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
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
人体知识科普 人体知识百科全书
人体知识科普 人体知识百科全书
人体知识科普 人体知识百科全书
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健康的身体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生活,现代人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视的,下面就和我来看看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吧。
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1
13个小知识有利身心健康
1、常吃夜宵对胃造成不太好的影响,由于胃一整天都无法得到歇息。
2、一个星期只有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
3、鸡带有致癌物质,不要吃不错。
4、大家常觉得饭后吃水果好,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意识,在饭前吃水果是好的。
5、早晨吃苹果是金,下午吃苹果是银,晚上吃水果是铜。
6、饮用豆浆的方式时不必加生鸡蛋及糖,也不必喝过多。
7、空肚时不必吃西红柿,是餐后吃。8、每日早上醒后,能够 先喝一杯白开水,那样能够 防止胆结石。
9、临睡前三小时不必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由于高热量食物、高油炸工、没有营养成分可谈。长期性食用,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
11、刚公布的吐司面包不适合立刻服用!
12、杜绝电池充电座。身体应杜绝30厘米以上。切勿放到床前。
13、每天饮水八大杯。
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2
营养与健康科普小知识:
1、什么是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
2、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WHO(世界卫生组织)19 8 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
3、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4 、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
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科普营养健康小知识3
1、蹲着吃饭除了不够文明,对身体有什么不好呢?
蹲着或用矮饭桌吃饭时,身体前倾,使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 液循环和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天长日久就会发生胃病。
2、为什么肉宜和蔬菜一起炒?
肉富含蛋白质、脂肪,营养丰富,但食用过多胆固醇就会偏高,如果 肉食和蔬菜一起炒,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能使蔬菜中含有的丰富维生 素和矿物质被人体吸收,能使肉内的胆固醇以及肉在分解过程中产生 的有害物质,随同蔬菜的植物纤维迅速排出体外。
3、水果富含维生素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以大量食用吗?
过量食用水果,会使体内积蓄大量维生素c,进而产生草酸,草酸 与人体汗液混合排出,会损伤皮肤,使皮肤变得粗糙起来。者还会 产生物过敏性皮炎。
4、为什么食油哈喇了就不能吃?
食油存放时间过长,就会氧化酸败而产生酮类、醛类等有毒物质, 人吃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同样,食品如月饼,糖果等有了哈喇味就不能再吃了。
5、食物充分烹煮,人体容易消化,对身体有利无害?
食物,尤其是肉食烹煮过久,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不 利影响。如果三餐所进食全都是全熟食物,那么人体从食物中所吸收的 致癌物质的数量大约与吸半根香烟相当。猪肉、牛肉在超过190摄氏度的高温下只要煮上6分钟,肉食结构就会产生很大变化,出现多种对身 体有害的特质,足以影响体内各种消化腺的功能。
人体组成主要成分是什么?
一、从原子水平60多种重要的,如:氧占约65%、碳占约18%、氢占约10%、氮占约3%,(这四个元素约占人体96%)。钙占约2%,磷占约1%,其他较少,但也很重要。
二、从分子水平上说,水约占人体约60%,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占人体约14%,蛋白质占人体约17%。其它如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这些是人体的七种营养素。这七种营养素在人体中每一个都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也不可过多。
三、在细胞水平分析,人体由细胞、细胞外液及细胞外固体组成。细胞是组体的基本单位。
四、在组织水平分析,人体是由四大组织组成,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五、在器官水平分析,多种组织以不同的编排形成器官。人体内有很多器官,如胃、肺、心、肾、脾、胰、肝、膀胱、尿道、等。
六、在系统水平看,多个器官共同完成一种完整的生理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称为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视频将分为八个大类以全新3D效果动画为大家展示科普知识欢迎喜欢收藏
人体的组成
科普小知识:有趣的人体数字
这篇《科普小知识:有趣的人体数字》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有趣的人体数字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
眼睛每只眼睛约含1.2亿个视杆细胞,它给人以黑、白视觉,还含有700万个视锥细胞,它为人提供色觉,形成“彩色”则是人脑综合处理的结果。在夜间理想条件下,站在山顶上可清晰地看到80公里以外的火柴光焰。人眼可以辨别超过800万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当人的眼睛发现一个物体,再将其信号送到大脑辨识,所需的时间为0.05秒。人眼一年中上下左右的运动至少有3600万次,而眼皮开合有9400万次。
