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需要云原生架构?
企业内部IT建设如果都基于层IDC设施独自向上构建,都需要单独分配硬件资源,这就造成资源被大量占用且难以被共享。但是有了云原生架构后,就会使得资源和产品可被不断利用,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滴普科技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专业,这也是他们的核心功能之一。想了解更多可以百度一下。
云原生架构 云原生架构图
云原生架构 云原生架构图
云原生架构 云原生架构图
什么是云原生?
对于许多开发者来说,对于云原生(Cloud Native)这个词可能耳熟能详。甚至许多开发者现在就在用着云原生。
但是,你们清楚云原生的前世今生吗?
程序员只懂写代码,那么你也就只会写代码;可如果你还懂代码背后运行的平台,那么你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
一、什么是云原生?
不同的企业对于云原生有不同的解释,当前在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认为,云原生是一类技术的统称,通过云原生技术,我们可以构建出更易于弹性扩展的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可以被运行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比如说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还有多云的场景。
二、云原生包含了哪些技术?
它包含了当前业界的一些热门的技术,比如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less、DevOps,API管理等。
通过云原生技术构建出来的应用程序,称之为云原生应用,底层基础架构的耦合比较轻,因此易于迁移,它可以充分地利用云所提供的能力,因此云原生应用的开发、部署、管理相对于传统的应用程序更加高效和便捷。
三、关于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Foundation, CNCF)成立于2015年12月11日,由谷歌与Linux基金会联合创办,成立这个非盈利组织的初衷为推广孵化和标准化云原生相关的技术:
1.推动云原生计算可持续发展;
2.帮助云原生技术开发人员快速地构建出色的产品。
CNCF成立最初只有十多家创始成员,包含谷歌、IBM、Red Hat、VMware……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CNCF已经有超过300个会员,涵盖国内外的知名IT厂商,包括微软、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华为等,发展地十分迅速。
四、云原生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对于应用开发团队而言,原来云原生技术可以提升应用开发的效率,提升应用交付的质量。比如通过容器,技术开发团队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开发所需要的环境与资源,开发出来的应用可以被运维团队更容易地部署和管理。通过DevOps的实践,应用交付的速度和质量可以被有效的提升。
对于业务方来说,云原生的好处是所提交的需求,可以更快地被响应和实现。因为云原生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应用交付的周期,让需求更快地变成代码,代码更快地变成线上的应用,最终为用户服务,实现价值。云原生应用可以更好地弹性扩展,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例如容器应用提供的应用自愈能力,可以帮助减少应用的停机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
对于企业来说,云原生技术可以通过有效提升应用开发、交付效率,简化研发工作,让开发者聚焦研发创新、业务创新,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云原生适合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对于大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战略和上云,通过云原生可以充分地利用云的优势,让企业在云上的投资获得的收益。因此,阿里云也曾称:云原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短路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SAAS化的云原生技术和产品,可以获取以往只有大企业才拥有的计算资源,小企业由于人员、财力等资源相对紧张,更应该在业务之初就建于云原生之上,利用前沿云原生技术倡导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高效提升产品开发的交付效率,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的创新上,让企业更快速的运转、盈利。
总而言之,云原生不仅仅只有大企业才值得拥有。
云原生是分布式部署和统一运管的分布式云,以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云技术产品体系。其技术核心是指应用如何设计,是实现云原生需要满足持续交付、DevOps、容器化、微服务四项要素。可以参考一下领先的云软件提供商——安超云是一家深耕云计算、云软件领域的专业服务商,为用户带来了信创云和云原生融合的解决方案,有独特的安超云原生应用中心—云原生应用基座。具有门槛低、高一致性、混合应用和弹性伸缩等特性,更好为用户服务。百度了解更多。
软件架构入门-分层架构、驱动、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架构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
合适的架构是软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软件公司通常有专门的架构师职位(architect),只有资深程序员才可以担任。
