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个人信息赔偿是怎么规定的?
首先是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在新消法中有明文规定,“经营者及其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索赔标准 个人信息泄露违法哪条法律
个人信息泄露索赔标准 个人信息泄露违法哪条法律
当下,个人信息被人网上公开叫卖,而那些心怀叵测的陌生人掌握着从我们电话、住址、职业到父母姓名、私家车型号、银行存款额等详细资料。人们对于频繁接到的骚扰电话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现象是非常奇怪的,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公民的保护个人信息意识不强。当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就应当及时索赔,维护自身利益。那么,泄露个人信息赔偿是怎么规定的呢?
一、个人信息泄露可找商家赔偿
首先是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在新消法中有明文规定,“经营者及其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像去年就有媒体快递行业有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从今年3月15日起,如果还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情,消费者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因为新消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
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二、从一赔一到一赔三
桑隆建:对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新消法将过去规定的“退一赔一”修改为“退一赔三”,并增加了“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的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消费者在一家店里买了一件东西,之后你发现你和店家的交易中存在欺诈行为,在新消法实施以前你只能得到购买这件东西时两倍价格的赔偿。
但是在今年新消法实施之后你可以得到四倍的赔偿,而且新规规定,赔偿金额将设限额500元,也就是说,就算商家只卖了一块售价不超过2元的电池,也有可能被处赔偿500元。这样加大了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积极性。
现在,很多人再接到推销电话是采取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当下这类现状确实如此,人们几近麻木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还未遭受到切实的利益损失。但是,当自己的利益被实际损害时就已经晚了,泄露信息赔偿这个问题就是在警示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维护自身利益。
泄露隐私赔偿标准
法律分析:经营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应当给予消费者经济赔偿。赔偿的额度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获取的收益;给消费者造成的实际损失大于经营者获取的收益的,赔偿的额度为消费者的实际损失;经营者获取的收益、消费者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赔偿的额度不低于500元。造成消费者精神损害的,应当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民法典》
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盗用个人身份信息赔偿多少钱
您好亲,应该是3000元以上。一、《消费者权益保》中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人身权利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法予以赔偿;导致财产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法对其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身份资料、家庭情况、财产状况、通讯信息、健康状况、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经营者不得要求消费者提供与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二、《消费者权益保》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三、《消费者权益保》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应当给予消费者经济赔偿。赔偿的额度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获取的收益;给消费者造成的实际损失大于经营者获取的收益的,赔偿的额度为消费者的实际损失;经营者获取的收益、消费者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赔偿的额度不低于500元。造成消费者精神损害的,应当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个人信息泄露赔偿标准
个人信息泄露赔偿标准如下:
1、泄露个人隐私是需要按照案件的程度来判断赔偿的程度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邮政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反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罚金。违反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应当给予消费者经济赔偿。赔偿的额度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获取的收益;给消费者造成的实际损失大于经营者获取的收益的,赔偿的额度为消费者的实际损失;经营者获取的收益、消费者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赔偿的额度不低于500元。造成消费者精神损害的,应当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个人信息泄露赔偿标准
法律分析:经营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应当给予消费者经济赔偿。赔偿的额度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获取的收益消费者造成的实际损失大于经营者获取的收益的,赔偿的额度为消费者的实际损失营者获取的收益、消费者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赔偿的额度不低于500元。造成消费者精神损害的,应当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民法典》
千零三十四条 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千零三十五条 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