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信阳毛尖平均年销量和销售额
销量7.5万吨,1.5亿元销售额。
一年销量多少吨 电商卖茶叶的经营难度
一年销量多少吨 电商卖茶叶的经营难度
1、截至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215.3万亩,茶叶总产量7.5万吨,总产值130亿元,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到68.86亿元,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2、发展占重要的位置,根据信阳毛尖的电商市场,每年1.5亿元的销售额。
哪个省份线上茶叶销售厉害?5月,这个省卖茶超4亿元
注:本文数据源自于第三方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平台,仅供参考。
按数据,2019年全年 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为10.6万亿元,互联网电商交易额占总量比例为25.7%。
按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线上市场规模为235.0亿,我国茶叶总的消费规模为2739.5亿元,茶叶线上交易额占茶叶交易总量比例为8.6%。
从上述数据可知, 目前电子商务在茶叶行业渗透率不高 ,离我国电商渗透率平均水平都还有不小的距离。
国内哪些省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指淘宝C店、天猫商城、天猫和全球购)销售茶叶更积极?
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各个省份的白茶、黑茶(不含普洱)、普洱茶、红茶、黄茶、绿茶和乌龙茶在阿里系电商平台的线上销售概况。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白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福建5154.55万元,浙江278.45万元,广东179.71万元,云南130.52万元,江苏103.61万元。白茶类销售,主要还是福建地区,占总销售金额百分比超过8成。
其中,福建省销售白茶前5位的城市:宁德2406.00万元,泉州1500.73万元,厦门639.40万元,福州317.55万元,南平273.82万元。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黑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湖南1114.31万元,广西287.04万元,陕西113.01万元,上海82.99万元,浙江79.57万元。
其中,湖南省销售黑茶前5位的城市:长沙690.25万元,益阳420.92万元,永州1.60万元,娄底7122.00元,张家界6634.92元。长沙和益阳合计卖出的湖南黑茶占比超过99%,其余地区只是零头。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普洱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云南1.23亿元,福建4182.06万元,广东3694.10万元,浙江566.67万元,345.05万元。
其中,云南省销售普洱茶前5位的城市:昆明9937.48万元,西双版纳1475.00万元,普洱438.92万元,临沧240.14万元,大理83.52万元。昆明的普洱销售金额,足以说明其在普洱茶产业界的地位。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红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福建8813.55万元,广东1417.58万元,云南997.94万元,浙江768.80万元,上海649.43万元。
其中,福建省销售红茶前5位的城市:泉州5199.86万元,南平1971.96万元,厦门1314.35万元,福州226.87万元,宁德38.62万元。泉州卖出的红茶比南平还多,一定程度上说明红茶典型风味比核心区域更适合当前的茶叶消费选择。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黄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安徽127.66万元,浙江65.18万元,湖南25.19万元,四川7.66万元,广东3.48万元。
其中,安徽省销售黄茶前5位的城市:六安116.83万元,合肥8.00万元,亳州1.78万元,芜湖4761.70元,安庆4079.00元。六安是我国重要的黄茶产区,六安下辖的霍山县曾被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黄茶之乡”称号。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绿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福建8470.50万元,浙江8390.17万元,安徽3839.84万元,四川1361.43万元,河南1157.34万元。