O'Reilly 出版过一本免费的小册子《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PDF), 介绍了五种最常见的软件架构,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
软件架构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架构的本质是管理复杂性。 如果你觉得架构不重要,可能是你做的事情不够复杂,或者是你没有管理好复杂性。架构模式虽多,经过抽象沉淀之后,也就那么几种:
1. 分层架构(比较传统的单体架构)
2. 驱动架构 (一般适用于应用局部场景,用来实现异步解耦)
3. 微核架构(又称插件架构,开发难度较高,一般用来做工具软件开发,如Eclipse,不太适合分布式业务场景)
4. 微服务架构(当前比较流行的服务化架构,解决单体架构面临的问题,适合敏捷开发,快速迭代)
5. 云架构(现在的说法是云原生架构-Cloud Native,基于Docker、Kubernetes、Serv Mesh 云原生架构)
在原文的基础上,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小幅调整。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 )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也是事实上的标准架构。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么架构,那就用它。
这种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水平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层的细节。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虽然没有明确约定,软件一定要分成多少层,但是四层的结构最常见。
有的软件在逻辑层(business)和持久层(persistence)之间,加了一个服务层(serv),提供不同业务逻辑需要的一些通用接口。
用户的请求将依次通过这四层的处理,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层。
优点
缺点
(nt)是状态发生变化时,软件发出的通知。
驱动架构(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通过进行通信的软件架构。它分成四个部分。
驱动架构(nt-driven architecture)核心组件:
对于简单的项目,队列、分发器和通道,可以合为一体,整个软件就分成和处理器两部分。
优点
缺点
驱动架构在通信产品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典型的如状态机处理。 驱动架构不适于做顶层架构,但适合做局部实现,几乎遍布在通信软件的各个角落。
微核架构(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称为"插件架构"(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软件的内核相对较小,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都通过插件实现。
内核(core)通常只包含系统运行的最小功能。插件则是互相的,插件之间的通信,应该减少到,避免出现互相依赖的问题。
优点
缺点
微核架构的设计和开发难度较高,这就注定它在企业产品中用得不多,虽然它的优点还不少。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s architecture)是服务导向架构(serv-oriented architecture,缩写 SOA)的升级。
每一个服务就是一个的部署单元(separay deployed unit)。这些单元都是分布式的,互相解耦,通过远程通信协议(比如REST、SOAP)联系。
微服务架构分成三种实现模式。
现在开源的微服务框架比较多,如常用的有Spring Cloud、Dubbo、ServComb等等。
优点
缺点
云架构(cloud architecture,现在的说法是云原生-Cloud Native)主要解决扩展性和并发的问题,是最容易扩展的架构。
它的高扩展性,主要原因是可以基于云上计算资源弹性伸缩。然后,业务处理能力封装成一个个处理单元(prcessing unit)。访问量增加,就新建处理单元(Docker容器);访问量减少,就关闭处理单元(Docker容器)。由于没有数据库,所以扩展性的瓶颈消失了。由于每个处理单元的数据都分库。
这个模式主要分成两部分:处理单元(processing unit)和虚拟中间件(virtualized middleware)。
虚拟中间件又包含四个组件:
随着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关于云架构描述有点陈旧了。当前的云原生架构,以Docker+Kubernetes为核心,尤其是容器编排Kubernetes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云原生架构图的主要特征:
主要目标:
1. 让开发人员聚焦业务逻辑的实现,其他交给容器云平台来完成;
2. 支持业务系统的快速迭代,支撑业务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3. 构建以共享服务体系为核心的业务中台;
下面是我针对某新零售企业设计的云原生架构图,以云和微服务架构为基础构建云原生应用,这里云可以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等。
以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架构进行了分类。实际应用中,各种架构并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业务环境和业务诉求,对各种架构进行综合和嫁接。每种架构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优点不必多说,缺点则几乎都是通过工具工程(比如自动化发布工具、自动化测试等等)能力的方法来规避,工具工程对软件架构非常重要。
云原生有哪些优势?
