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万达旗下电商飞凡营业额目标下调九成?
10月26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王健林旗下万达网络科技的智慧生活板块,即飞凡APP的营业额目标已经从2017年年初定下的9亿元调整到1亿元,此外,王健林给飞凡2018年的任务目标是营业额达到30亿元。
万达电商为什么没人做_万达电商是做什么的
万达电商为什么没人做_万达电商是做什么的
除了调整营业额目标之外,飞凡也在进行内部的人员缩减。
2012年5月,万达电商开始组建,200万年薪电商CEO。同年12月,曾任Google总部电子商务技术部、阿里巴巴交易技术资深总监龚义涛确认出任万达电商。
一年后,2014年3月28日,龚义涛宣布离职万达创业。
2014年8月,万达宣布联合腾讯、百度共同搭建电商平台,总投资50亿元。在股权比例分配方面,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分别持股15%。彼时,三方宣告,5年投资200亿元,打造全球O2O电商公司。这家被戏称为“腾百万”的电商公司在注册4个月后,估值翻了4倍,超过200亿元。
万达电商在成立两年的时间内,的项目就是“飞凡”。两年后,2016年7月,“腾百万”拆伙,百合和腾讯从飞凡网中退出,只剩万达自己继续做其电商平台。此后,万达自己重新注册了一家名为“新飞凡”的公司继续运营飞凡电商。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因为商业地产面临着电商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冲击,自身必须实现智能化,在这个大环境下,飞凡才出现。所以初,万达电商是给万达广场做升级。”
另一知情人士对澎湃称,“目前飞凡上的商家都是依靠各种补贴拉过来的,依靠流量换广告,一直在烧钱。王健林深知飞凡在短时间内并不能靠自身盈利,于是出现了万达金融,终飞凡电商由初仅为万达广场做商业模式升级变成了融合金融的万达网络科技。”
目前,万达网络科技旗下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数字商业、智慧生活、金融科技和公有云服务。澎湃了解到,在万达网络科技目前的四大板块中,只有金融科技是盈利的。据知情人士表示,网络科技在今年可以达到整体盈利的目标。
按照此前王健林对网络科技2017年的两个工作要求:融资100亿元和整体盈利。此外,在年初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称,网络科技要在2017年收入达到65亿元。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万达网络科技已经推迟原定于2017年进行的15亿美元融资方案,时间推迟到至少2018年年初。
原因则是投行在对网科做完一轮尽调之后,并不是很满意。投行认为万达网络科技的业务梳理并不清楚。
在万达2016年的年会上,王健林在讲话中表示,批准了网络科技2017年至2019年的发展,同时批准了五年资金。按照这个,网络科技要力争2018年实现整体赢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实现的整体上市。
资料显示,飞凡旨在对平台产品进行了智慧场景、飞凡通、金融服务三大方面规划,凭借“实体+互联网”的场景互动+快捷支付的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给购物中心搭建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飞凡App 实现找车、找店、排队等功能,同时提供覆盖购物、会员、积分、大数据、促销优惠等服务。
电商运营这么厉害为什么很多人不做
短期来看,电商运营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岗位了,人才也相对丰富。在人才每年增加的同时,实际上新增的卖家并不多。而新媒体运营,借着5G跟短视频还有直播的兴起,极有可能会带来一波人入局,从而导致新媒体运营供大于求。在这个局面下,稍微知道些基础,就能做新媒体运营且收入不菲。所以短期来看,新媒体运营更加合适。
中期来看,新媒体是未来的趋势,哪怕电商公司,实际上也在进入新媒体。新媒体已经被证明了不是伪命题,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局,运营跟运营之间的竞争会变得尤为重要。行业成熟化会推动新媒体运营薪资两极分化,强者越加高薪,弱者越底薪。早点入局,会在中期享受到一波高薪红利,甚至有机会去大公司任职重要岗位。中期看,我仍然看好新媒体运营。
长期来看,新媒体运营涉及的内容更多,方向也更加多元化,软文,PR,直播,打造网红等等,会给个人的职业生涯带来诸多选择。
有一种管理就是亲力亲为
【Zhao Wu的笔记】
大家都知道万达,全国各个城市都有万达广场,万达的老板王健林,也曾是首富。在电商疯狂发展的年代,万达也下决心做电商,开出了 800 万年薪,请电商公司 CEO 。没想到五年,换了三任CEO ,咱们一起看看万达电商的换帅历程:
每一任 CEO ,都不是泛泛之辈,万达不缺资源,不缺钱,但五年过去了,万达电商连前五名都算不上。原因到底在哪里?
