气温适宜,芦笋生长旺盛。幼苗可追肥1-2次,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要注意增加空气湿度,否则叶色容易老化脱落,影响观赏性。夏季管理芦笋可安排在室内明亮的地方,保持盆土湿润,周围洒水,加强通风降温,不施肥。秋季管理秋季气温凉爽后,芦笋又开始生长,要注意水肥的供应和空气湿度的补充。深秋气温下降后,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将芦笋逐渐移至靠近窗户的向阳处栽培,减少浇水次数,保持盆土湿润。
盆栽芦笋宜在疏松、排水良好、有腐殖质的沙土上栽培。栽培芦笋,选择排水造气性能好的泥盆,下层要排出租来的砂石作为排水层。盆栽芦笋的栽培管理,最关键的问题是施肥和浇水,避免雨淋和阳光直射,否则容易造成芦笋的嫩枝枯,植株颜色变黄。生长期不施厚肥,视苗木生长情况适当施薄、轻肥,控制养分,不使植株过度生长,保持株形美观。一般来说,每隔7~10天施一次充分发酵分解的液体饼肥水,浓度为30%肥70%水。如果植物生长旺盛,长卷须,可以适当支撑或修剪。芦笋爱湿,但避免浇水过多。如果浇太多水,盆里的积水一时排不出去,根部容易腐烂,甚至造成植物亡。如果水分少,在盆上晾晒也会造成黄叶或枯枝。所以每当土壤表面变白,就需要浇水。掌握的标准是水倒透后,水可以很快从盆底排出。高温生长季微湿,低温休眠期干燥。夏季高温天气要对叶片进行喷洒,冬季可以用接近室温的水对叶片进行冲洗,以保持叶片清洁,充满活力。8.芦笋栽培的育种方法。芦笋可通过播种和分株繁殖,常用于播种和繁殖。播种时,应收集种子,使其成熟并收获,除去浆果皮,在阴凉处干燥并储存。一般当年播种,隔年发芽能力下降。3-4月可播种,播种前需浸种1至2天。采用密植播种法,株距2厘米左右,播种后覆土0.5~1厘米,播种后保持湿度20~25,25~30天左右即可出苗。苗高3~4cm时移栽一次,株距5cm当幼苗长到5~7cm高时,就可以盆栽栽培了。4~5年生的大株常被用于分株繁殖,但繁殖出来的植株常变形。所以大多不用分株繁殖。
芦笋怎么种植
文竹分株时间
芦笋枝条的季节多在春季,因为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芦笋的恢复。一般来说,3、4月份分支比较好,芦笋好养,分支繁殖就够了。夏天可以分芦笋。只要放在湿度大、光照弱、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周左右就能存活。芦笋冬天可以分,但是要保持活的还是比较困难。字体步是选择健康的芦笋植株,生长2-3年,根部有更多新枝发芽。第二步:将选中的植物去掉泥土,用手拍打植物的根部,拍下的泥土,注意保证根部的完整性。第三步:拍土后用清水稍洗根部,以便更直观地看到根部。第四步。尽量不要把整株植物分成太多的小植株,尽量让新植株的根系更强壮
文竹分株繁殖方法
1.将整株植物从盆中取出并摇动土壤,然后用手、剪刀或小刀将它切成几株植物并植入盆中。2.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作,但可能导致根茎不协调,种植后疏于管理,导致成活率低甚至亡。
芦笋以嫩茎作蔬菜食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糖类、皂甙等物质,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优质保健食品。
1芦笋品种
据富阳市18年芦笋生产实践表明,“UCl57"、“UC800"两个芦笋品种较适宜生长,长势旺盛,嫩茎粗壮均匀,笋尖鳞片抱合紧密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目前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2播种育苗
2.1播期在我市可按春、夏、秋三期播种,尤以春季4月上旬播种。亩用芦笋种子50g。
2.2催芽芦笋种子壳较厚、有蜡质层,应用沙在清水中搓洗,除去蜡质,用25~3012温水浸种48~72小时,每天换水一次,浸后沥干,用多层纱布或湿纸包好在25~3012温度下保温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育苗选用砂质土壤或菜园土作苗床,每亩大田做苗床50m2,用有机肥180kg,磷肥2kg,钾肥2kg,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表面,然后翻耕入土、耙细。土壤消毒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45kg浇洒。苗床做成宽1.2m、高15~20cm的畦,在床面与畦垂直方用3~4cm粗木棍每隔20cm压一条播种沟,沟深2~3cm,在沟内每隔8~10cm播一颗种子,后盖0.5~0.8cm的焦泥灰,播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薄稻草,再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700倍浇洒。春季苗床要用薄膜小拱棚保温,当20%的幼苗出土时揭掉覆盖稻草。小拱棚育苗要及时注意气温变化,在晴天棚内温度超过3012时,要迅速通风换气;当气温稳定在20~30℃时,可揭去小拱棚薄膜。苗高在10cm时及时中耕锄草,施追肥,每隔10天施一次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加10~20%的人粪尿混合液浇施。春播苗龄应控制在45-60天,及时移栽。
3整地移栽
