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二十四式名称
21.转身搬拦捶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顺口溜)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顺口溜)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顺口溜)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顺口溜)
4、搂膝拗步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
17.右下式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扩展资料:
太极拳演练注意事项:
1、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等达到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
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3、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
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4、呼吸自然
参考资料来源:
式起势
第二式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四式搂膝拗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
第八式右揽雀尾、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势、
第十七式右下势、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扩展材料:
24式太极拳是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参考资料来源:
动作名称: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右下势、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扩展资料: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体委(现为)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参考资料:
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第六组
16、左下势 17、右下势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1、起势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6、左下式
17、右下式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1)起势
(2) 左右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左搂膝抝步
(5) 手挥琵琶
(6) 左右倒卷肱
(7) 左揽雀尾
(8) 右揽雀尾
(9) 单鞭
(10) 云手
(12) 高探马
(13) 右蹬脚
(14) 双峰贯耳
(15) 转身左蹬脚
(16) 左下势
(17) 右下势
(18) 左右穿梭
(19) 海底针
(20) 闪通背
(21) 转身搬拦捶
(22) 如封似闭
(23) 十字手
(24)(2)上体左传,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朝前,眼看右手手指。 收势
太极拳二十四式口诀
21、转身搬拦锤太极拳二十四式口诀
坐腕舒掌朝前打,分清虚实转换灵。太极拳,是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二十四式口诀。
并脚直立 两臂下垂 手指微屈 虚颌顶劲 下颏微收
舌抵上腭 双眼平视 全身放松
一、起势
左脚开立 两臂前举 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云 (二十二)如封似闭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挑掌
十七、右下势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
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
太极拳的24式的名称是什么?
①后坐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推架。1、起势
(1)左转扣脚,(2)右转收脚展臂,(3)出步勾手,(4)弓步推举。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搂膝抝步
5、手挥琵琶
6、倒卷肱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7、右下势
18、左穿梭, 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扩展资料:
太极拳是极富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太极是古代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开“内家拳”之先河。其后发展出“太极十三势”,为太极拳的原型,后发展成为武当太极拳。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太极拳24式名称如下
1.起势
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搂膝抝步
5.手挥琵琶
6.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
18.左穿梭,
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运动用的太极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起势
2.
3.
4.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封贯耳
15.左蹬脚
16.左下势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太极拳每一式名称的由来主要有比拟、比喻、夸张、借代、双关、象征以及用典命名、用成语命名等。
24式太极拳动作艺术命名的方法主要有比拟、比喻、夸张、借代、双关、象征以及用典命名、用成语命名等;传统武术动作艺术命名折射的文化信息有"四字格"文化和动作名称的语言美学等;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一是模仿动物形象取名,生动,让人一目了然,动作也简单通俗,易于理解。如;野马分鬃
、白鹤亮翅、拦雀尾
。二是直接描述动作,如;右蹬脚
、双峰贯耳等等。太极拳传统动作名称受传统文化中象形思维的影响.采用最精炼的语言展现新颖的形象来描绘整个动作。使每个动作名称都可以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像。
1、起式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拦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7、右下势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背面,,适合初学者,收藏起来慢慢看
陈式太极拳 83式 套路口诀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17.右下势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青龙出水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步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趟拗步类斜行,唯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左脚上步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肘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8、右拦雀尾。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揽扎衣独挡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手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间,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拨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裆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圆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园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鹰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
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寓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口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太极二十四式口诀? / ?
11、单鞭1虚灵顶劲 2沉肩坠肘, 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 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 8运11、单鞭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宋江的军师
但是是简易15、转身左蹬脚太极拳口诀。
太极二十四式,各式的名称及文字描述是什么?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24式太极拳:
1、起式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拦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7、右下势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2、如封似闭
23、十字16、左下势手
24、收势
所谓(5)与(3)同,左右方向相反。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关于“太极”迄今可见文献最早出自《庄子》。太极图式说是《庄子》“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24式简化太极拳口诀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24式简化太极拳口诀 篇1 一、起势
2.沉胯翻掌,弓步推按. 二十三.十字手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
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
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右玉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十九、左玉女穿梭
二十、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一、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二、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三、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四、十字手,收势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④收脚合抱,⑤旋臂分手,⑥下落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口诀 篇2
一、虚灵顶劲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三、松腰养气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四、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五、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松则全肱转换不灵。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
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
导语:24式太极拳是体委为了更好的宣扬太极拳的精神,在传统太极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一套拳法,招式简单,内容丰富,很适合人们日常锻炼身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欢迎大家参考!
