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苏宁相比,谁在未来更有发展潜力?
京东和苏宁相比,谁在未来更有发展潜力?其实吧,对于京东和苏宁相比,我觉得京东在未来更有发展潜力,单单从物流速度上来看,就是京东的物流非常的迅速,你今天下单明天就可以送上门了,这样就很令人满意,所以说京东在未来更有发展潜力。
苏宁做不过京东(苏宁厉害还是京东厉害)
苏宁做不过京东(苏宁厉害还是京东厉害)
服务体验在这个新时代里面,现在的人们都不钱的,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服务体验,那么就是物流速度,京东的物流速度,我不用说了吧,相信使用过京东的人都知道你今天下单明天就到了就给人一个非常良好的服务体验,现在的人都不钱的,的是服务,体验一个良好的服务体验,给人一个好的心情,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购物。
质量问题不仅仅如此物流速度给人一个很好的体验,但是物品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京东物品的质量非常的好,相信使用过京东人都知道,它的物品都是自因的,出现了问题第2天就可以去换,不仅仅是售后服务体验良好,而且它的物品质量也是很难出问题,所以说也给人一个良好的保证,所以说京东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总的来说,我更加看好京东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它的物流速度非常的快,给人一个良好的体验,而且售后服务也非常的良好,不仅仅如此,也许你寄过去的东西两天到三天就可以寄回来了,售后服务态度极其良好,速度也非常的快,这就注定了京东在未来的发展必定是有更大的潜力,而苏宁却不是这样子,它送一件东西也许有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才能够送到,这就注定了,苏宁在未来没有京东,有更大发展潜力。
苏宁败局:回顾苏宁30年的创业史,说说苏宁为什么干不过京东
你可能没听过张近东,因为这个人实在太低调,但你一定知道“苏宁易购”。
这两天有一个大,就是苏宁易购的老板,也就是张近东。要转让20%多的股权出去。转让对象现在还没公布,外界普遍猜测是南京。
如果转让成功,苏宁易购将从江苏的民营企业变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民营变国企,对于苏宁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对老板张近东来说,它将失去对苏宁的控制权。
你可能会问,苏宁不是挺好的吗?苏宁的门店到处都是,为什么老板要落魄到卖股权的地步呢?
原因很简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苏宁的危机,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
不过我们先不说十年前,先说30年前,也就是从张近东创办苏宁开始说起。
1990年,张近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卖空调。
在那个年代,空调电视等家电都是稀缺物品,谁只要手里有货,就不愁卖的,老甚至要靠抢,才能抢到。
搭着时代的顺风车,张近东一出手,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到了90年代末,苏宁已经成为全国卖空调领域的老大。这是苏宁的个十年。
苏宁的第二个十年。也就是从2000年到2010年,是苏宁真正狂飙突进的10年。
这个时候苏宁又赶上了消费的第二个红利。那就是家电消费的大卖场化。
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大卖场,因为客流量大,销量高,面对厂商时,拥有的话语权。可以卡着厂商的脖子,要求厂商降价。你如果不降价,你的货就不会出现在我的大卖场里。因为这个事,国美老板黄光裕和董明珠还因为这个事闹过矛盾。
总而言之,那个时候的大卖场是非常强势的。苏宁也在那个时候实现了更快速的扩张。
2004年7月21日,苏宁在深交所上市。当日涨幅100.24%,一举成为沪深两市高价股。
2008年,国美老板黄光裕入狱,国美从此一蹶不振,苏宁正好扶摇直上。稳稳的坐上了家电销量的名。
这10年,苏宁都是高歌猛进,顺风顺水。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消费来了,苏宁的新对手,京东也来了。
京东也是卖电子产品起家的,不同的是,京东只在线上卖。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家互相看着不顺眼,价格战就打起来了。
2012年,刘强东宣称“未来三年京东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 10% 以上;苏宁则直接回怼:“苏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双倍赔付”。
一番血雨腥风的价格战打下来。终还是互联网基因更强的京东获胜。
要说苏宁,并非不重视互联网,张近东早早就意识到了互联网对零售的重要性。
2005年的时候,苏宁就上线了“苏宁网上商城”。
2009年,苏宁提出“实体店与互联网业务共举的战略”,并将网上商城更名为“苏宁易购”。
张近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线上线下并举。线上大力开发互联网,线下充分利用苏宁的门店资源。
如同苏宁口号,“上街、上网、上苏宁”。
就是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看起来,这个战略挺好,但苏宁缺乏电商基因,流量获取成本高,付出巨额代价却没能把线上渠道打开。
后来苏宁结盟阿里,阿里投资苏宁,占股19%,希望用阿里的电商基因改造苏宁。但阿里本身也是缺乏流量的,两个渴求流量的企业合体,并没有给苏宁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反观京东,早已经抛开苏宁几个身位,走在时代的前列。
而苏宁却走到卖股权求生存的地步,苏宁的落幕,实在让人唏嘘。
回想过往,张近东从1990年代开始,抓住了前两个10年的机会。比如第1个10年卖空调,第2个10年做大卖场,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却在第3个10年,也就是电商时代来临时,有点捉襟见肘。
并不是能力不行,实在是形势比人强。
一个人可以抓住时代的一两次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但你无法赶上所有的时代潮流,无法永远走在风口浪尖上。
还是那句话,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
愿苏宁能在他的第4个10年,重新找到属于它的节奏。
京东和苏宁,你觉得这两个电商谁的实力更强?