3.1整地芦笋生长适于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的培泥沙田。移栽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l‘g,深翻入土,用拖拉机旋耕耙细,平整土地,开好定植沟,沟距1.5~1.6m,沟宽40cm,沟深30~40cna,沟内亩施有机肥1500kg,磷肥50kg,钾肥25kg,人粪1000kg,掺入40%芦笋青粉剂0.75kg,施于沟内,上面覆盖一层松土,使沟面与畦面相平。3.2移栽定植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移栽,移苗时尽量少伤根,带土移栽,按苗大小分级定植于沟内,移栽密度株距30cm,亩移栽1200株左右。移栽时将苗根与土轻轻压实,每株浇清水粪O.5kg后再盖上松土3~5cm即可。定植后每隔5~7天亩施清水粪500kg,隔10~15天培土一次,每次2~3cm,结合中耕锄草,每隔20天左右亩施复合肥5~8kg,每隔7~lO天,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喷于植株茎叶,以防治茎枯病。新栽芦笋茎秆较细,要适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茎秆,及时疏枝有利通风透光。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进入9月中旬,每棵盘保留健壮、分布均匀的茎株10~15根,多余的嫩茎可拔去。4芦笋母茎的留养
经长期试验,证明采用一年二次留母茎栽培法是芦笋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每年3月开始,陆续有春芦笋嫩茎出土,即可采收。在4月上中旬选无病斑、健壮、茎粗1.0cm以上芦笋留养母茎,春季每棵盘二年生芦笋留母茎2~3根,3~4年生芦笋留母茎5~8根。秋季每棵盘留养母茎15~25根,母茎留养后及时搭架用尼龙绳固定,母茎植株高达1.2~1.5m时及时打顶。
5施肥
据我们多年芦笋栽培经验,芦笋整个生育期采用冬肥足、春肥控、夏肥重、秋肥补的施肥原则。芦笋生长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使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地下根系的伸展。每年5月下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9月中下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沿植株根部15-20cm,挖深8~12cm的沟施入,并覆土。在整个芦笋生长过程中一般每年施追肥12次,以有机复合肥为佳(N+P2 05+K20≥16%、有机质≥25%)。成年芦笋年亩用量300~400kg,若是用高浓度复合肥(N+P2 05十K20≥45%),亩用量为150~200kg。芦笋对养分吸收以钾为最多,其次是氮、磷。氮肥施用要适量,还要施用适量的钙、镁、锌、硼以及硅元素。
6芦笋病虫害的防治
6.1芦笋茎枯病 茎枯病发生于芦笋母茎留养生长时期,据我市多年剂防治筛选,40%芦笋青粉剂对防治茎枯病效果较好;其次是1%多抗灵;再次是80%丰收可湿性粉剂;其他可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键霉素粉剂;用50%多菌灵和70%锌混合防治,效果也不错。6.2防治方法在春秋留养母茎期间,当芦笋生长高度达5cm以上时,则用40%芦笋青粉剂加少量农用链霉素兑水50倍自下而上用毛笔涂刷,每隔一天涂母茎一次,直至主秆分枝;在母茎分枝放叶后用40%芦笋青粉剂加农用链霉素兑水400~600倍全枝喷施,前期每隔4~5天,中期每隔7~10天,后期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母茎开始衰老时停止喷。若发现母茎群体中有患茎枯病的植株,应剪去病株,及时用防治,整株发病应及时拔掉烧毁。11月底到12月上旬当母茎枯萎后,即可部分割除,并清理残枝叶,移出芦笋田集中烧毁。然后在芦笋根都扒开土层2~3cm,用40%芦笋青粉剂兑水600倍,每亩用液600kg浇于根基部消毒越冬。6.3虫害在芦笋整个生长过程中,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芦笋茎叶。在5~9月对夜蛾和蓟马等害虫可用5%抑太保乳油1500~3000倍或用10%粉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施,均可有效虫。
7芦笋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栽培芦笋可使春笋从4月初提早至2~3月采收,且可使春季母茎留养提早,同时夏笋采收相应提前,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大棚栽培选择三年生以上高产田块,12月底至1月上旬搭棚.竹棚、钢管棚均可。大棚宽6m,高1.5~1.8m,大棚内边畦加盖小拱棚,保持棚内温度均衡,中午温度高于30"C时。应及时通风防止高温烧笋。大棚芦笋春季母茎提前于4月初留养,母茎留养后,中午温度超过30℃时拉开两端薄膜进行通风降温,碰到低温及时封膜保温。当母茎分枝放叶后,气温已正常,可拆除大棚采用常规的田间管理。
芦笋什么时候分枝?
文竹分株时间
芦笋枝条的季节多在春季,因为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芦笋的恢复。一般来说,3、4月份分支比较好,芦笋好养,分支繁殖就够了。夏天可以分芦笋。只要放在湿度大、光照弱、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周左右就能存活。芦笋冬天可以分,但是要保持活的还是比较困难。字体步是选择健康的芦笋植株,生长2-3年,根部有更多新枝发芽。第二步:将选中的植物去掉泥土,用手拍打植物的根部,拍下的泥土,注意保证根部的完整性。第三步:拍土后用清水稍洗根部,以便更直观地看到根部。第四步。尽量不要把整株植物分成太多的小植株,尽量让新植株的根系更强壮
文竹分株繁殖方法
1.将整株植物从盆中取出并摇动土壤,然后用手、剪刀或小刀将它切成几株植物并植入盆中。2.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作,但可能导致根茎不协调,种植后疏于管理,导致成活率低甚至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