未来几年金融IT所聚焦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更加灵活的访问位置、更具弹性的基础设施、更为快捷的创新交付,云原生正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Kubernetes助力企业实现基础资源等方面的统一
Kubernetes是开源的容器编排引擎,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容器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Kubernetes一骑绝尘,占据了77%的份额。随着Kubernetes在容器编排领域的胜出,各大云厂商已经将其视为下一代基础设施。由于其天然的平台无关性和可移植性,使得传统企业将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乃至自建PaaS平台的门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从私有云到公有云再到混合云的界限被模糊了,企业不会被某个特定云厂商锁定,而是基于一个统一的云原生标准系统,无需关注底层实现即可享受到云带来的弹性、自愈、可观测等技术红利。预计未来Kubernetes将进一步助力企业实现基础资源管理的统一、业务架构的统一以及IT应用管理的统一,从而实现企业云原生转型的跨越。
二、Serv Mesh助力企业服务治理
Serv Mesh(服务网格)是一种控制不同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是为适应分布式微服务环境而构建的,主张无侵入地实现服务间的安全通信、智能路由及自动,目前巨头大多已有相应的布局。Serv Mesh 作为解耦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会成为解决异构系统通信、混合云架构等方向上的必备组件。企业进行云原生转型时,部分无法升级的遗产系统往往会成为IT治理的黑暗角落。服务网格所主张的双重核心价值:无侵入和技术与业务解耦,可以低成本地将企业应用全部纳入统一的服务治理体系。
三、less架构可让关注点集中到应用本身
less(无)架构概念的诞生由来已久,但目前尚无权威和的定义,一般指应用的开发无需考虑这样的硬件基础设施,快速交付、智能弹性、更低成本是其核心价值。随着底层规范逐步成熟,less架构可以助力云原生将关注点集中到应用本身:在运维侧,主张“NoOps”、“自助式”,云原生下的运维会体现出一种轻量、自动化的理念,运维不再关注具体的过程,而是通过声明式的期望(告诉机器需要实现什么,让机器想出如何去做)让平台来自动化地实现运维的策略,取代原来手工的、面向的复杂繁琐方式,实现真正的less;在应用侧,应用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开箱即用的各种通用能力,如消息、缓存、驱动等,而不需要关注具体的技术实现,以达到技术与业务解耦,使得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实现按需消费——scale-to-zero(闲置时可以将副本数缩减至0,有流量请求时可以快速恢复)。
四、边缘计算与边缘云将带来新的云原生体验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具有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快速、实时性,安全性,低成本、低能耗、低带宽成本等优势,云原生和边缘计算的结合有助于快速实现“云-边-端”一体化的应用分发,解决在海量边、端设备上统一完成大规模应用交付、运维、管控的诉求。在过去几年里,物理网络上的隔离或者数据管道的带宽限制,往往成为企业上云的一大阻碍,随着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的增多,能够利用本地算力来提供云原生服务的边缘云(Edge Cloud)成为一种选项。边缘云可以在本地设备附件进行计算加工,提供基础的技术组件能力,在需要时把数据统一合并上传到数据中心,既可以减少带宽开销,也能提供安全和隐私的保障。因此诸如K3S等专为轻量级低功耗设计的边缘云技术陆续出现,预计未来几年利用此类技术构建企业边缘云与集中计算中心的混合云拓扑方式会带来新的云原生体验。此外,边缘云与被称为“下一代云”的分布式云也息息相关。
,弹性能力,以容器化方式运行的应用程序,其启动和停止非常快,一般处在秒级或毫秒级。
第二,故障自愈、服务自治能力,采用容器编排框架,可以管理成千上万的应用容器,当某个应用出现故障时,编排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自动摘除问题应用,同时智能调度到有效资源上,保证了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三,大规模跨环境扩展能力,基于容器编排系统的PaaS平台,可以跨越部署到不同的环境中,包括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机房,不同的数据中心或不同的公有云,利用联邦集群的模式,可以让应用在跨云的环境中流转,可以让不同的云环境作为资源补充,或者创建相同的应用到不同的数据中心,以此作为容灾备份。
基于云原生以上的几个特点,在容器云PaaS、DevOps、微服务治理、服务网格、API等等方面,时速云做的还不错,他们是一家全栈云原生技术服务提供商,你可以了解一下。
云原生有哪些特点?
25年前,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描绘了一幅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放眼今天,这些预言已逐渐转化为现实,数字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重要因素。而在数字科技前沿技术的预判中,曾有称“云原生,是下一个云时代”。
如今在IT领域,云计算的出现和发展相当于一次数字世界的“全球化”大发现,而云原生就相当于一次“集装箱式”的创新变革。那么不同于以虚拟化为基础的传统云计算系统,云原生有哪几个特点?为什么说“云原生,是下一个云时代”?