一、组
(一)起势
(1)身体自然伸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宽与肩同,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曲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肩相对;眼要平视。
(二)左右野马分鬃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右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间朝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60度),随即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同时左手翻掌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画弧放在左手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6)与(4)同,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身体要正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过于向前或者向后,身体自然放松,手部动作呈弧形,以腰为轴转动身体。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退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为45—60度(需要时后脚脚跟刻意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的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行进的`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轴)应保持在10---30厘米左右。
(三)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作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画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左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着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左手上提停于左额前,手心向下,指间朝前;眼平看前方。
要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右起伏。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二、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画弧到右肩外,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画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3)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前弓,身体左传,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画弧到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画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4)与(2)同,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前手推出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推掌时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同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搂膝拗步成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保持30厘米左右。
(五)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道右脚上;上体半前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坐下向上挑起,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提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略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提、右手回收要协调一致。
(六)左右到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画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到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再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腿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4)与(2)同,左右方向相反。
(7)与(3)同。
(8)与(2)同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撇的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垮,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同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左右看,然后再转视前手。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三、第三组
(七)左揽雀尾
(1)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画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2)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画弧到右肋前,手心向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到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右脚方向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放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眼看左前臂。
(4)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到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画弧,直到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平,左臂平屈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到右脚;眼看左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掌着地。
(5)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侧(距离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慢慢向前挤出,左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左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松腰、弓腿相一致。
(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到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7)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推出,掌心朝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推时,两手须走曲线,手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八)右揽雀尾
(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平行画弧到右侧,然后由右(11) 单鞭下经腹前向左上画弧到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与胸前,左手掌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上,右脚收到左腿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3),左右方向相反。
(3)同“左揽雀尾”(4),左右方向相反。
(4)同“左揽雀尾”(5),左右方向相反。
(5)同“左揽雀尾”(6),左右方向相反。
(6)同“左揽雀尾”(1),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均与“左揽雀尾”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
四、第四组
(九)单鞭
(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左腿上,右脚尖内扣;同时上体左传,两手(左高右低)向左画弧形运转,直到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到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 身体重心再渐渐移到左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着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画弧线(手心由里转向外),到右侧方时变成钩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停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转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继续左转,慢慢翻掌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臂肘部稍下垂,左肘与左膝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突然翻掌。全部过度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为15度)。B.q
(十)云手
(1)身体重心转到右腿上,身体渐向右移,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右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右下经腹前向左上画弧,到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右手向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同(2)
(5)同(3)
(6)同(2)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不可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动,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3个“云手”,右脚跟步时,脚尖为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十一)单鞭
(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到右侧方时变成钩手;右手经腹前向右上画弧到右臂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掌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要点:与前“单鞭”式相同。
五、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右腿上;右钩手变成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里地;眼看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左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到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十三)右蹬脚
(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到右手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画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2)两手由外侧向里圈画弧,两手交叉合抱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着地。眼平视右前方。
(3)两臂左右画弧分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里钩,劲使在脚跟。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左腿上下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为正东偏南(约30度)。
(十四)双峰贯耳