有一个软件叫在行,杭州某大服装市场的负责人,他的打算组建电商团队,年公司公司投资一千万,还有各种渠道资源,准备挖一个阿里出来的小二来总体负责。
他自己可以投入多少时间?这个项目做成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自己必须亲力亲为!
是的,做电商,大老板必须亲自参与,否则 99% 会失败。
太多的企业老板,有一种思维,我只要找到合适的人,全部授权给他,就能做好这个业务。道理上讲得通,对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但电商不行。我见过太多的失败案例,老板不懂网络,不懂电商,花高薪请人过来,建了一个电商团队,一两年过去了,亏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什么都没有得到。
反过来,我见到的电商做得好的公司,老板都是亲力亲为的。无论是一年卖几百万的小卖家,还是年销售额几个亿的大卖家,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大家熟知的韩都衣舍的赵迎光、三只松鼠的章燎原、小狗电器檀冲、御泥坊的戴跃锋等,就算现在公司已经年销售额十几亿了,老板还是冲在一线。
为什么做电商需要大老板亲力亲为?
不是请的人能力不强,也不是老板授权力度不够,而是电商行业变化太快。不只是电商变化快,整个互联网变化都很快,到了移动互联网更是如此。这种快速的变化,如果没有老板参与,下面的人很难快速做决策。这只是其一。
其二,老板只有自己参与,才可能了解人才,善用人才。电商领域发展快,以前的高手不一定适合现在,现在的高手,可能看上去很不起眼。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才,老板不亲自参与一段时间,很难分辨出谁是真正的人才。还有一种可能,遇到一个能力强的负责人,很有可能因为老板自己的错误,让人家发挥不了作用。大公司,小公司,都是如此。
其三,只有老板亲力亲为,整个公司的资源才能调动起来。电商要想做好,需要的是整体协作。公司资源再丰富,调动不了,也是白搭。这种事情,公司越大越明显。只有老板亲力亲为,员工才会重视电商这件事,才有可能成功。
有人说,老板不懂电商啊,如果老板来做,岂不是瞎指挥?
老板不懂电商,但老板懂生意,老板懂人。老板亲力亲为,可以一边做一边学,招合适的人来帮助自己。现在很多成功的电商企业家,都是六零后,也都是现学的。
老板亲力亲为,不是说所有的事情老板都要自己做,而是老板全力参与其中,和大家一起来战斗,哪怕是做一些很细节的事情都没关系,例如文章的排版,产品的介绍文案等。这样做,电商成功的机会会大很多。等到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找到了真正的接班人负责人,大家的沟通模式都清楚了,老板才可能退居二线。
如果你是老板,你自己要反思一下,你参与了多少。如果你是员工,你可以把这一课给你老板看!
当然,老板必须亲力亲为,这条军规,对大多数互联网创业,都适用!
小思考是:你公司的老板亲力亲为了吗?他可以做哪些改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为什么有人说电商越来越难做?
现在做电商难主要是花钱多投入大,收益不一定成正比!主原因:
一、网店推广广告费成本高!现在流量碎片化,获取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各平台间竞争大,必定推高流量成本!
二、搭建团队开支大!现在电商再也不是也前随便拍几张照片挂上网站就可以成交!而是要整个运营团队,供应链团队搭建等都需要人才,金钱开支!不再是以前一两个人随便做了!
三、流量红利己到天花板!做电商的人,同质化,很难突围!
这个问题!早晚都会出现电商难做的事情,好像我现在也不想了,买到的东西很烦人的。买真价实的东西,这个商家我就保存,还会在买,遇上的就删除了,这两年都是实体店买的多一些,还是觉得实体店好点,虽然有点贵,能看到真啊!
大家都说实体店难做,现在也做电商难做。根本的原因是:找到好产品真的很难,其次是获取流量成本越来越高。
不过,就现实情况来看,其实电商实体不能偏废,两条腿走路不是更平稳吗!
电商的优势在于:海量的商品集中在一起,便于消费者比价选择,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商品。
而且,电商平台的销售方式多属于集中广告轰炸+优惠+物美价廉,能够满足现在的消费者的既要求物美又要求价廉的心态。
实体的优势在于:商品直面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眼见为实,而不必担心看上宝马买到驴。
实体与电商不应该成为宿敌,应该互为补充。实体发挥实体的长处,电商发挥电商的长处。
在电商活跃,大批电商已经占据了商品流通的半壁江山的今天,注意发展实体有利于增加就业。
说的庸俗一点就是:自己活也得让别人活。那种胜者通吃,唯我独尊的心态应该抛弃了!