其中,福建省销售绿茶前5位的城市:厦门6520.67万元,泉州1722.64万元,南平147.06万元,福州46.64万元,宁德19.72万元。浙江省销售绿茶前5位的城市:杭州5673.18万元,湖州1494.90万元,丽水782.17万元,绍兴172.34万元,金华151.07万元。
福建省卖绿茶多的城市为厦门,浙江省卖绿茶多的城市杭州,厦门和杭州不是茶叶产地,但因为商贸流通的便捷性,多是从上述两个地方把货卖出去。
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 乌龙茶 销售金额前5位的省份:福建1.38亿元,广东2430.73万元,浙江323.万元,307.54万元,上海259.12万元。
其中,福建省销售乌龙茶前5位的城市:泉州9808.元,南平1755.96万元,厦门1712.56万元,福州334.08万元,龙岩80.08万元。因为乌龙茶中畅销的产品就是铁观音,泉州铁观音产量是全国。
综上各省茶叶销售的数据,福建省5月份在阿里系电商平台的销售业绩独占。
5月份,各茶类总销售金额约为90269.86万元,福建省约为40452.79万元,福建1个省的茶叶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百分比约为44.81%。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在白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这4个类卖的多。白茶、红茶和乌龙茶是福建省的优势茶类,但福建省能够把绿茶卖好,确实值得安徽、四川、贵州这些绿茶主产省份学习。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欢迎关注本文账号,后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茶叶市场分析
——2021年绿茶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国内绿茶市场消费量稳健增长
绿茶是我国的国饮,也是的六大健康饮品之首。从我国绿茶的供需情况来看,我国是绿茶生产大国,内部生产占据了主要供应端,进口数量则微乎其微;在消费方面,我国绿茶消费量随着销售渠道拓展、健康理念普及等原因而增长,在出口方面则由于行业自身原因及外国市场偏向红茶的原因而无法产生出口突破。
茶叶行业相关公司:茶叶、湖南茶业、天福控股(06868.HK)、张一元茶叶、湘丰茶业、小罐茶、八马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绿茶产量、绿茶消费量、绿茶进出口量等
绿茶是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含有的、儿茶素、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绿茶市场供应现状
——绿茶是主要产茶
绿茶是茶叶中主要的茶类,绿茶行业不断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2014-2020年我国新发展茶园大面积投产,加上大多数新发展的茶园已经开始进入丰产期,我国绿茶生产总量一直呈增长趋势。2020年我国绿茶产量达184.27万吨,同比增长3.94%,其产量占到了我国茶叶总产量的61.7%。
——进口供应数量非常少
从我国的绿茶进口情况来看,我国的绿茶进口量与我国内部供应来说微乎其微,2014-2020年我国绿茶进口数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020年我国绿茶共进口0.43万吨,同比增长4.88%。
绿茶市场需求现状
——绿茶内销量逐年增长
是全球绿茶大国,绿茶品质优良,现已形成多个享誉海内外的绿茶品牌,如西湖龙井、碧螺春、松阳银猴等。绿茶内销市场较大,2014-2020年绿茶市场消费量呈上升走势,2020年绿茶内销数量约为127.9万吨,同比增长5.4%,据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绿茶消费量占全茶叶消费量的比例约为58.1%。
——出口市场难以做出突破
从我国绿茶的出口市场来看,我国是全球绿茶出口大国,绿茶出口量超过世界上其它任何。2014-2019年,我国绿茶出口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20年我国绿茶出口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共出口绿茶29.34万吨,同比减少3.46%。我国绿茶出口无法实现大规模突破主要原因在于绿茶文化输出能力低、行业企业多且小、市场混乱等因素。
绿茶市场发展前景
2020年,传统茶类销售格局基本稳定。在销售方式上,天猫、京东等平台电商的销售量额大增,销售份额持续扩大;从消费市场发展看,由于使人们更注重健康,因此饮茶人口数量与消费需求量持续增多,而且在可预期的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6年我国绿茶消费量将增长到16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1%。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茶叶市场的残酷现实:内卷愈演愈烈!数十万家中小茶企何去何从?