(1)右脚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到体前;两手心均翻掌向上,两手同时向下画弧分落于右膝盖两侧;眼看前方。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画弧到面部前方,成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都斜向内下(两拳中间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拳。
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右上向左右画弧分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脚,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画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视前方。
(3)两臂左右画弧分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右蹬脚式相同,左右方向相反。左蹬脚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
六、第六组
(十六) 左下势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棚手前举要撑圆,捋手用劲在掌中。钩手;左掌向上,向右画弧下落,立于右臂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由内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穿出;眼看左手。
(3)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腿前弓,右腿后蹬,左脚尖里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钩手下落,钩尖向后;眼看左手。
(4)左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式;同时右钩手变成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形摆出,屈臂立于左腿上方,肘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要正直,的腿要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十七)右下式
(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然后以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钩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画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
(2)同“左下势”(2),左右方向相反。
(3)同“左下势”(3),左右方向相反。
(4)同“左下势”(4),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势”相同,左右方向相反。_]
七、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两腿屈膝成半左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前臂。
(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3)身体重心略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右前臂。
(4)同(2)左右方向相反。
要点:完成姿势面向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左右穿梭方向分别向正西偏北和正西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同搂膝拗步式,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十九)海底针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着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后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到肩上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画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面向正西。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
(二十)闪通臂
上体稍向右转,右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提,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八、第八组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
(3)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提,经左侧向前画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画弧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
(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
要点:右拳不要握的太紧。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慢内旋画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臂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翘起,身体重心一到右腿;眼看前方。
(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要点: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可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的宽度不要超过两肩。
(二十三)十字手
(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左平摆画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弓步;眼看右手。
要点:两手分开和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环抱时许舒适,沉肩垂肘。
(二十四)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吸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要走动休息。
两手放下的时候,吐气,然后身体放松,两脚合并,慢慢走动,休息一下,不能立马就坐下来。 ;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名称有哪些?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及简化口诀
预备势 并脚直立 两臂下垂 手指微屈 虚颌顶劲 下颏微收 舌抵上腭 双眼平视 全身放松
1、起势 左脚开立 两臂前举 屈膝按掌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6、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16、左下势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1.转腰搭腕,翻掌提脚.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9、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10、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11、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及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14、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16、左下势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挑掌
17、右下势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挑掌
18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19、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23、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24、收势 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二十式太极拳套法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体转向后上方画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
1956年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主要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掤、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广大初学者的学习套路之一,也适合群体表演,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1979年体委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左右可练完。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
演练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等达到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如下:
1、起势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7、右下势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1、起势
(1)两脚开立,(2)两臂前举,(3)屈膝按掌。
2、野马分鬃
种:(1)收脚抱球,2、左右野马分鬃(2)左转出步,(3)弓步分手。
第二种:(1)后坐撇脚,(2)跟步抱球,(3)右转出步,(4)弓步分手。
第三种:(1)后坐撇脚,(2)跟步抱球,(3)左转出步,(4)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1)跟半步胸前抱球,(2)后坐举臂,(3)虚步分手。
种:(1)左转落手,(2)右转收脚举臂,(3)出步屈肘,(4)弓步搂推。
第二种:(1)后坐撇脚,(2)跟步举臂,(3)出步屈肘,(4)弓步搂推。
第三种:(1)后坐撇脚,(2)跟步举臂,(3)出步屈肘,(4)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1)跟步展手,(2)后坐挑掌,(3)虚步合臂。
6、倒卷肱
(1)两手展开,(2)提膝屈肘,(3)撤步错手,(4)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1)右转收脚抱球,(2)左转出步,(3)弓步棚臂,(4)左转随臂展掌,(5)后坐右转下捋,(6)左转出步搭腕,(7)弓步前挤,(8)后坐分手屈肘收掌,(9)弓步按掌。
8、右揽雀四.尾
(1)后坐扣脚、右转分手,(2)回体重收脚抱球,(3)右转出步,(4)弓步棚臂,(5)右转随臂展掌,(6)后坐左转下捋,(7)右转出步搭手,(8)弓步前挤,(9)后坐分手屈肘收掌,(10)弓步推掌。
预备势9、单鞭
10、云手
(1)右转落手,(2)左转云手,(3)并步按掌,(4)右转云手、(5)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1)斜落步右转举臂,(2)出步勾手,(3)弓步按掌。
12、高探马
(1)跟步后坐展手,(2)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1)收脚收手,(2)左转出步,(3)弓步划弧,(4)合抱提膝,(5)分手蹬脚。
14、双峰贯耳
(1)收脚落手,(2)出步收手,(3)弓步贯拳。
(1)后坐扣脚,(2)左转展于,(3)回体重合抱提膝,(4)分手蹬脚。
(1)收脚勾手,(2)蹲身仆步,(3)穿掌下势,(4)撇脚弓腿,(5)扣脚转身,(6)提膝挑掌。
17、右下势
(1)落脚左转勾手,(2)蹲身仆步,(3)穿掌下势,(4)撇脚弓腿,(5)扣脚转身,(6)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
右穿梭(1)落步落手,(2)跟步抱球,(3)右转出步,(9)弓步推架。
左穿梭(1)后坐落手,(2)跟步抱球,(3)左转出步,(4)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1)跟步落手,(2)后坐提手,(7)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1)收脚举臂,(2)出步翻掌,(3)弓步推架。
21、搬拦捶
(1)后坐扣脚右转摆掌,(2)收脚握拳,(3)垫步搬捶,(4)跟步旋臂,(5)出步裹拳拦掌,(6)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1)穿臂翻掌,(2)后坐收掌,(3)弓步推掌。
23、十字手
(1)后坐扣脚,(2)右转撇脚分手,(3)移重心扣脚划弧,(4)收脚合抱。
24、收势
(1)旋臂分手,(2)下落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