上网上街上苏宁
我觉得京东实力更强,一方面是因为京东的市值比苏宁大,另一方面是京东物流很快,也比较好。
我觉得苏宁更强,京东之前还可以,但是现在也越来越多货了,所以我觉得苏宁更强。
我觉得京东的实力更强,因为京东的物流很快,当天下单第2天就能到,而苏宁就不能如此了。
理性谈一谈京东与苏宁发展历程,到底谁更难,谁更强势
首先苏宁创建于1990年,京东真正发展是在2003以后,因为刘强东在2003年之后才开始进入电商领域。
一.前半场
单论发展历程,两者也不一样,苏宁是步步为营的发展,一直都是实体企业,刚开始是开一个小门店,卖电器,苏宁能做大,一是因为时代,当时是改革开放,供需不平衡,需大于供,有多少商品,只要产品有,经营合适,就不愁卖,二是张近东选对了方向,进入了正确的行业,当时电器空调算是品,单价高,利润也高。但当时信息不发达,张近东的选择是自己的判断很准,他有一定的前瞻性,苏宁先是从事批发,然后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步的进化,创新自己,先是战略上,批发转零售,再转大卖场连锁经营,再是战术上,重视服务,抓住痛点,解决安装配送问题,后大规模扩张,所以苏宁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行业竞争的结果。
京东的发展,离不开刘强东考入了大学,一是他学习了 学,他对人性,以及 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是他自学了编程,这个很重要,因为他自学了编程,所以他对互联网有着简单的了解,而且因为自学了编程,他也有了桶金,在中关村开了一个柜台 ,经营电子产品,客观来讲,如果刘强东没有发现互联网,一直走连锁化,他可能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小老板,刘强东发现电商的潜力,也是因为时代,当时电脑逐渐普及,互联网的技术逐渐进入国内,刘强东经营电子产品,而且他学过编程,他能实地的感受到互联网,而且当时非典,他尝试了互联网卖货,进而投入电商。
二.电商上半场
京东在2004就进入了互联网,到了2008年,刘强东已经经营了4年电商,他对电商的运营可能有很深了解,因为这时他还是创业型公司,刘强东也许研究了零售发展什么比较重要,也有老一辈的零售企业发展成功的案例,他意识到了服务问题,他发现影响电商服务的,就是物流。所以他不断融资发展物流,这也成为他在电商异化竞争的支柱。
三.电商下半场
苏宁因为多元化发展,,投资失利等问题,陷入了资金链危机,流短缺,苏宁易购投入江苏国资,但是苏宁易购还是有优质资产的,完善的大件物流网络,即收购万达百货,,发展苏宁零售云后,苏宁线下零售场景充足,
京东则再继续完善物流资源,收购物流资产,加大物流基础建设;收购德邦快递,完善大件物流网络;收购跨越速运,开始建设航空物流;收购达达,完善即时配送。但也面临着成本高昂等问题
四.总结
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商品,效率,服务,品质,场景永远是零售的核心。有竞争其实是好的,商场也回避不了竞争,竞争能把零售的核心打磨到,淘汰掉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