茶叶市场,
内销缓慢增长,出口常年维持在35万吨。这是我国茶市的现状。
未来几年,内销市场定会缓慢增长,但出口很难改变。 茶叶市场的内卷,将会越来越。
- 01 -
茶叶市场现状
茶叶市场,一靠内销,二靠出口。
内销:平稳增长,竞争激烈
据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同比增长19.26万吨。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2626.58亿元(增加230.58亿元)。
茶叶内销量达220.16万吨,比增17.61万吨,内销金额为2888.84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49.34亿元,增幅5.45%。
2020年,茶叶能实现内销5.45%的增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然而,我国18个省市区,涉茶人口8000多万。
8000多万人,守着3000亿茶叶市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的茶叶市场,无论源头的茶农、市场的茶商,还是喝茶的茶客,到处都是卖茶的人。
茶农:
茶农,不仅采茶、制茶,也卖茶。茶叶年年发芽,茶农手里,永远都有卖不完的茶。
茶农卖茶,有个很残酷的现实: 有名的茶叶,比如西湖龙井,云南名山古树等茶叶。产量稀少,名气很大。茶农在茶叶市场,拥有话语权。
但这样的茶农毕竟是少数。比如,古树茶只占普洱茶产量的3-4%,集中在不到1%的茶农手里。
其他茶农卖茶,主要靠春茶,等着茶商或散客上门。部分茶农与茶商长期合作,销量还稍好一些。
但大多数茶农,家里的茶叶,没有哪一年是卖完的。 只能日复一日,在自己的圈子里不断发茶叶。
茶商:
茶叶市场,茶商是卖茶的主力。
云南茶城的茶商,小一点的茶商藏茶几吨,多一点的几十吨,甚至上百吨。
东莞更是藏茶之都,2016年,东莞媒体就曝出藏茶30万吨。如今,东莞藏茶品类越来越丰富,又有媒体,东莞藏茶已经40万吨。
东莞藏茶(尤其中期茶),价格相当便宜。 去年,有茶商开仓,一饼60块(真这么便宜),但销量依然惨淡;2012年,东莞就打出的南茶北调的口号,要把莞藏普洱卖到北方,只是,至今依然没有太大进展。
东莞藏茶,云南中小茶商藏茶,其他地方的茶商藏茶。这么多茶叶,这么多卖茶的人,卖茶的路上,竞争可想而知。
茶客:
茶客本来是喝茶的主体,但多年以来,藏了很多茶叶。
某一天,看着自己的藏茶,默默地算了一笔账:
每个月一个357克饼,一年5公斤茶叶。现在已经35岁,喝茶喝到70岁,再老喝不动了, 35年茶龄,每年4-5公斤,多也就喝掉140-175公斤茶叶。
然而,茶客如今的藏茶,已经200公斤了。 反正喝不完,也加入了卖茶的队伍。
大家都在卖茶,大家都卖不好,这是多么无奈的现实。
出口:连续下降
据茶叶委员会(ITC)数据:2019年,全球茶叶产量615万吨,茶叶消费总量585.9万吨。也就是说,世界茶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近两年,我国茶叶出口,连续下降: 2020年,我国茶叶出口34.88万吨,比2019年减少1.77万吨,降幅4.84%。这是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首次负增长。
然而,2021年茶叶出口,又一次雪上加霜。 2021年1-5月,我国茶叶累计出口13.57万吨,同比减少5.8%。
我国茶叶出口旺季在4-5月份,正是忙完春茶之后。 1-5月份,我国茶叶出口不升反降。今年的茶叶出口,很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茶叶出口下降,主要是不同的,饮茶习惯不同。
世界茶叶出口,以红茶为主。而茶叶的出口,却以绿茶为主。
2020年,绿茶出口量29.34万吨,占总出口量的84.1%。
绿茶解暑,我国的茶叶,主要卖到摩洛哥等赤道附近的炎热。 去年,经济低迷,相比欧洲发达的红茶市场,发展家买茶支出减少,茶叶出口量也随之下降,这是经济大趋势决定的。
总之,我国茶叶市场,内销缓慢增长,出口基本稳定的格局,不会改变。茶叶市场,仍然以内销为主。
未来几年,内销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然而,茶叶是慢消品,纵然每天喝,一年也就3-5公斤茶。