就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任何红极一时的东西都会有生命周期。
做电商就是一门生意。做零售电商就是人货场。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场的多元化等等,确实是一个事实
我列举以下几种可能
1.你可能之前做过,但是没有做成功
2.你见过身边朋友有做成功,也有做失败的
3.你从网上获取的信息都是在宣扬电商不好做
4.投机心里在作祟,试一试,看一看,瞧一瞧,不好做也无所谓
【难做的表现】
1. 行业大佬的加入 ,比如说零食类,头部有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把控,基础玩家就不要硬碰硬了
2. 已经从野蛮式电商时代转变为精细化电商时代 ,人人都要学会几招运营的技巧,你成功的概率上才会提高
3. 更依赖于成熟的团队,单兵作战难免势单力薄 ,一个人做电商你要扮演多个角色:运营//美工/仓库/售后,时间精力撑不住。
【不难做的表现】
1. 个性化需求突出 ,总有一小部分人的需求,需要有人站出来去满足,而头部大佬往往不太关注这些小群体
2. 平台机会,就是你的机会 ,你要时刻关注平台的战略方向,比如说淘宝去年推出的淘小铺,虽然有很多人不看好,但是依然有人做的不错
3. 低成本,减少试错的损失 ,拿3000块开一家淘宝店,和拿50000去开一家小门市,你会怎么选?
产品没有 科技 含量,没有知识产权,导致低价竞争,后果是利润越来越薄。
电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一点不可否认,确实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越来越专业化
现在做电商和前些年做电商的不同就是越来越专业化了,正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无论什么行业都是这个道理。现在做电商的人或企业,也可以说是什么水平,什么阶段的都有,相比之下,肯定专业性更强一些的团体更占优势一些。不专业的人才会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推广成本越来越高
做电商的朋友可能都有这个体会,以前平台会给新店一些流量,或是参加平台的一些活动也能对销售起一定的帮助。但是,现在获取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参加一些活动也有可能无功而返,甚至有的连推广费用都赚不回来。不推广不行,推广了没有效果也不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说电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用户越来越不稳定
大家可能都感受到了,现在用户获取资源的渠道太多了,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广,造成忠诚度越来越低。如果我们不在产品品质、价格、服务上寻求突破,生意自然也会越来越难做。
利润下降,反而成本越来越高了
实际上做电商一点不比线下节省人力物力,如果店铺的交易量不足,店面费用、人员费用、推广费用等等这些成本,一般企业是支撑不住的。
在我看来,电商行业也正在进行洗牌,能够掌握优质产品资源,产品利润率足够,花得起宣传和推广费用,又用专业运营团队的企业才会笑到后。反之,你的生意将会越来越难做。
我是“双韵白山印象”,期待大家的关注,我们一起交流与电商方面相关的话题。
万达电商危机重重,是否意味着万达会失去立足根基?
意味着万达会转型升级,从重资产转变为轻资产。看好万达,巨无霸。
细心的你会发现,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小县城,大街小巷,都是“大甩卖”,都是“旺铺转让”。很多门店是空的。商铺转让背后的经济状况堪忧。
什么时候都有空门店,不过没有2015年的多,而且是很多。有些区域甚至整条街都不行了,非常冷清。有些店,写的是出售,而不是出租,而且是老铺。为什么不带租出售?有些大型购物中心里不但门可罗雀,而且是好多铺是空的。
过去的20多年,拼命开发商业地产和加大商业地产的配比,造成现在大型购物中心里和临街的商铺大量过剩。商铺租金大约在2012年开始大幅上扬。大部分的存量地产,立项都在五年前,在那五年前的美好时光里,用全聪明的大脑画的是不包括电商的,在给商铺投资人描绘的都是一铺养三代的美丽传说。
商铺投资人砸锅卖铁的进场,造就了今天地产商和商铺投资者都陷入了群体迷失。推贵了商铺价格,推高了商铺租金,推多了大型购物中心,成就了万达神话,推多了社区商铺。再高大的人造神话,也有被揭穿的时候,再美的花朵,也有凋谢时分。
有人已经觉醒了。那些有预见的商铺投资人,已经开始在顶峰套现,出逃了。有智慧的房东,遇到一个好房客只要不空租哪怕房租低一点也行,大家共渡难关。那些有点闲钱不懂生意却想蠢蠢欲动的人,冷静下来了;那些陷进去的,开始到处学习取经,转型了。
总结:6月23日,万达王健林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就提出了具体的转型目标——“2211战略”。就是到2020年,做到企业资产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利润100亿美元。王健林说:“这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来自房地产类的收入降到30%以内。”房地产类,已经被他和万达内部视为“重资产”。