耳朵人耳有10万个听觉神经细胞,它将大小声音调节后,清晰地传至脑部,使人能分辨出各种声音,人耳对2000--5000赫兹的声频敏感,婴儿的哭声频率恰好在这个范围内。
鼻子人鼻里约有1000万个嗅觉细胞,平均每个能嗅出4000种气味,个别香水鉴别专家多可嗅出1万种气味。
舌头人舌头上每1个小阜,都含有 棵味蕾,舌面分布着1万个味蕾,每个味蕾又由50--70个味觉细胞组成。味觉细胞主要划分为5种,分别感受酸、咸、苦、辣、甜5种基本滋味,但它们并非“单打一”,而是“协同作战”。
皮肤皮肤可以感觉出使其下陷1/1000厘米的触压,初为人母的妈妈竟能用嘴感觉出自己婴儿前额0.0006摄氏度的温变化。人的全身皮肤相当于人体重量的20%,成年人皮肤总面积平均为17平方米,每平方厘米皮肤平均由200万个细胞组成,内含1600条神经及40厘米长的血管。人体皮肤表面在6.5平方厘米的面积内,有3200万个细菌在蠕动,附在人体表面的细菌大约有1000亿个,相当于全球人口总数的20倍。一个体格健壮的成年男性,在1小时内约有60万个皮肤细胞脱落,1年内细胞脱落的总重量为0.7公斤,至70岁时,失去皮肤细胞总重量约50公斤。
大脑人脑有100亿个神经细胞,每日可记录8600万次资料。在1 秒钟之内,可产生10万次化学反应。人的五官时刻都在捕捉各种情报,但经过大脑处理的,仅占实际情报的1%,其余的99%均被打入“冷宫”。
血管如果将人体内所有血管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16万公里。遍布我们全身的微细血管,可覆盖680平方米的面积。
红细胞人体每日产生10亿新的红血球,每个红血球的寿命约4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要走完1600公里的路程。
肌肉人体肌肉中劳动多、持久的数心肌,它一天24小时不停“工作”。若以每分钟跳72次、至70岁计算,心要跳动25亿次。人皱一下眉头时,需动用脸部43块肌肉,发笑时却只有17块肌肉在活动。即使你是大懒虫,24小时内身体一样在辛勤工作,其中至少动用大肌肉750块、小肌肉1000块。
体重冬天健康人的体重比夏天重1.25公斤到1.5公斤。
身高等于自己两臂平伸的长度。早上人的身高比晚上矮0.33厘米。
脚长等于自己拳头的周长。7个脚底的长度等于自己身高。
热能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后,就转化为热能来维持人体各部机能的动力。在完全安静的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昼夜释放的热量约有2000卡,这些热量可使一桶冷水达到沸腾。
呼吸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出、吸入的空气可吹胀一个体积等于20万立方米的气球。
体内元素人体内有钾、钠、钙、镁、碳、磷、硫等50多种元素。所含的碳达20公斤,可供制作9000支铅笔;所含的磷有1公斤,可制作2000枚火柴头;所含的铁,只能做一枚铁钉。
关于人体机能的科普知识:身体使用能量的机制
又到了春天了,我们常常谈起的话题就是“春困”——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老是觉得睡不够,整天没有精神,倦怠乏力,这样的状态很常见,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怎么老是这么困呢?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首先就有要了解我们身体使用能量的机制。总的说来,身体对能量的消耗比例大概是这样的:
一、消化吸收所消耗的能量占身体能量消耗总数的大约3/10:我们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特别是主管消化吸收的胃肠道功能,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的能量,这部分的能量其实非常高,大约占总体消耗的3/10左右。我们吃完饭以后觉得困,往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其实我们需要少吃。古代道家养生提倡“七分饱”,相对于古人的“七分”而言,我们通常只需要吃“五分饱”就够了。身体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能量,如果我们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话,“五分饱”已经足够保证生命活动的全部能量。之所以我们今天人很多时候比较“贪吃”,一是因为饥饿给我们父辈带来的记忆非常深刻(文化原因);二是因为我们常常处于“心理饥渴”的状态,我们通过吃来缓解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心理原因);三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激素紊乱(生理原因,比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等等)。同时,我们在饭后要给胃肠道留出半个小时左右的专门用来消化的时间,以利于胃肠道的功能正常进行,防止其他的活动影响到消化吸收的功能进行,保证人体能量的供应!
二、日常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占身体能量消耗总数的大约3/10:这里的活动包括人的工作、生活以及运动锻炼等等。对于这部分能量消耗而言,常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节律”,其核心在于工作与生活、运动与休闲之间的平衡协调。如果想达成这样的效果,那就必须学会使用高效的“时间管理”方式,比如日节律中的“四象限图”:根据紧急与重要的程度,来安排一天的工作,根据甘特图来安排一日、一周、一月、一年的工作和生活进程。这样就可以形成张驰有度的生命节律,保证能量不致过度的消耗,引起乏力倦怠的感觉!当然,如果能够将自己的生命状态调节到像禅宗所说的“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砍柴就是砍柴”的状态,能够时时活在当下,那才是的时间管理,也是的能量管理!
三、逻辑思维所消耗的能量占身体能量消耗总数的大约4/10:这部分其实对能量的消耗是的,多的时候甚至超过总体能量消耗的6/10,这主要是因为心向位于人体处的大脑供血而引起的。同时,我们很多时候喜欢胡思乱想,根据所谓的逻辑进行“无限推理”,然后有些“想当然”的结果就在脑子中被一遍遍演绎,并且我们把这些结果当成了“理所当然”。如果再加上“负性思维”的话,我们推理的“恶性循环”就让人进入自我设计的“逻辑陷阱”之中,导致能量的过度消耗,却又白白地浪费功夫,没有任何成效,这些在佛家就叫做“妄念”!另外还有过度理性化的思维,常常让我们只看到外界、看到他人、看到,却不能关照到自己,我们因为需要照顾到外界的因素,而不断地绷紧自己的神经,导致整个人生命的僵化状态,这又大大限制了能量在人体内的正常流动。这部分在佛家被称作“执念”。我们很多时候的能量过度消耗,就在于“妄念”和“执念”之中,这也是导致我们经常倦怠乏力的主要原因。
【本文作者: 许振国博士(公众号:涵予教育)】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