喝茶的多,卖茶的也多,僧多粥少,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行情很难变好。
- 02 -
茶叶复兴,道阻且长
据数据:2021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茶叶市场,却没有在大好的形势之下,分到一杯羹。茶叶,哪里出了问题。
内销市场,应有标准
买茶的时候,茶客担心的是:价格没有标准,品质无法分辨。简单地说,挣钱都不容易,担心被坑。
见过年轻的小伙子在茶城买茶:老板,你这里有没有2000一斤的茶叶,我要半斤送人。
茶老板看着这个不懂行的主,奸商值从0暴涨到, 指着蛇皮口袋里的毛料说:这个茶叶我卖3000,看你是个实诚人,给你2200一斤。
其实,茶老板那袋茶叶,是懂过小树茶,在茶山上,300多块一公斤。
诸如此类的事,茶叶市场还有很多。 西湖龙井、普洱茶、岩茶、白茶,但凡有名的茶叶,每一个都会这么玩。
一堆毛料全靠吹,三言两语试出买茶的人懂不懂行。如果遇到不懂茶的主,见人说人话,见说话。
一堆茶叶到底值多少钱,茶客不知道(部分老司机能喝出山头),茶商卖多少,全凭良心。
试想,一个消费者,想用5000块钱买饼名山古树茶送人,但分不清是不是古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名寨。
买茶害怕被坑,要么买便宜的茶,要么干脆不买茶,买瓶茅台送人也很香。 行业混乱,把很多刚进门的人直接吓了出去。
市场没有标准,制约了茶叶市场规模的扩大。
国内市场要做大,必须清楚茶行业的痛点: 没有标准,名山名寨(核心区)乱搞冒充,古树茶台地茶分不清。混乱的市场,要喝一杯货真价实的茶,全靠道行。
茶叶的标准,绝不是照搬西方机械化标准,或者把葡萄酒分级模式生硬地嫁接到没有工艺标准的茶行业。没有标准,分级有什么用?
茶产业,需要依托茶文化,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标准。
无论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尤其工艺 )、仓储物流,投资收藏,甚至库存评估,都要有标准可寻。
让消费者买茶放心,不用担心被坑,是行业当务之急。
茶叶出口新希望
古代茶叶出口,撑起了中原经济的半壁江山。
明朝能够把白银作为法定货,是因为欧洲人抢了南美的白银,跑到买茶叶。
清朝中后期,茶叶出口更是占所有出口的90%以上。前,清朝每年出口茶叶45万吨。
1881年,仅上海出口茶叶就达到了62.3万担,福州出口茶叶更是达到了66.3万担。大清能续命几十年,茶叶功不可没。
今天, 茶叶,年出口量大约35万吨。排在肯尼亚之后(2019年出口49.7万吨),位列世界第二。
然而,茶叶出口,受饮茶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市场很难改变。
但长远看来,如果新一轮 科技 革命来带来产业变革。我国茶叶,仍有机会占据世界茶叶市场的制高点。
也就是说, 短期内,销往国外的茶叶有限,茶叶市场的内卷,会越来越激烈。
写在后: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每年都有人进入茶叶市场,每年都有人倒在卖茶的路上。市场,始终是大浪淘沙。
茶商:做好质量与服务
目前,我国“茶叶”相关的企业,大约128万家。大多数茶企都是小微企业,一家人开一个茶叶店,就是一家小茶企。
茶企,很难出现巨头,现在不会有,以后也很难有。线下几十万家门店,始终是茶行业的。
也就是说,在行业实现标准化之前, 卖茶,拼的是自己的圈子。
茶叶,是农业,但也是服务业。 卖茶,质量是根本,守住质量底线,服务好自己的圈子。这是中小茶商明智的选择。
同时, 也希望有担当的大企业家,承担 。 带动茶产业走向标准化,推动茶产业变革升级,造福一方。
茶客:茶无贵,适口为珍
从茶叶质量的角度来说,茶无贵,适口为珍,并不准确。但鉴于茶叶市场没有标准,尤其没有价格标准。
同样的茶叶,有人卖800块一饼,也有人换个包装卖2600块一饼。然而,茶客却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 喝茶,在自己能承担的范围内,自己喜欢就好,自己喝得开心就好。
一杯茶,简单、随性、舒服,足矣!