我认为万达这次转型,风险比前面三次任何一次都大,这里面有危机也有生机,先说危机。
1 、以地产起家,却极力抹掉地产标签,去地产化,恐失去立足根基
尽管王健林一再强调“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内把‘地产’去掉,变成商业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服务公司”,他要在2020年把房地产收入降到50%以下,但商业地产仍然是这个高速运转帝国的根基。万达模式发展后期,仅仅靠物业销售的资金已经无法支撑商业项目的运营了,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万达不得不借助融资来平衡流,于是出现了“以融养租”的方式,有“被动转型”的嫌疑。
2 、船大不好调头,人事震荡,影响公司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
人事人事,因人而事。日前,一份标记为“大万商[2015]22号文件”由万达内部流出。详细版的文件显示,本次万达人事“大”共任命人员72名,其中级别15人,免去人员53人。王健林曾表示:
“不要再对房地产行业抱有任何幻想,除了北上广深等局部地区,行业整体已经呈现过剩局面。”
原本被证明十分成功的万达模式正在慢慢走向尽头。溢价幅度减少、销售速度降低的时候,就需要转型。这样一个巨型公司转型过程中,人心惶惶总会有的,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好说。
3 、以资本并购来完成产业布局和扩张的模式,受到外界质疑
2015年上半年,万达已投入150多亿元用于并购和投资,先后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澳大利亚HOYTS院线等企业,投资入股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同程旅游等企业。下半年将加大并购步伐,完成国外3家、国内3家大型企业并购,同时推进海外企业业务在落地,金融和互联网等领域将成为并购的重点。
万达收购的这些大企业,目前看来自身增长性有限,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业地产企业风格和管理模式也很难改变,想在电商和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挑战很大。
4 、万达转向金融投资,如何建立风险防火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尤其是在同一个内部的金融板块和项目融资之间建立合理的防火墙。
5 、万达电商不尽如人意
电商CEO董策近期的离职,就受到各方关注。三年时间内,在电商板块万达已经更换两任CEO和两任COO。有人认为代表了万达在电商领域遇到了难题,同时也对万达企业管理模式能否与互联网文化融合提出质疑。
6 、冷处理互联网+,强调打破互联网神话,与现有主流政策和舆论偏离
王健林和万达被视为不真正懂得互联网,一定程度流失了“拥趸”,万达品牌的用户基础减弱。
7 、万达百货、大歌星KTV等产业的剥离和大批关店,证明万达过去的几年里在自有商业上遭遇较大的失败
损害了一部分产业链中小合作者的利益,城市新区和中小城市的招商压力,使得万达不得不建立自有品牌主力店来为招商“撑场”,甚至“填场”。到后,这种“救场”的做法使得万达商业无论选址还是从运营方面,都无法像其他专心做购物中心的业态那样运作自如。这方面的失败,在万达接下来搞融资和众筹的时候,或多或少影响投资和参与者的信心。
为什么电商越来越难做?
三个同质化是导致电商越来越来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质化的产品。几乎你想要的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上一搜索,都会有一堆的相同产品,不但让用户选择困难,也让商家不得不进行价格战,毕竟功能不多的产品,用户比较敏感的当然价格。当然,对于高客单价以及和身体健康有关的产品,用户可能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商家的美誉度。
同质化的推广手段。电子商务选择产品后,重要的就是有效推广,线上流量红利早已不存在,信息流媒体的流量大、千次成本相对低,但用户极其不精准,换成转换率更是低的可怜,换成投入产出可能还比不上主流电商平台的站内推广。主流电商已经被有限的几个霸主霸占,所有的商家都需要在这些平台上投放广告,争取搜索排名,导致一般商家根本承受不起高额的广告费,而且现“高投入、高产出”已经不是金标准,完全高投入,低产除。
同质化的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已经越来越同质化了。以自营为主的京东,现在也大理发展POP;以为商家为主的淘宝,早已整出来类似于聚划算的活动,;拼多多有了足够的用户之后,也开始注重品牌导入。
综上,三个同质化,是的电商越来越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