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是什么鱼
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它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4-7月为佳食用季节。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
鲶鱼是什么鱼,怎样评价鲶鱼长相?
鲶鱼是什么鱼,怎样评价鲶鱼长相?
鲶鱼是什么鱼,怎样评价鲶鱼长相?
鲶鱼是什么鱼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缝、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中。
鲶鱼营养丰富,据测定,鲶鱼食用部分的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14.4克,脂肪2.1克,水分64.1克,另外还含有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鲶鱼约有2400个物种,分为约34科,大多为热带淡水生物种,但也有部分分布在温带地区(鲶科和复须鲶科),还有2个科(鳗鲶科和海鲶科)为海生物种。
怎样评价鲶鱼长相?
鲶鱼系长相,简单可以归结为:眼距宽、嘴巴大、嘴唇厚、眼睛长。
猫系脸
特点:眼尾上翘,眼神勾人,下颚尖,颧骨突出。
犬系脸
特点:圆眼睛,自然水平的眉毛,下颚圆润,笑容暖。
鹿系脸
特点:大眼睛,高翘鼻,原生眉。
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4~7月)为佳食用季节。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鲶鱼长什么样
鲶鱼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
鲶鱼的眼睛小,头部平扁,身体长。嘴巴在下面位置,口裂小,后面只有达到眼睛前面部分的下面位置。成年鲶鱼的胡须有两对,一共4根,上颌的胡须可以延伸到胸鳍的后位置,下颌的胡须都比较短,没有成年的鲶鱼胡须只有三对。
鲶鱼的下颚都有隆起,牙齿的缝隙小,呈现绒毛的样子,颌齿和梨齿都排列成弯带的样子,梨骨齿整个不间断,后面的中部有些凹进去。鲶鱼有大量的黏液,没有脂鳍,有很长的臀鳍,后面部分一直延伸到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的生活习性:
鲶鱼是生活在水底层的鱼。如坑塘的底层、涵洞的阴暗处、水里树根边、水 底岩洞沙砾中、腐烂的树枝树叶草根中、江河的近岸处及流水缓慢的地方、洄水湾、多水草的地方。
鲶鱼有逆水游动的习惯,在下雨天尤为活跃。鲶鱼属杂食性鱼类,以荤食(动物)为主,水中的小鱼、小虾、小虫、小泥鳅、蚌肉、螺蛳肉都是鲶鱼的食物来源。糠粉、麸皮、面粉、饼类做成的饵料也吃。
鲶鱼在夜晚比白天活跃,觅食的食欲也旺于白天。因为鲶鱼的视力已经退化,眼睛小,而且畏光,猎取食物主要靠听觉和触觉。夜间因为光弱,又安静,所以鲶鱼尤为活跃,此时也是钓鲶鱼的好时机。
鲶鱼喜流水,常结群逆水而上, 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均强,故水域中数量较多。鲶鱼好群居,有时在一个洞 穴中可聚集数十条鲶鱼。
鲶鱼长什么样子?
鲶鱼,同鲇鱼。鲶鱼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
鲶鱼,同鲇鱼。鲶鱼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鲶鱼,同鲇鱼。鲶鱼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
这样
哈哈,鲶鱼主要特征就是嘴大而且向上厥.其他的都很一样,不过鲶鱼肉很香,很好吃.
鲶鱼和鲢鱼有什么不一样
1、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2、鲢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鳃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体被小圆鳞。侧线鳞108-120,广弧形下臀鳍3,12-13,中等长,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胸鳍7,8,起点距胸鳍比距臀鳍为近,长不达。尾鳍深叉状。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末端小而呈锥形。体背侧面暗灰色,下侧银白色,各鳍淡灰色。
鲶鱼属鲶目,与脂鲤、鲤和一些鲤科的小鱼有亲缘关系。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可以归为同一骨鳔总目;有些鱼类学家认为它们应属于骨鳔目下面不同的亚目,鲶鱼属于鲶亚目,脂鲤、鲤和鲤科小鲤鱼属于鲤亚目。
鲶鱼的特点是嘴边长有像猫的胡须一样的触须,起码在上颚上方有一对,有的嘴边还有一对,有的下颚还有一对。许多鲶鱼背上有脊骨,有胸鳍。它们的脊骨上可能有毒腺,被刺中会感到疼痛和伤害。所有的鲶鱼都没有鱼鳞,它们的表皮,或者覆盖着骨质的盾片。
现存的鲶鱼大约有0种,分别属于30个科。大部分栖息在淡水中,属于海鲶科和鳗鲶科的鲶鱼则在海中栖息。淡水鲶鱼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淡水区域。从穿过山脉水流湍急的河流,到缓缓流淌甚至静止不动的湖水,都可以看到它们。海水鲶鱼则栖息在热带地区的海岸附近。鲶鱼喜欢潜游水底,晚上比白天更为活跃。它们多数什么样的动物和植物都吃。鲶鱼雌雄都承担养育后代的义务,如褐色大头鲶鱼还会挖洞来抚养和保护它们的子女。雄性海鲶鱼会把弹球般大小的卵,还有刚孵出来的小鱼含在口中,宝贝之极。
各种鲶鱼在身长和体重上的异比较大。小的一种鲶鱼身长只有4~5厘米,而欧洲的一种大鲶鱼体长可达4.5米,体重可达30O千克,异之大可见一斑。许多人喜欢饲养体型较小的鲶鱼。多种体型较大的鲶鱼可以食用,是人们垂钓的目标和饭桌上的菜肴。如身长达1.5米,体量可达68千克的蓝鲶鱼;身长达1米,体重可达12千克的淡水鲶鱼;它们都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墨西哥湾一带居民的主要食用鱼之一。
尽管鲶鱼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但也有巨鲶鱼、墨西哥亚基河鲶鱼等几种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鲢鱼(Hypophthalmichthyolitrix)又叫白鲢、鲢子。体形侧扁,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鲢鱼性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图1-6)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同。近些年来发现内地养殖的鲢鱼有退化现象,主要是个体小,成熟亦有提前情况,因此应该注意引进原产地苗种,提纯复壮。
鲢鱼也是大型鱼类,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1龄鱼可达到0.8公斤上下。适宜上市的食用商品鲢鱼,体重在1.5-2公斤较好。
鲢鱼(Hypophthalmichthy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鲶(Silurus spp)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俗称:鲶,鲶巴郎。泥鱼。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 Far east asian catfish 。 鲇鱼同鲶鱼,又叫土鲇,是鲇科中分布广的鱼类。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东部都有分布。在我国广布于东部各水系和省。
鲇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鲇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鲇鱼为底栖肉食性鱼类,鲇鱼捕食的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个人认为喜吃的就是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鲇鱼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简单点说:鲢鱼是虑食性,鲶鱼是肉食性
鲶鱼是什么样子的
鲶鱼,动物界所属种类,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可人工养殖。生长速度较快,某些品种能长到很大。
鲶鱼外形特征
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生活习性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编辑本段鲶鱼
种属:鲶为硬骨鱼类的一种。[1]
鲶鱼的各种(5张)俗称:鲶巴郎、郎巴、鲶泥鱼、棉鱼、胡子鲢、粘鱼、划鼠。
分类:鲶鱼有淡水种和海水种。海水种称海鲶鱼。
外形特征
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 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百度有