茶叶市场分析
是茶叶原产地和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茶叶行业主要细分茶品种市场发展简况及竞争格局分析
2004-2014 年,我国茶叶产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2%。根据茶业流通协会和的资料统计:2014 我国干毛茶总产量为209.2万吨,增长10.69%。全国茶叶单产水平在连续3 年下降的基础上止降回升,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 公斤,增长4.89%,但亩产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由于大部分茶区只重视扩大茶园面积,忽视茶园管理,采茶偏好于抢早和嫩芽,忽视夏、秋茶的采摘。因此,全国茶叶增产趋势短期难以改变。
2014 年我国绿茶增产8.16 万吨,达到133.26 万吨,增6.52%;黑茶增产5.84 万吨,达到28.04 万吨,增26.33%;红茶增产3.81万吨,达到21.53 万吨,增21.55%;乌龙茶增产1.26 万吨,达到24.54 万吨,增5.45%;白茶增产4106 吨,达到15708 吨,增35.39%;黄茶增产884 吨,达到3109 吨,增39.73%。
绿茶是我国产量与消费量的茶类,其次是黑茶、乌龙茶与红茶,白茶和黄茶产量较小。2014 年我国绿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3.68%,黑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3.40%,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1.73%,红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0.29%,白茶和黄茶的占比均不到1%。
目前,我国前三类消费量的茶类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分别占66.8%、12.2%、8.2%,且红茶增速快、是潜力品种。其中,绿茶属不发酵茶叶,寒凉解暑;红茶属全发酵型,温热暖胃;乌龙茶属半发酵型,不寒不热。而值得关注的一个单品就是普洱茶属于黑茶,其发展较慢,以往不为大众所知,如今在龙头企业大益的带领下,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绿茶——品种,集中度十分低
绿茶是我国的茶叶品种,生产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十分低,前品牌市场份额不到10%,分别是萧氏、论道、天福、绿剑和更香茗茶。绿茶被卫生组织定位世界六大保健饮料之一,且居首位,是六大茶类中没有发酵的茶类,同时也是储存生物碱、、维生素多的茶。
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性龙头崛起
我国乌龙茶生产地比较集中,主要位于福建、广东和三地,但是生产企业众多,多为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部分地方已培育出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企业,例如天福、安溪铁观音等。2014年我国乌龙茶产量为24 .54吨不包括,,其中前品牌天福、八马、凤山、理想、华祥苑占比达到47%,天福市场份额,约9%-10%。
普洱茶——集中度,将迈入爆发式增长期
普洱茶不仅具有十分高的饮用价值,而且因其容易储藏还可以当做一项收藏品,价值也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递增。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爆发时期:
2004 年以前:全国普洱茶消费者凤毛麟角,主要集中于港澳台、马来西亚以及沿海广东地区;
2004-2008 年:普洱茶商开始全国范围内推广,各省部分消费者开始尝试普洱茶,但是对其了解较少,消费人群仍很小;
2014 年以后:普洱茶具有较强的消费粘性,越喝越上瘾,随着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我们判断普洱茶消费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目前,全国普洱茶市场规模大概在40亿元以上,其中大益茶业市场份额近40%,是行业龙头企业,其品牌推广能力首屈一指,未来将带领普洱茶行业迈入更快发展阶段。
