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含盐类的多少给土壤分类
如果是沙地的话,可以选择种植一下核桃.核桃树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植物,只要是你那地上能长杂草,就适合生长,而且比较耐寒耐旱,东北也可以种的.而且现在的早实品种,产量高,回本快.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达到一数量(一般为2g/kg)时,会对大多数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垂柳。喜生活在湿地和水边,中度耐盐碱,可作盐碱地重要防护林树种。,这类土壤称为盐化土.
轻度盐化土对农业种植影响_土壤盐渍化不利影响
轻度盐化土对农业种植影响_土壤盐渍化不利影响
轻度盐化土对农业种植影响_土壤盐渍化不利影响
1. 无盐土壤:这种土壤含盐量极低,是大部分植物生长适宜美国、、意大利、中亚、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国和前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土壤。
2. 轻度盐土壤:这种土壤含盐量较低,对某些耐盐植物来说是适宜的生长环境。
3. 中度盐土壤:这种土壤含盐量适中,但具体适宜的植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70年代开杂交杨。如中林46杨、69杨等,在土壤含盐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米、雨季有积水的情况下生长正常,为用材林、防护林、四旁绿化的良好速生树种。始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盐化的程度随着中性盐含量的增加而加重,当含盐量超过一定数量(一般氯化物类为6g/kg,硫硫酸盐类为20g/kg)后,只有极少数耐盐野生植物才能生长,这种土壤称为盐土。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土的成因及利用改良措施有哪些
杞柳。落叶灌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轻度盐碱,可固沙护岸。适宜在轻度盐碱湿地,河滩碱地、平原坡地、沙碱荒地种植。成因:水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体内逐渐积聚的过程(即盐化过程)是导致盐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和地下水位高是盐化发生的必要条件。
治理盐碱地的治理措施有水利改良;农业改旱柳。是沙碱地速生树种之一,耐水湿,适宜在轻度硫酸盐土地上生长。在涝碱相随地区的河渠两侧及盐碱洼地可种植,宜作为先锋树种及薪炭林。亦是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和化学改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溶有各种盐类的地下水因蒸发作用而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至地表,其中的液态水分子汽化,水中的各种盐类则残留于土壤表面及土体,久而久之,土壤即因水溶性盐类日益增多而盐化成为盐土。
利用和改良措施:改良方法包括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地下水位、淡化浅层地下水及培肥土壤、抑制返盐等。可分为水利改良和农业改良两类。
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冲洗淋盐、放淤、种植水稻洗盐。
农业改良措施主要包括耕作、施肥、轮作、种植牧草和植树造林等。
盐化土与碱化土
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29%;土地沙漠化继续加剧,面积已达19.5亿亩;盐碱地1亿多亩.按土壤中盐类组分及其对作物危害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将盐渍土分为盐化土和碱化土两大类。
当碱化度超过20%时,则称为碱土。盐化土主要是指含有较多NaCl和Na2SO4的盐渍土。按土壤含盐量与干质量的百分比,盐化土分为5类(表10-4)。
表10-3 我国的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表10-4 盐化土分级标准
碱化土又称苏打土,主要指含有较多的Na2CO3(苏打)和NaHCO3(小苏打)的盐渍土。碱化土对作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碱化土中含有的Na2CO3和NaHCO3遇水时会水解,形成强碱(NaOH),对作物根部起腐蚀作用;在高浓度条件下,土壤中的许多Na+可被土壤吸附复合体所吸附,使土壤胶体产生较强的亲水性和分散性,原有的土壤团粒被破坏,潮湿时泥泞,干燥时板结、破裂,土壤透水性、通气性都变,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各级碱化土壤的田间景观如下。
Ⅰ级:瓦碱,多为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的碱斑,地表光滑,板结,间或生长有稀疏的剪刀股,表面有1cm厚的结壳,结壳背面多蜂窝状气孔。
Ⅱ级:强碱化潮土,多为大碱斑分布于农田,地表光滑,稍轻程度的板结,小麦生长受抑制,麦苗稀少,色黄瘦弱,缺苗率为60%~90%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排水畅通。合理轮作,深耕、伏耕、秋翻、选育抗盐作物种类品种,采用密播作物倒茬套种,利用地膜覆盖,盖草改良盐斑地等。。
Ⅴ级:非碱化的正常潮土。
土壤盐绩化要如何处理
土壤盐渍化
①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据调查,5.5万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亿亩.建立完善的灌溉系问题二: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分布 防治 是什么? 防止酸雨统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2.5~3m。采取平整土地,畦格化、田园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
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剂。一些发达如Ⅲ级:中度碱化潮土,农田中有小碱斑,地呈灰白,较板结,小麦长势,缺苗率在30%左右。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向土壤中注入聚脂溶液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脂溶液,与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土壤学家研究将沥青混入表层5cm土层中,然后冲洗,可提高土温1.3—2.3℃,从而提高盐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施用磷石膏等化学改良剂等进行盐碱地改良。也可使用、含钙质的水、各种酸性肥料、碳渣等改良盐碱地。应用“康地宝”节水型盐碱土壤改良剂。
利用咸水灌溉
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
种植耐盐碱的树种
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开展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对土壤盐碱化进行预测预报,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奠定基础。
盐沼泽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Ⅳ级:弱度碱化潮土,地表微显灰白,稍板结,作物基本全苗,但长势较正常土稍。1.甜高粱是一种高抗逆性农作物。它可以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甜高粱种植后很省事,几乎不要进行多少管理就能很好的生长。甜高粱用途广泛:造酒,制糖,做乙醇原料,做畜牧饲料,都是非常合适的。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使得土壤含盐量超过0.3%。2.西北地区常见的一个树种——沙枣,它能忍受硫酸盐为主的盐碱土。沙枣同时还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沙枣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虽然生长受到抑制,相对有点困难,但经良好的抚育管理,仍能成林。所以,根据沙枣的耐盐能力,可栽植在未经问题四:河西走廊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改良的中、重盐渍化土壤上。沙枣的特性使它成了盐碱地种植防护林的主要树种。