一、云原生打造出了轻、快、不变的基础设施
在云原生环境中,支撑基础设施通常是云容器技术。容器生命周期极短,大部分是以秒或分钟为单位,占用的资源也比虚拟化小得多,所以容器的特点就是轻和快。而正是因为容器有轻和快的特点,在实践中通常不会在容器中安装或更新应用,而是更新更为持久化的镜像,通过编排系统下载新镜像并启动相应的容器,并将旧的容器删除。这种只更新镜像而不改变容器运行时的模式称为不变的基础设施,从不变的基础设施就能看出,云原生的运营与传统虚拟机运营方式截然不同。
二、云原生落地了微服务架构
传统的应用通常为单体架构、单体应用系统,如使用WebSphere、WebLogic或.Net Framework等,从前端到中间件再到后端,各个组件一般集中式的部署在上。后来随着Web Serv标准的推出,应用以标准的服务交付,应用间通过远程服务调用(RPC)进行交互,形成了面向服务的架构极大提升了应用组件的标准化程度和系统集成效率。在云原生应用设计中,应用体量更小,因而传统单体应用的功能被拆解成大量、细粒度的服务。而且对于一个应用来说,一个微服务就是一个可发布的应用;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为各个部门,不同岗位提供更多协同与沟通上的思路。这些不同的思路能够对云原生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云原生变得更加好。
三、云原生实现了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持续集成,其核心是新提交的代码与源代码正确地集成。开发人员多次、频繁地将代码提交到代码仓库中,在合并到指定分支之前,对新提交上来的内容进行编译、自动化检测(如:代码格式检测)的验证,这样的过程既保证了代码的完整性、安全性。
持续部署是云原生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因为从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到编译、测试、部署整个流程都是通过自动化执行,这种方式加快了交付的速度,同时在发现问题时也缩短修复的时间。然而CICD关注整个开发到交付的过程,中间的测试、模拟、自动部署等都是整条生产链上的所需要的每一步都是需要去关注的。这一点也就体现持续部性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必不可少的地位。
四、云原生实现了开发运营一体化
开发运营一体化是一组将软件开发和IT运营相结合的实践,目标在于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并提供高质量软件的持续交付。虽然DevOps不等同于敏捷开发,但它是敏捷开发的有益补充,很多DevOps的开发理念(如自动化构建和测试、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等)来自敏捷开发。与敏捷开发不同的是,DevOps更多的是在消除开发和运营侧的隔阂,聚焦于加速软件部署。当前,很多云原生应用的业务逻辑需要及时调整,功能需要快速丰富和完善,云端软件快速迭代,云应用开发后需要快速交付云部署,让云原生整个生命的周期变得更加有序,而达到了规范化。
五、云原生带来了全云开发的时代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迅速普及,全云开发的时代已经到来,云原生行业新生态的趋势在愈渐成熟,云原生为企业带来了涵盖云原生开发、测试、运维、可观测等一站式的云解决方案,成就了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短路径。
基础架构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基础架构的发展方向主要受到技术和市场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1. 云原生:云原生是一种基于容器化、微服务和DevOps理念的技术架构,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部署的效率和可靠性。云原生架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和云化趋势,未来基础架构可能会更加向云原生方向发展。
2. 自动化:自动化是提高IT运维效率的重要手段,未来基础架构可能会更加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比如,自动化部署、自动化、自动化故障排查等。
3. 安全:随着数字化和云化的加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基础架构可能会更加注重安全方面的设计和实现。比如,安全认证、安全审计、安全漏洞管理等。
4. 智能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架构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基础架构可能会更加智能化,比如,智能运维、智能调度、智能分析等。
5. 环境友好型:环境友好型基础架构是一种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的基础架构,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来基础架构可能会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方面的设计和实现,比如,能源效率、低碳排放、可循环利用等。
总之,未来基础架构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的,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可行性进行选择和实践。
云原生相关知识?