2016年:三大乱象需谨慎
乱象一:
陈茶翻新 红茶容易
多年来,陈茶翻新的现象一直存在,这似乎已成为茶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记者当天走访了芳村某茶叶专业市场十几家档口,其中七成档口的茶商对记者表示,西湖龙井、茶、红茶等今年的春季“新茶”已经开卖。
“前几天从杭州寄过来的春茶西湖龙井,900元一斤。”一档口茶商这样向记者推销道。而另一档口茶商也对记者说道:“160~1000元/斤的西湖龙井都有,其中160元/斤的也是刚到的货,只是品种不一样,叶子相对长一点。”此外,也有茶商表示,店内有产自云南的红茶新品,以及广西的茉莉绿茶,两种茶的价格都在60~80元一斤。”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与记者一起对西湖龙井品鉴后,摇著头表示,广东的春茶要在3月10日之后才上市,何况现在浙江、云南比广东要寒冷,春茶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上市的只可能是海南岛的小部分新茶。
据其介绍,翻新后的茶叶成本比真正的新茶成本低了好几倍,“去年的茶叶没有卖完是很正常的,一些茶商就会在今年继续包装销售。做品牌茶的,一年到头品质不多;做季节茶的话,没能销售完就只能烘干后继续卖掉。”该业内资深人士还透露,红茶容易翻新,红茶翻新只需烘乾,就能达到香味提升的效果。而讲究新鲜度、难储存的绿茶就很难翻新。
乱象二:以次充好 山寨茶氾滥
红茶不仅容易翻新,在品类和原产地方面也很容易混淆。据相关资料统计,自2012年以来,虽然英德红茶的种植面积与产量都有大幅提升,但实际的市场销量远远大于实际产量。2012年英德红茶产量近3000吨,2015年也才4000吨。一位不愿具名的英德红茶企业负责人表示,保守估计,去年英德红茶实际市场销售至少在6000吨以上。
市场销量大于实际产量近2000吨,而这2000吨从何而来?上述负责人透露,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来自于旧的红茶翻新,以次充好;二是来自于英德之外的茶叶产地,这些红茶俗称山寨货。“所以,购买英德红茶去英德红茶企业品牌的专卖店”。
而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有些茶叶档口的销售人员毫不掩饰地向记者说道,不少茶叶基本上都是自己包装的,包装袋可以定做,里面装的茶叶基本上也都是外地茶。“很多消费者前来买茶,都只看牌子,其中英红九号、正山小种、大红袍等品牌茶叶卖得很好。”此外,记者还发现,各种打牌旗号的茶叶,标价也都各不相同,仅英德红茶的价位就近10种,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乱象三:包装随意 顾客可自选
茶叶包装并非越越好,只看包装,很容易被。走访茶叶档口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场内多家茶叶包装店,发现从小到大,从里到外的茶叶包装盒满目琳琅,其中一些包装盒上印着“英红九号”、“原生态茶”、“铁观音”等标志。
“茶叶内包装和外包装可大量定做,也可单卖,其中生产日期、保质期这些内容都可自定。”某茶叶包装店店长叶女士透露,一般来说,茶商和客人都可以随意针对购买茶叶的种类选择相应的礼盒,“礼盒售价从5元到200多元都有,好点的茶叶就装点的盒子,不好的茶叶也可以装的盒子,出包装费即可。”
有业内专家表示,顾客可以自选包装盒也是该行业内一大公开的秘密。包装随意搭配,用什么档次的盒子装什么样的茶叶,完全由顾客说了算。他指出,目前,茶叶市场的整体机制还不够完善,茶叶市场现在是“严进宽出”,相关部门应该对茶企的准入机制宽松,稽核机制很严格,采取“宽进严出”。未来5~10 年茶叶市场的规范过程肯定是从散装、包装到品牌。
什么是黄茶?黄茶的种类有哪些?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发酵度为10%左右,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黄茶之名由茶叶和茶汤的颜色而来。
人们在制作炒青绿茶时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由于人们不了解黄茶,许多黄茶生产者转而生产绿茶,黄茶产量很少,更不被人熟知。品质的黄茶别具风味。
黄茶—霍山黄芽
黄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典型代表:君山银针,山东莱芜地区的老干烘,黄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