当然,盐碱地适合种植的植物还有许多,这还有待于人们继续探索和实验。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如果土壤表层中的盐分是以碱性盐为主,土壤呈强碱反应(pH≥8.5)且其碱化度(或称钠化率,即交换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超过5%时,称为碱化土.问题一:高中地理 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土地盐碱化是土壤矿物质在土壤毛细管力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富集在土壤表层以后,产生的土壤退化现象。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天气或者气候干燥,二是地下水位比较高。其治理措施主要是疏通沟渠,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灌(洗盐)。深耕覆盖也能短期改善土壤性状哦。
我国土地盐碱化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荒地和发展灌溉农业,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1958~1978年间,有660万hm耕地退化为次生盐碱土。在60~70年代建设了很多大型灌溉工程,对提高灌区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各种原因,各灌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现象。问题三:土地盐渍化的成因 30分 土地盐渍化的原因:(1)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白蜡条。能在含盐量为0.2%~0.5%的低湿土壤上生长。可做四旁绿化树种及培育白蜡干。水淹多天仍能成活生长。(2)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
(3)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如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4)一定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问题五:土壤盐碱化危害作物的机理是什么 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危害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高盐渗透作用,影响作物吸收水分。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若是排水条件不好或缺乏适当的排水措施,灌溉管理不当,过量引水,灌溉水的渗漏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和强烈蒸发,就可能招致土壤盐渍化。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根据含盐类的多少,土壤可以按照以下分类:土地盐碱化指的是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毛白杨。在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良好,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并能耐短期水淹。适宜做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以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长。
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治理措施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钙等)。
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土壤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桑树。耐盐、耐水性都很强,可在农田防护林两侧种植。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当前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
②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地膜年残流量近千吨.
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生有机肥料。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并呈现着盐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趋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与培肥的较好效果。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②农业资源有所衰退.人均耕地不足1.由阳离子与碳酸根(CO32- ) 、重碳酸根( HCO3-) 所组成的盐称为碱性盐。6亩,并逐年减少,现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条件较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
③农用水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短缺.
④草原继续退化.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亿公顷,草地累计退化面积已达6670万公顷;并且沙化、碱化、退化的状况有加剧趋势.
1 为什么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 2 土壤盐碱化和盐渍化是怎么形成的?两者有区别吗?
目前主要处理办法:1 因为发展种植业需要灌溉,而水份并没有全部被吸收,大部分留到地下水里面去了,抬高了地下水水位.
2土壤盐碱化: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又称土壤盐渍化或土壤盐.土壤盐碱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如石膏)含量超过0.1%或0.2%的过程.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是风化产物和含盐的地下水.灌溉水含盐和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也可使土壤中盐分增加.土壤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养分有效性降低,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个人认为要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就需要进行一定地换种,如第1年种植蔬菜,第2年可以种植一些玉米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我国盐碱土主要有两种形成原因.一是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导致地下含盐地下水上升,水分蒸发完后,盐4便会停留在土壤表面,时间累积下,含盐量大大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海滨土壤,由于靠近海水,土壤受到海水的侵蚀,土壤逐渐盐碱化·不利影响1、土壤板结与土壤肥力下降.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如何防治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由阳离子与氯根(Cl-)和硫酸根( SO42-)所组成的盐称为中性盐。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钙等)四个方面.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