云原生热门发展方向:一站式云原生研发平台我们现在讲云原生技术、云原生应用,其实最有切身感受的是开发,容器、DevOps等都是属于开发、运维层面的应用。时速云是一家全栈云原生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云原生应用及数据平台产品,其中涵盖容器云PaaS、DevOps、微服务治理、服务网格、API等。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
云原生是一套技术架构体系和方,并不是一种具体技术。主要包括:应用定义及部署、编排与管理、运行环境、配置、平台、可观测性和分析、无服务。
云原生从籍籍无名到火热发展,现在已进入2.0时代。在讨论云计算的时候,必讨论云原生,云原生已成为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方向。那云原生到底是什么?目前关于云原生没有确切的定义,云原生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是一套技术体系和方。云原生(CloudNative)是一个组合词,Cloud+Native。
云原生 | 名词定义 | sidecar是一种将应用功能从应用本身剥离出来作为单独进程的设计... 但是 Sidecar之间或者 Sidecar和业务容器之间有相互依赖关系。
鼻子从室外调回室内,耳朵从鸟鸣调回人语,嘴巴从大笑调回微笑,肢体从随意调回紧张,状态从离开调回在线。期结束,工作开始,你回来了吗?
发展数据治理行业、普及数据治理知识、改变企业数据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数据质量.
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概念,最早是由 Pivotal 于2013年提出的。
云原生可分解为 “云”(Cloud)和 “原生”(Native)两个词。这里还隐藏了一个词—— “计算”(Computing),因为云原生本质上是一种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相同的计算方式,因此通常我们在说云原生的时候,实际上是暗指云原生计算(Cloud Native Computing)。
得益于云计算快速发展,基于云计算特性所设计的云原生应用相比传统的单体应用在安全性,扩展性,快速迭代,运维等各方便都有巨大的领先优势。
云原生自诞生依赖,已经度过了概念炒作的阶段,进入架构落地阶段,出现了云原生2.0的概念。云原生1.0与2.0的区别在于, 1.0的云原生是ON Cloud,即把容器、微服务、DevOps等云原生的特征堆砌到云上。这样的做法虽然实现了弹性、敏捷等,但还仅仅是解决了基础设施架构层的问题,是以资源为核心,并未实现资源效率的化、解。
而云原生2.0则是IN Cloud,是以应用为中心。除了具备云原生1.0的容器、微服务、DevOps等特征外,更强调对资源的配备。
从现在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正在从以资源为中心的资源上云阶段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应用上云阶段演进,关注点从资源云化向应用云化渗透。阶段,我们关注的是以资源自动化为目标的资源融合管理。第二阶段,我们关注的是以应用自动化为目标的应用敏捷管理。
相对概念阶段的云原生以及资源上云来说,云原生2.0的关注点有了以下变化:
高效的资源管理与调度:基于软硬件协同构建多元算力,为应用提供的覆盖逻辑、虚拟机、容器、函数等在内的多元算力;基于边云协同和分布式云架构,实现多云算力的纵向融合和横向联动,形成分布式泛在算力平台;以应用为中心,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调度和编排,实现一键部署、一建管理和智能感知。
敏捷的应用交付与管理:通过创新应用开发模式,进一步实现应用的敏捷交付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模式助力企业应用架构升级。
智能的业务支撑与开放:主要是如何做好数据汇聚融合和数据运营,推动数据资产化、数据业务化和业务数据化,借助AI等新技术,实现数据对业务的二次赋能,实现业务的智能升级。
完善的安全可信与合规:借助云原生对基础资源的融合纳管,在基础资源和基础设施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应用、数据和业务安全。
云原生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的问题如以下所示:1、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功能复杂程度、交付周期和可靠性被视为开发工作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不可能三角”,但云原生或许带来了新的基于云原生,开发工作统一了技术标准、交付方式和运维部署,这得益于微服务、DevOps和容器化。
容器化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微服务架构发展。
架构从单体式演化到了分布式,又从分布式演化到了云原生架构,微服务在其中不可或缺。
2、微服务方面。
微服务解决了软件开发工作中的低羯合和高内聚的目标,将系统的服务按照组织架构的功能来进行划分,防止不同功能单元间发生互相影响。
也即是单个服务能的更新,扩展,重启,而不影响其他服务,以此使单个服务的开发团队更小,也更加这在亚马逊被称之为“2个披萨原则”,也即将团队规模维持在两个披萨就能够吃饱的水平。
最终使得松耦合+小型的团队使得持续更新和敏捷管理协作成为可能。
云原生可以帮助企业的开发人员提高开发效率,发挥云技术优势,提供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实现技术赋能业务创新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